2016年百花獎,李易峯(《老炮兒》)和楊穎(《尋龍訣》)分獲男女配角獎,李易峯戰勝的還是段奕宏(角色同時獲得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張譯(角色同時獲得金雞獎男配)、夏雨(威尼斯影帝一次爐火純青的演出),楊穎的獲獎,則是在提名階段就將真正有競爭力的對手一一排除,贏了幾個出場時間極少,純粹湊提名的客串角色。

這一結果也引發軒然大波,被激怒的廣大公眾羣情激憤,一時讓百花獎聲譽掃地。

2017年金雞獎,范冰冰以《我不是潘金蓮》一片裏,被全片二十個男角色集體壓制,完全不令人信服的演技,首次獲得金雞影后。同樣是在提名階段,就將有競爭力的對手一一排除,

(白百何不提名獲得了華表獎影后《滾蛋吧腫瘤君》,卻提名《捉妖記》,小宋佳不提名藝術片《師父》的表現,卻提名狗血片《陸垚知馬俐》,章子怡《羅曼蒂克消亡史》甚至根本沒被提名。)

而且,前些年的金雞獎、百花獎,難以令人信服的結果還不止如此。

2004年百花獎,臨時更改賽制,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改成了「最佳女演員」「優秀女演員」,以《手機》女配角色入圍的范冰冰,因此變成了「最佳女演員」(俗稱「百花影后」),以《暖春》女主角色入圍的張妍反而只拿了「優秀女演員」,被視同為「百花女配」,而且這個賽制到下屆又改回去了,太明顯的「因人設事」。

這也是范冰冰首次獲得影后頭銜,讓她從一個電視古偶劇女星,躋身一線電影明星之列,此後更一步步風生水起,創造了營銷界所謂「範爺」神話。

還有黃曉明,他在2013年的《中國合夥人》算是演藝生涯難得一次超水平發揮,但竟能同時包攬華表、金雞、百花三大獎影帝,同時獲得內地第四大獎,長春電影節金鹿影帝,還是明顯不夠分量。之前幾十年來,無數年高德劭的老藝術家的影史經典作品都沒做到的全滿貫,《合夥人》「成冬青」真配得上麼?

這些年來,除《中國合夥人》外,黃曉明更拍了無數眾所周知的爛片,和范冰冰、楊冪等同為最出名的「爛片專業戶」之一,也讓他的得獎連同金雞獎、百花獎都一樣備受質疑。

曾經的大眾電影百花獎,是華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1962年5月舉行),在80年代更是毫無任何爭議的華語電影第一大獎,真正全民範圍參與的積極踴躍投票,論影響力,怕是今天兩岸三地所有獎項加起來都比不過。

曾經的電影金雞獎,也公認代表著中國電影學院派的最高專業水準。80年代「一姐」劉曉慶,全民票選出的三屆百花影后,第一次首封金雞影后,終於得到廣大資深專家認可時,曾何等喜極而泣。

那麼,又為什麼會淪落到前些年的尷尬境地?【罪魁禍首】是誰?很大責任,就在於前些年長期壟斷內地電影界,大量公關運作,間接影響獎項的某公司。

該公司同時也是積極和臺灣電影界合作,大搞【資源和利益置換】,一直不遺餘力用內地優秀演員抬轎,用內地的影視資源,去捧紅臺灣島內藝人,獲得的一大好處,便是該公司出品電影與簽約藝人,在不遺餘力扶持臺灣藝人的金馬獎上,也能獲得「相對公平」的競爭資格。

甚至可以說,因為臺灣本島電影的一攤死水,香港電影的持續衰落,在21世紀之交差點死透的臺灣金馬獎,在新世紀得以迅速擴大影響力,甚至被吹噓為「華語電影最權威獎項」,該公司同樣是主推手之一。

所以,前些年在電影界,人人心照不宣的共識,就是簽約該公司、或者主演該公司出品影片,就能在競爭金雞、百花、金馬獎項中佔得絕對先機。

可以看看多少中生代明星,他們的「影帝、影后」頭銜,都是這麼來的。當然,他們大多數人的演技發揮和作品角色,都是完全配得上獎項的,只不過如果不是簽約該公司、或者主演該公司出品影片,怕是連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未必能有。

比如范冰冰獲得金馬獎女配,是早在金雞獎第一次給她提名的十年之前,2007年。彼時正是該公司當紅花旦。(ps:某些金馬獎水軍和粉絲,反倒極愛用范冰冰獲獎來作為貶低金雞,吹噓金馬的一大理由,何其滑稽可笑!)

而徹底引發公眾眾怒,重創內地獎項聲譽的2016年百花獎,從獲獎者到獲獎作品,更猶如該公司的一場表彰優秀員工的「年會」。(獲得最佳女主獎和最佳男配獎的《老炮兒》,是該公司出品電影;獲得最佳男主獎和最佳女配獎的,是該公司簽約藝人。)

這種壟斷狀況,要到光線、博納、萬達、騰訊、阿里、貓眼等公司,或跨界而來,或異軍突起,方告慢慢打破。同時,該公司又在18年的影視圈清查稅務事件中,股價遭遇重創,再也無力影響獎項。

而今,暑假檔某部投資超過7億的「國軍抗戰大片」,能否如願取得30億以上票房,已是最關鍵一搏了。——而為什麼要以如此龐大的投資,甘冒如此巨大的風險,選擇這樣的題材,恐怕也和該公司和臺灣電影界的長期合作無間,只知「兩岸一家親」,而對世事變幻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度,不無幹係。

