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十年的時候,大家養貓特別注重貓的品種:暹羅、波斯、藍貓、布偶……品種越純主人面子越大,從而形成了品種之間的 “鄙視鏈”。而中國本土家養貓因爲太過常見,又沒有經過特別的人工育種,混雜的血統讓它們漸漸地就成了鄙視鏈中最底層的一級。

中國本土家貓在專業的獸醫看來,主要有狸花貓、奶牛貓(黑白貓)、三花貓、臨清獅子貓、簡州四耳貓。很多鏟屎官都喜愛的胖子“大橘”也屬於狸花貓,只不過它的毛色是橘色系罷了。

中國古代最早是從西漢時期開始養貓的,有人說是從野貓馴化過來的,也有人說是波斯商人帶過來的。漢朝至三國這段時間,飼養家貓依然不常見。後來人們生活富足起來,土木建築隨之增加,而老鼠、蛇又比較喜歡打洞,不僅破壞牆體,還會偷盜糧食、咬壞傢俱,甚至傳播疾病(比如鼠疫)。當人們意識到貓對這些小動物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且能準確無誤的抓住它們時。大家就開始大量繁育家貓來除去這些禍害了。而那時候喜歡追老鼠、戲蛇抓鳥的貓,主要還是黑灰相間的狸花貓。

讓狸花貓一夜爆紅的,當屬宋朝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了。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皇帝是有多蠢,才認爲人可以生出貓來呢?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瞭狸花貓在古代的民間具有響噹噹的影響力。或許是因爲歷史悠久,也或許是因爲民族情結,中國的愛貓人士曾經集結起來,跟國際愛貓聯合會(CFA)遞交了中華狸花貓的認證材料,而且也順利通過了委員會的審覈。2010年2月8日,CFA承認中華狸花貓爲中國的本土品種。對於國內的愛貓人士來說,這真是個榮耀的時刻。

不過,國際上承不承認又有什麼關係呢?咱們本土的狸花貓本來就是好看又能打的全能王者,不知要甩歐美寵物貓多少條街。

從狸花貓還是個寶寶的時候說起。一般歐美的純種貓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身體缺陷,比如蘇格蘭的折耳貓就因爲基因缺陷而患有先天性的軟骨病,一旦發病起來,貓咪的全身都會痛。最好的情況下,也是適應能力不好,不是喫東西不消化,就是容易感染病菌或寄生蟲。而狸花貓,從小適應力驚人,給什麼都能喫,喫什麼都能長,一點兒也不嬌氣。橘貓能胖成球,跟腸胃適應能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網友在知乎上講述自己同時養英短和狸花貓的經歷。都是兩個月大抱來的,狸花貓長到一歲多,一直非常健康,連眼屎都沒有。但是英短就沒那麼幸運了,剛到主人家先是拉了大半個月的肚子,檢查花了500多塊;後來從一米高的鞋櫃上掉下來骨折了,花了3000多塊;再後來又得了皮膚病……還真是個“多愁多病的身”啊!

健康的身體賦予了狸花貓絕好的運動天賦。在捕獵上,狸花若排第二就沒有貓敢稱第一。它們天性好動,而且一雙尖耳朵對環境聲音十分敏感,一點點風吹草動它們都會馬上擡起頭朝發出聲音的地方看過去。如果發現異常,它們就踩着無聲的腳步,往聲音的來源處走過去了。有時候,主人可能覺得自家狸花有點兒神經兮兮,動不動就像個偵探一樣在家裏捕捉着空氣。

在智力方面上,狸花貓也是能排上前三的。特別在理解能力上,它們往往能根據周圍環境和主人情緒判斷,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到固定的地點上廁所只用教一遍就會了,有的狸花還能無師自通;犯錯誤(偷喫東西、抓破衣服或者傢俱)後被教訓,它能聽得懂,下次不會再犯;主人心煩意亂的時候,它會遠遠地看着你,直到覺得你心態平和下來,纔會繼續來蹭你的手。

如果你以爲狸花只是聰明和能幹,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人家的顏值和萌值也是槓槓的呢!知乎上關於中國本土貓的一個討論“中國田園貓的顏值有多高”有1000多萬的瀏覽量。其中一個高票(超過7400的贊同)回答就講述的是一隻可愛的狸花貓。它的腹部是白色的,連着四隻爪子也是白色,每走一步都像踩着白梅花。這種花色組合在古人來看,也是半個“踏雪尋梅”(通體黑色,四隻爪子白色)了。

這隻名叫“洪七公”的狸花原本在大街上流浪,餓的奄奄一息,尾巴也斷了。但在主人的救助下,從前那隻在手心裏瑟瑟發抖的小狸花已經長成了五大三粗的洪七公。不過,在主人的美顏鏡頭下,帶上紅領結的洪七公竟然拍出了柯南同學的神情!

有人會覺得狸花貓的斑紋花色土,花色隨機性大,遺傳上不好控制。在育種上,國內貓舍也不如外國的貓舍專業性強。但是在當今個性化的時代,也不一定非得“外國的月亮就是圓”。中華狸花貓無一例外都披着美麗的斑紋皮毛,或黑灰、或灰白、或橘白,跟虎皮很相似。如果體格再大一點,和美洲獅、東北虎的幼崽也難分伯仲。要顏值有顏值,要氣勢有氣勢;小時可賣萌,長大屋樑飛。豈不全能!

還有人感嘆,看到狸花貓都會想起安靜的田園小村落,想起村落裏的外婆,想起外婆院子裏曬太陽的“阿花”……這說明,狸花貓已經超出貓品種這個標籤了,它們還是一個情感的符號,牽動着中國人心中一絲絲珍貴的鄉愁。

畢竟,咱們中國人自己培育出來的貓,肯定更懂中國人的血性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