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隋唐演義小說及以此為藍本的影視作品中,大唐軍神蘇定方都被醜化為一個陰損毒辣的小人,被他算計而死的英雄大有人在,其中便包括北平王羅藝及其子羅成(號稱「天下第七條好漢」)。作惡多端的蘇定方最終被羅成之子羅通所殺,很符合演義中慣有的「惡有惡報」敘事邏輯,雖然看上去很合理,但實情跟史實謬以萬裏!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是怎樣一個人?都有哪些傳奇經歷?

蘇定方本名蘇烈,字定方,後來卻因字揚名於世。蘇定方生於隋朝中期,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蘇邕徵討叛賊,很受家鄉父老的愛戴。隋末天下大亂,蘇定方起初追隨竇建德、劉黑闥的農民軍,在大將高雅賢的帳下效力,並被他收為養子。在此期間,蘇定方多次與唐軍作戰,展示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劉黑闥、高雅賢敗死後,蘇定方因不肯侍奉唐朝,一度退隱鄉裏。

後仕竇建德,建德將高雅賢甚愛之,養以為子。雅賢俄又為劉黑闥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戰功。及黑闥、雅賢死,定方歸鄉裏。見《舊唐書·卷八十三·蘇定方傳》。

在退隱鄉裏數年後,因為朝廷的屢次徵召,蘇定方最終還是復出,開始為唐朝效力。蘇定方雖然加入唐朝陣營比較晚,但建功立業的速度卻很快,尤其是長期追隨「軍神」李靖作戰,接受其耳提面命的兵法教導,軍事素養更是突飛猛進。貞觀四年(630年),蘇定方隨李靖出征東突厥頡利可汗期間,曾親率二百名騎兵奇襲可汗大營,斬殺幾十上百人,令可汗狼狽逃竄。

蘇定方首戰告捷,唐軍士氣大振,在隨後的陰山戰役中全殲敵軍,頡利可汗也被唐軍生擒,東突厥至此滅亡。事後唐太宗論功行賞,蘇定方被授予左武候中郎將的職務(「靖使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去賊一里許,忽然霧歇,望見其牙帳,馳掩殺數十百人。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餘眾俯伏,靖軍既至,遂悉降之。軍還,授左武候中郎將。」引文同上)。

擊滅東突厥後二十餘年間,唐朝再無外患之憂,蘇定方因此被迫賦閑多年,直到永徽六年(655年)奉命援助新羅,才重新開啟一段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在當年援助新羅的戰事中,蘇定方在貴端水大破高麗的軍隊,殺俘一千多人,並焚毀其外城、村落後回師。

貴端水大捷不過是蘇定方復出的「小試牛刀」,在此後十二年的戎馬生涯中,蘇定方又先後擊滅西突厥並生擒其可汗賀魯(658年)、大敗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659年)、征伐鐵勒思結部並生擒其首領都曼(659年)、攻克百濟國並生擒其國王扶余義慈(660年)、徵討高句麗並幾乎攻陷其國都平壤(662年),百戰百勝、所向披靡,在短短的數年時間裡擊滅三個大國,並且全部擒獲他們的首領,如此耀眼戰績罕有他人可以比擬。

正是在蘇定方等人的辛苦經營下,唐朝的疆域達到極盛期,此時帝國的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省一帶,西達中亞鹹海及伊朗高原,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達到唐朝之前從未有過的高度。蘇定方為唐朝的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也因此獲得高官顯爵,最終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

蘇定方生命中最後的時光是在防備吐蕃的前線度過的。龍朔三年(663年),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度前線各支軍隊,以保護盟友吐谷渾免遭吐蕃的攻擊。就這樣,年逾古稀的蘇定方駐守在西北邊陲,走完自己極不平凡的一生,於乾封二年(667年)病逝,享年七十六歲。

由於蘇定方生性耿直、戰績卓絕,自然引起朝中部分重臣的嫉妒、中傷,所以他死後一段時間裡,唐高宗竟然毫不知情。過了一段時間後,高宗才聽說蘇定方去世的消息,心中頗為悲傷痛惜,為此還斥責侍臣失職,使忠良不能及時得到褒贈。事後,高宗追贈蘇定方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謚號為「莊」。

(蘇定方)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高宗聞而傷惜,謂侍臣曰:"蘇定方於國有功,例合褒贈,卿等不言,遂使哀榮未及。興言及此,不覺嗟悼。"遽下詔贈幽州都督,謚曰莊。引文同上。

蘇定方去世後,在唐朝屢受褒贈,在中宗朝追封的前代功臣二十五家、德宗朝評定的前代功臣三十四人、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大名單中都成功入選,其畫像也進入凌煙閣。在宋徽宗評定的前代七十二位名將中,蘇定方亦位列其中,由此可見其歷史地位之尊崇。這樣一位卓絕千古的名將,絕不可能是一位陰損毒辣的小人,演義中對他的描述實在是不值一駁!