前些年,資本勢力唯一無力影響的,就是華表獎這個國家最高獎,才發明所謂「三金」捆綁概念,(金馬、金像、金雞),大肆傳播營銷,將華表排除在外。

除了資本勢力的幹擾外,金雞獎、百花獎,也包括華表獎,一直以來都受制於非常奇葩的評選週期,從2005年起,一次「精簡獎項」的一刀切,讓金雞獎和百花獎變成了輪流舉辦,每2年才舉行一次,華表獎更是時間不定,每2年或者3年舉行一次都有可能。電視飛天獎和金鷹獎同遭厄運,只有掛靠上海國際影視節的白玉蘭獎得以倖免。

這樣的週期,必然導致了時效的嚴重滯後性,比如鄧超2017年拿金雞影帝獎的《烈日灼心》,居然是2015年就上映的作品。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同時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勵新影人的效果,因為等輪到金雞獎評選時,都已經先被其他獎項評選過一輪,甚至兩輪了。

而且,內地獎項的一大弊病,就是習慣於在頒獎前就已事先通知結果,很多被提名但沒獲獎的一線明星,也不甘心給別人捧場。

所以除了國家最高獎,電影華表獎和電視飛天獎,獲提名者確實不敢不到,其餘如金雞獎、百花獎、電視白玉蘭獎、電視金鷹獎,次一等的長春電影節,導演協會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獎等,每屆典禮上,連提名者都往往出席寥寥,凡此種種,都嚴重影響了內地影視獎項在業內和公眾中的聲譽。

當然,這些年無孔不入的臺灣資本和傳媒水軍,勾結那些一度掌握電影評價話語權的反體制小眾文青「影迷人」,竭力網路營銷,對臺灣金馬獎和臺灣特供電影的盲目追捧,對包括華表、金雞、百花等中國國家獎項的竭力貶低,同樣給廣大公眾造成了既成印象。

甚至搞得臺灣影人也自我感覺太過良好,當真以為他們一個完全沒有電影規模化自產能力的小島,竟可以掌握華語電影評判的話語權,行事才會愈發肆無忌憚,以至於方有2018年11月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的那場鬧劇。

亦讓某些口蜜腹劍之徒、笑裡藏刀之輩,妄圖通過把一個島內獎項營銷成「華語第一大獎」,妄圖通過力捧一羣臺灣藝人和導演走紅,掌控華語影視命脈的圖謀,就此【功虧一簣】!

之後,2018年12月舉行的華表獎頒獎典禮,不止是雲集了當今內地和香港90%的一線電影明星,論星光燦爛和出席規格都遠超同年金馬獎。

當選新一屆中國影協主席的陳道明, 和三屆華表影后章子怡,三問三答後,莊嚴向在場影視圈的眾多後輩宣告:中國電影三大獎,就是代表專業的金雞獎,代表觀眾的百花獎,而華表獎是我們國家對中國電影人的最高表彰。

這亦足以證明,有關部門對我們自己的獎項,已是空前重視,也再不容許任何資本勢力,公器私用,把獎項當做牟利工具了。

剛剛結束的2019年電視白玉蘭獎,無論從出席星光,舉辦規格還是業內影響力,都可說是中國電視界近年難得的一大盛典,從男女主演、男女配角的各大獎項的二十位提名者,除了事先都自知絕無獲獎可能的兩位,更是幾乎悉數到齊,遠非此前幾屆出席者寥寥可比。

(2016年白玉蘭獎,男主提名只到了胡歌和靳東兩人;2017年白玉蘭獎,男主提名只到了得獎的張譯一人)

最後提名和獲獎結果,也同時兼顧了演技派老戲骨和年輕人氣演員,完全令大眾信服。

而作為獲獎大熱門的《大江大河》《都挺好》兩劇的男女主角,王凱和姚晨,雖然遺憾敗給兩位老藝術家倪大紅和蔣雯麗,但從他們重視程度和即時表情,也能看出此前內地獎項長期被詬病的「出席則獲獎」「提前通知得獎者」,已經得到了充分糾正。

這足以證明,只要業內人士真正兢兢業業,用心做事,排除各方資本幹擾,辦好一個讓公眾和業內都信服的權威獎項,對當前的內地影視界來說,根本一點不難。

當下的華語電影市場,早已是大勢在我,彼為魚肉,我為主宰而非受制於人。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當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努力革除此前弊病,(包括儘快恢復為2005年之前的一年一屆賽制),努力發揮自己作為專業獎項,對內地優秀影人的鼓勵和促進作用,扶植本土巨星,纔是真正促進中國電影發展。

吳京自編自導的《戰狼1》,雖然尚有不少瑕疵,仍同時拿到了百花獎和華表獎的優秀影片獎,提名了金雞獎的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剪輯獎。

如此莫大鼓勵,也激勵了吳京終於拍出震驚華語影壇甚至於整個世界影壇的《戰狼2》,蟬聯華表獎優秀影片獎,並加冕華表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帝。而他的後續,是以一番主演和投資人身份,交出了又一部震驚世界影壇、昭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工業科幻大作《流浪地球》。

2019年11月即將舉行的金雞獎,《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這些票房和口碑爆棚、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精品大作,俱在評獎週期,單看候選片單就已經華麗之極,又豈是龜縮小島一隅,小眾文青追捧的臺灣金馬獎可比的?

這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才會讓金雞獎的價值被業內更加尊敬和重視,我們正滿懷信心,書寫華語影圈的新紀元。


謝邀。

推薦老梁的一期節目,講的比較透徹。

首先說香港金像獎,比較像是香港人自己的狂歡。

再來說說內地的金雞獎等等,都是有利益相關,而且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誰能來現場,優先考慮頒獎,誰能帶來收視率,優先考慮頒獎。所以現在所以現在出現小鮮肉頻繁獲獎。

臺灣的金馬獎,海納百川,一點也不護短,有一節大部分都是內地電影獲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