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覺醒的阿爾法

6月10日,金融圈再現重磅新聞,阿里巴巴「牽手」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布局國內投資顧問

諮詢業務,這預示著,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國外的金融大鱷都在進入國內的證券業務市場,證券行業劇變時刻到來了。

這些年來,證券行業內憂外患,可以說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行業內部,也是幾家歡喜多家愁,人同命不同。

行業里去年還有個冷笑話,某中型券商資本金近百億,凈利潤不到2億,ROE不到2%,股東提出:我們養幾千人,辛苦折騰一年,承擔壓力和風險,搞一年才這個收益,還不如去買理財,這幾千人養著搞什麼?真的是瞎折騰,越折騰越沒錢。


看業績,2018年前十大券商佔據了行業80%以上的利潤,行業集中度提升明顯,如果再去掉10-20名的偏大型券商,30名後的幾十家券商理整體業績怕是基本不掙錢,一個不掙錢的群體,壓力肯定是大大的有。

中小券商這麼大一個群體,沒有創造價值,想想也是可怕,即使2019年初的市場 反彈中,中小券商分的市場份額也是少的可憐,真的是不容易。

隨著互聯網巨頭、外資的加入,加上行業內部的頭部效應,迭加強監管的外部環境,中小券商的日子是真的越來越難過了,蛋糕就這麼多,別人越搶越多,自己的越來越少,想想都是可怕。

覺醒認為,我們看一個行業和公司好不好,有沒有前途,關鍵是要看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行業收入高不高,能否持續在增長?校園招聘時火不火?社招時是不是行業外的都想進去?行業里的都充滿鬥志?行業人員的收入是否持續增長?從業多年後,有能力的人是否有好的發展機遇?從業人員有多少合法致富?

覺醒券商從業多年,大型券商和中型券商都呆過,前、中、後台都搞過,圈子裡夥伴也很多,說句實話,如果我們從員工的角度來評價券商,前十名的收入還可以,好評較多,10-20名毀譽參半,收入馬馬虎虎,20名後的收入,除了少數特殊崗位外,員工收入真的不昨樣,特別是基層員工,生存下來都是一個挑戰。

從券商員工發展上看,圈內資深HR總結了一句話:一流的人才進來,三流的人才出去。特別是中小券商,呆久了的夥伴,與同學朋友對照,優勢全無,真的是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大家想離開行業時,好多都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忐忑無比。


2015年股災以前,大中小券商日子都過的還可以,中小平台,收入的彈性更大,日子好的不能再好。世事總是難以預料,誰也想不到2015年的「槓桿牛」突然結束,股災快速到來,投資者經歷了天堂到地獄的折磨,券商更是首當其衝,當時的券商救市計劃,大型券商紛紛出資救市,少量中型的也有參與。

誰也想不到,「救市」成了證券行業的分界線,大券商救市時都買了幾十億的股票,都是標準的大藍籌,這幾年下來,浮盈都是好的不能再好,聽黨的話,黨給機會,都是錢錢的啊,中小券商和大券商的差距更大了。

2016年的熔斷,2017年的漂亮50與要命3000,2018年的全面熊市,市場還是以前的市場,券商卻不是以前的券商了,大型券商涅槃重生,變的更加強大,互聯網券商異軍突起,中型卻鮮有突圍,小型券商,更是每況愈下。

別的不說,救市時的浮盈擺在那,中小券商要追上,靠什麼去追?結果怕是越追越遠。

覺醒2016年與夥伴們組團去了中型券商,真正認識了這個行業,存量業務競爭激烈,新業務啟動困難,整個員工都士氣不高,問題是還很忙,也不知在忙什麼,中後台忙扯皮,前台瞎折騰,你說多忙啊,微信交流基本都是秒回,星巴克各種場所,基本是中小券商從業人員的根據地,想來也是心酸無比。

隨著中小券商業績持續規劃滑,無論是股東,管理層,還是員工,日子都不好過,各種負面消息與問題也時不時轟炸行業,創造價值難,製造問題易啊,大家都對未來比較悲觀,如何突圍無從下手,真的是壓力山大。


經過四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從增量發展到存量博弈階段,存量博弈時,更是叢林法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券商基本上是以各種國資為主,大家的「爹」都差不多,拼起來都是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龍頭券商之所以是龍頭,是有各種原因的,在惡劣的環境下,它們船在不怕浪,中小券商如同一個小船,一股小風就暈船,大點的風,就翻船了。

今年行業再現業內併購事件,中信證券並掉了廣州證券,天風吞了恆泰證券,真的是唇亡齒寒啊,再想想監管去年對券商股東資質的徵求意見稿,中小券商還能混多久,誰的心理都沒有底。

券商行業,本質上是資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業。從資本金上看,大型券商有天然優勢。人才方面來看,優勢更大,直白點講,清北復交的同學,分別去了龍頭券商和中小券商,3年後,差別是相當大的,人都是聰明的嘛。

從人才梯隊上看,從高管、部門負責人、團隊主管、員工幾個層次來看,龍頭券商都是輾壓中小券商,沒有辦法,在那個環境體系里,想不提升都比較難。

有人會講,可以去大券商挖團隊和人才,這一招以前還行,現在很難了,先不說有多少優秀的團隊願意離開大平台,即使挖了過去,新團隊和公司元老們的磨合與衝突,合規與風控的強勢,待遇差別更是不用提了,最關鍵的是,客戶還是喜歡和大平台合作啊,人走了,業務是比較難帶走的。

還有一個潛規則,大家都不好直講,就是績效考核方面,龍頭券商基本上是誠信文化,畢竟別人一直是高舉高打嘛,容忍度強,中小券商向來是精打細算,省著過日子,特別是有些券商,對新團隊容忍期通常是三個月,不行就打壓,好不容易有業務做出來的,業績報酬兌現又是一個難題。


時間久了,大家都變聰明了,畢竟圈子就這麼大,中小券商挖人才變的更難了,比如某些券商,基本是挖不到像樣的人才,就只有繼續內部消化,沿著老路走下去,自娛自樂嘛,但這又能撐多久呢?