蘇定方,在《說唐》和《隋唐演義》裏,蘇定方在黑社會頭目竇建德手下做狗頭軍師,專門幹那些陷害英雄好漢的不良勾當,奸計層出不窮。被譽為天下第一武狀元、唐軍第一猛將的小帥哥羅成就是中了他的毒計,萬箭穿身,射的跟個刺蝟似地,死的是那個慘哪。

不過,這還沒算完,在《薛仁貴徵東》裏,也已投降了唐朝的蘇定方還是死性不改,那句俗話怎麼說來著,狗改不了喫屎,硬是討大家吐唾沫找打似地,瞅準了我們人氣超旺的偶像大英雄薛仁貴繼續實施他罪大惡極的英雄迫害事業,栽贓陷害陰謀詭計樣樣精通,無所不用其極。似乎蘇定方在民間的印象裏天生就是一迫害狂,把自己的扮白臉做奸臣的事業從叛賊一直做到官府,並且樂此不疲,彷彿一日不做壞事,就心癢難撓似地。最有意思的是,在演義裡面,對蘇定方的批判到他死都沒有停止,原來蘇定方的奸臣事業後繼有人,兒子,孫子雖然不在內部搞搞震了,卻一下子坐飛機叛逃到外國,繼續他們的祖宗蘇定方未完成的陰險事業,和我們萬眾景仰的大唐英雄們對著幹。

正史中的蘇定方,和他的師傅李靖一樣,成名較晚,但是卻沒有李靖那麼好的運氣。李靖死後變成了一尊神,而蘇定方死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成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白臉。根據正史記載算來,蘇定方在唐朝真是發揮作用之時已經是63歲高齡,領兵之後滅突厥、平百濟、橫掃西域,到死還在和吐蕃打仗,最後連對吐蕃的戰績都沒有記載在唐史裡面,蘇氏的死訊也被大臣隱瞞不報。

歷史上的蘇定方貞觀初年,蘇定方被唐廷重新啟用,隨同李靖奇襲東突厥頡利可汗。

  高宗初年,蘇定方隨程咬金徵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屢獻良策,但不為咬金採納,唐軍終無功而返。

 次年,朝廷以蘇定方為統帥,再徵賀魯。唐軍大破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蘇定方被封為邢國公。

  後來西域三國反叛,蘇定方又率大軍平定。

  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蘇定方以六十九歲高齡統軍徵百濟,連敗百濟、日本軍,擒百濟王及其太子。蘇定方前後免三國(東突厥、西突厥、百濟),皆生擒其主,為唐長勝將軍。

這是一個悲情的英雄,一個被民族遺忘的英雄,一個被民間醜化、扭曲了的英雄!


我國古代都是使用冷兵器作戰,而且大部分平民教育程度並不高,所以每次作戰的時候將領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真本事的將領在作戰的時候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戰場上的損耗,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都顯得遊刃有餘。因為打仗都是這種情況,所以很多在戰場上傳出名聲的將領就隨著歷史流傳下來,大部分都是因為擁有作戰上的天賦和本領才被人記住。但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將軍,投靠在李世民的麾下,只被李世民派出去打了一次仗之後就再也沒有啟用過他,但是在後世卻給這個人非常高的評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在李世民的手下有很多人才,大部分都是李世民親自招攬的,所以李世民看人的眼光很準。但萬事都有例外,李世民手下有一個將領叫做蘇定方的,在統治唐朝20多年的日子裡,蘇定方只上了一次戰場之後就再沒有出去打仗過。蘇定方正好出生於隋朝末年的時候,全國各地都在發生戰亂,到處都是起義部隊,他的父親為了保護自己居住的地方就組織了一批隊伍進行訓練。

他當時只有15歲,也跟隨著父親在這個隊伍裏訓練,沒多久之後父親就帶著隊伍一起去討伐附近的山賊。他在其中表現的尤為勇猛,每一次作戰都活躍在前線,不停的對賊寇進行衝殺,而且每次作戰基本上都沒有受傷。也因為他這種作戰方法讓訓練團隊裏的人對他非常崇敬,等到他父親死後,他就繼承了這個訓練團隊首領的位置,繼續率領著這批隊伍不斷的為保護家鄉活躍著。

