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廣元的釣魚愛好者,這裏是釣魚者來的天堂,南河和嘉陵江環城而過。河裏有大量的野生魚類。而我最喜歡的是釣鮎了。這些天連降暴雨,這鬼天氣對釣魚人來說是災難,只有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等待老天放睛,好不容易等到週六雨停了。因此,我喫完晚飯,背上漁具包開車去釣魚。

鮎魚是一種晚上才能鉤起的魚類。它食性兇狠,垂鉤過癮!以前,我常在四川龍泉湖裏用海竿掛蝦釣鮎魚,效果不是很好!後來聽釣友說,鮎魚是靠嗅覺和觸覺尋覓食物,所以要用腥味濃烈的葷餌。動物的肝臟有很濃的血腥味,是首選。豬肝、雞肝、鴨肝、以及雞腸等等。蚯蚓要大青蚯蚓,但效果不如動物內臟。我嘗試着使用,雖然運氣好時也能有不錯的漁獲,但是這些材料必須到菜市場去收集,十分麻煩!直到我學會了一種頗富地方特色的垂釣方法。

到達地點後,我剛把第一杆海竿拋進認爲最理想的釣點,拿起第二杆上釣餌時,微聽到鈴聲有點動靜,就乾脆拔竿試感覺魚是否上鉤,突然一沉悶的感覺使我隨之手腕一抖,同時傳來大物擺動的感覺,之後經一系列放線、收線、溜魚等幾分鐘將魚入護目測有1斤重。再後來將4只海竿“一字”形擺開釣,半小時後,才傳來一陣急促鈴聲,我知道又上了一條鮎魚,將彎成半月形的海竿一擡,有點沉,直接飛魚上岸,是正宗的土鮎魚。

鮎魚的觸覺和嗅覺異常靈敏。小鮎魚,一斤以下,喜歡結“窩”而行,在混水區域或夜晚垂釣,只要能釣一條起來,就不愁沒有第二條第三條。接下來就在這個地方,連續不斷的有土鮎魚咬鉤,一口氣提了二十多條的鮎魚,從開始看漂釣到最後看不見漂了憑手感提,最後把釣餌釣完了,撕了個小魚,用魚腸和魚肉釣。那種瘋狂咬鉤的景象使我終身難忘。

揭祕:這神祕的釣餌纔是釣鮎屢有奇效的關鍵所在。這是一種頗有特效的葷食釣餌:搖蚊幼蟲餌。這種釣餌來源十分廣泛,每戶農家的糞池、沼氣池敞開處在溫度適宜的晚春至晚秋季節都有個頭頗大的野蚊幼蟲在其間繁殖,這些幼蟲顏色褐黃,成團地蠕動在廢水面上。要做餌時,只要用撈勺抄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用手捏成玻璃球大小的團形,繼而放在麪粉中裹上幾圈,使之粘度增加,入水後便可耐泡。此餌是釣土鮎的最佳餌料。

補充幾個夜釣鮎魚的心得:

1、什麼樣的天氣適合釣鮎?

答:陰雨、大風!

2、什麼樣的水體適合釣鮎?

答:混濁的水體。

3、什麼樣的位置適合釣鮎?

答:有緩流的水閘口,有風浪的淺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