商業的本質是贏利,比拼的是業務,券商的業務分為經紀、投行、資管、自營、資本中介及衍生品等,無論是業務整體,還是單個業務線,中小券商都是慘淡無比,難以突破,更別提「彎道越車」了。


經紀業務是中小券商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傭金戰越打越慘,很多時候都是賠本掙吆喝,加上互聯網的衝擊,比如:東方財富,華泰優勢明顯,平安證券,它們搶誰的市場,肯定是中小券商的市場嘛,

經紀客戶的要求也多元化了,需要的是全方面的服務,這方面,中小券商更是難以為繼,說句難聽的話,內部溝通都要扯半天,還談什麼綜合服務客戶。

中小券商的經紀業務,本質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員工多,收入低,考核嚴,現在別說員工難招,招個營業部總經理都是蠻困難的,沒有人才,更是困難啊。

現在熱門的財富管理,也是一個假命題,真的要搞,怕也是華泰等龍頭券商,或者東財這樣的互聯網券商。中小券商,不過是借這個名義賣幾個產品,收點管理費,或分點倉,客戶其實可以通過互聯網購買產品,方便成本低,雖然現在傻瓜多,上當上多了,也會變聰明的。

投行業務,已經是「三中一華」的天下了,國信、招商、廣發、平安這些大投行都在犯愁,一直落後的中小券商就不用講了,而且客戶也喜歡大投行的品牌、定價及銷售能力,加上科創板後面的跟投機制,投行業務怕是要集中在前十名的券商了,後面的就陪太子讀讀書。

資管業務,最牛的老大是東方紅,前十大也算過得去,考慮銀行、信託、基金的競爭,中小型券商的投研、銷售和運營都沒有優勢,基本上也是洗洗睡了。

自營業務,大券商在債券上優勢明顯,股票市場,前十大外,都是壓力很大,中小券商資本金少,掙的都是經紀的血汗錢,市場一波動,就受不了,經常高買低賣,時間久了,也不太敢搞了。

資本中介業務,拼的就是錢多成本低,中小券商就沒的講,比如:股票質押,大券商可以選客戶,中小券商作的業務都是大平台不要的,風險相當集中,過去的兩三年,這個業務,不但沒有為中小券商加分,反而是減分不少,即使大平台受到傷害,他抗的住啊。

衍生品業務,龍頭效應是最強的,基本是中信、中金的菜,中小券商,內部人都沒有幾個講的清楚衍生品,從外面挖團隊,一是不好挖,二是運營,合規風控也跟不上,還有一點,監管讓不讓你作。

至於基金、期貨、直投業務,好多中小券商都沒有這兩個子公司,有的話,也作不了多大的量,龍頭基金,基本也是龍頭券商的兒子,怎麼搞的過喲。

行業大環境不利於中小券商、股東沒有得到多少收益、各條業務難以突破,市場份額持續下行還,人才與團隊也是每況愈下,考核卻不會降,團隊和員工則是混一年算一年,優秀的都在作打算,這種情況,中小券商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最關鍵的問題是員工收入,大平台的收入是比較穩定的,有預期,中小券商波動大,市場不好時,員工的收入是大幅度受傷。

券商總部基本在一二線城市,想想這裡的高房價與物價,無論是行業內外對照,都是傷害,人心也就不穩了,人心不穩,隊伍不好帶,別說搶地盤,守地盤都是相當困難。總部的還可以講是待遇不高,經紀分部的員工,可以說是生活都面臨考驗了,中小券商經紀分部的員工,大多也就每月3000左右的基本工資,真的是活不下來的,這種情況下,還想依靠員工,突破業務,都是痴人說夢啦。

中國的經濟模式很難快速轉變,大環境沒有變化,龍頭越來越強,外資和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中小券商只有繼續拼殺,力爭守住自己不多的地盤,隨著競爭的加劇,業務同質化、考核及團隊管理的不足,人才流失嚴重,行業利潤佔比持續下滑,無論是股東、管理層還是員工,都是壓力山大。

最要命的是,中小券商如果不能持續創造利潤,股東長期沒有獲得收益,只有採取行動,員工收入與職級上沒有提升,時間久了,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留下的混日子為主,這種情況下,中小券商的業務還如何突破?

面對行業劇變的壓力,中小券商們也在紛紛求變,尋找突破,人力也許能勝天吧,但是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利潤與市場的突破點,對於中小券商是個考驗,如果市場持續幾年熊市或振蕩,強監管持繼續,市場份額下降,經營持續虧損,中小券商還能撐多久呢?

:覺醒最近連發數文,探討了中年人的消失、中小基金的命運及中小券商的困局,後期將持續就這些話題進行分享,探討破局之道,敬請關注。

今融道APP是一款以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深圳福田中心、香港中環為核心發起的金融社交平台,一個只屬於金融人的圈子。

了解更多的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或下載今融道APP,和百萬人一起探索金融之道

↓↓↓

finstao.com/post/detail?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