但由於各地起義的部隊太多,慢慢的有一些部隊就形成了幾萬人的大勢力,而他的周邊就有很多個這樣的勢力。他手下只有幾千個人,如果不去投靠一方勢力,很快就會在這些勢力的夾縫之中被碾碎。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決定帶領自己的團隊去投靠竇建德,因為這個人不像其他人一樣燒殺搶掠,對百姓特別好,是一個仁義之人。在投靠了竇建德之後,他一下子就從首領變成了帶領一隊人馬的將領。

由於他作戰的風格極其鮮明,每一次上戰場都很勇猛,慢慢的就在竇建德的隊伍中傳出了名聲,沒多久就被另外一名叫做高雅賢的將領收為了義子,成功走進了這個勢力的最高層。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之後李世民率兵把他所處的勢力給消滅了,他跟隨著義父又投奔在另一個勢力之下。但沒過了多久之後,唐朝出兵又把這個勢力給消滅了,這個時候天下已經沒有多少戰亂了,加上他也找不到可以投靠的人,於是就回到家鄉繼續過上了農民的日子。

等到李世民成為了皇帝之後,沒過幾年就開始召集軍隊和將領進行北伐,他作為以前起義勢力的將領也被重新啟用。於是他加入了李靖的軍隊之中,在北伐的戰爭之中他的作戰風格還是沒有進行改變,根據記載,李靖單獨讓他組織了幾百個人的隊伍,這支隊伍專門負責沖亂敵方的陣營。每一次作戰都在敵方軍隊之中不停的衝殺,最後一次還需要他帶領這些人在大軍之中殺掉敵方的將領頡利可汗。

這一次他並沒有正面衝殺,而是通過不停的迂迴,最終到達敵方大營的時候才被人發現,再想防禦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把對方的將領頡利可汗打得抱頭逃跑,然後被前來支援的大部隊給擒獲。由於首領已經被抓住了,敵方軍隊很快就失去了抵抗能力,除了死亡的人以外大部分都投降了。可以說他在這次戰爭之中立下的功勞是最大的,班師回朝後李世民也賞賜了他,讓他成為了中郎將。

但至此以後李世民再也沒有動用過他,一直到李世民死去為止,這20多年的時間裡他再也沒有上過戰場。而這麼多年的時間裡唐朝在不斷的對外戰爭,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在出徵攻打少數民族。他作為一個有能力又勇猛的將領,居然沒有被派遣到戰場上發揮出他的本領,也就讓我們後來的人感到非常不解。一直到後來李治登上了皇位才讓他重新出現在戰場上,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東徵西戰滅亡了周圍的三個國家,把唐朝的領土擴大了幾千里之多。

如果李世民能夠在最早的時候就讓他出現在戰場上,可能早就把唐朝邊境那些少數民族給幹掉了,何至於要等到李治的時候?


唐初大將。名烈,冀州武邑(今屬河北)人。驍勇善戰。隋末從竇建德起義反隋,為其部將高雅賢養子。雅賢死後歸鄉。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為李靖軍前鋒,擊敗東突厥,任左武侯中郎將。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任行軍大總管,擊敗西突厥,升左驍衛大將軍,封邢國公。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渡海援新羅,擊敗百濟,共滅三國,皆生執其王。高宗拜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後又轉拜涼州安撫大使,撫定吐蕃和吐谷渾。後病卒於邊陲。

蘇定方活躍的永徽 、 顯慶 、 龍朔年間 , 正是許敬宗 、 李義府等人權傾內外 、 炙手可 熱之時 , 不少人受到許 、 李的傾軋和陷害 , 如後來主持改撰實錄 、 國史的劉仁軌等人就屢受其害 。同時 , 許 、 李的個人修養 、 史德的確為時人所不齒 , 而蘇氏卻與其保持有相當的關係 。這樣 , 蘇氏無形中亦受到影響 , 並直接體現在對許 敬宗所撰實錄中蘇定方事蹟的刪改上 , 進而使蘇 氏的若干事蹟不顯於後世 。在東西戰線為唐王朝建功立業的蘇定方 , 他不僅具備陪葬乾陵的資格 , 而且所建功業可以和同時期獲準陪葬的任何人匹敵 。 然而 , 他生前和許敬宗等人關係密切 , 並且是唐 朝強力對外政策的忠實執行者 , 這樣 , 在 7 世紀 60 年代末朝廷兩派勢力的激烈傾軋中 , 其死後不幸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

引自拜根興:《也論蘇君墓當為蘇定方墓》


謝邀請!蘇定方,唐初名將,正直,仁慈,勇敢。戰功赫赫,為唐高宗李淵立下漢馬功勞,征服周邊少數民族侵犯,擴大大唐疆域,老當益壯,徵戰一生,永猛無畏,直至70多歲病逝。流傳下來的關於蘇定方紀念館碑之類的建築很少聽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