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作死路始於戰爭,也終於動亂!

我們先概括原因再逐步分析。

其一:與性格有關,隋煬帝好大喜功,這不是守城之君的性格,縱觀歷史我們發現乾隆帝也是好大喜功之人,清朝也是自他開始閉關鎖國導致清朝衰敗;

其二:當時的周邊環境,當時西有吐谷渾,北有突厥,東北高句麗虎視眈眈,周邊強敵環伺,隋煬帝實在是睡不安穩;

其三:大工程逐漸周期不合理,徵調民夫百萬修運河,這個本事一件好事,但是原本20年的工程量你讓我5年幹完,這不就白天干晚上幹嘛,這是要死人的啊;

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主要表現在每次出行住在哪裡都要有行宮,你想想皇帝住的行宮能是我們普通百姓造房子嗎?動輒砍伐百年大樹,金絲楠木,出遊江南造龍舟都是豪華型,好幾層啊!而且隋煬帝呢出遊頻繁啊!你不是普通老百姓出來就穿個鞋出來了,你這大張旗鼓周邊沿途官員要好好招待啊,還有護衛,光是各項開支都是州郡的負擔;

好征戰,先後打擊吐谷渾,突厥,高句麗等,這些仗並非不能打二是發動的間隔較為接近,不能使官兵得到生息!且都是發兵數十萬的戰爭,一路沿線供給消耗花費巨大;

大運河的修建是隋煬帝作死之路達到了高潮!老百姓想我修也是死不修也是死,況且老婆孩子還得不到照料,既然都是死何不反了博一條生路!各地的動亂在隋煬帝的無法鎮壓之下,隋煬帝想遷都南京,衛隊士兵知道了就不幹了,我們都是關中人拋妻棄子留在江南,他們可不願意!同一時期的舊門閥貴族也是投機倒把的行家,趁著各地動亂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李淵,李密,宇文家,及關隴貴族!在不斷發酵中隋煬帝死於宇文化及之手!以上就是隋煬帝的作死之路!


隋煬帝之作死,簡單總結就是步子太大扯到蛋,死於「自殺」。

好大喜功是隋煬帝的致命弱點。從他用鎮壓跟安撫手段討平南方叛亂就可以看到這人能力是很強的。然後通過自己老婆是蕭梁皇室之後這個關係,在南方建立親和力,取得南方望族的信任,繼而在江都站穩腳跟,作為奪嫡的根據地。

成功奪嫡上位之後,太心急,想建立千秋大業。一邊修運河,徵用大量民工,靡費財務,又要征戰高句麗,物力人力又是一大工程。

老百姓面臨著不是餓死就是戰死的局面,哪個結局都是死,不如反了,或許能衝出一條活路,所以隋煬帝末期烽煙四起。

再加上隋朝開國的功臣都是征戰南北朝的軍事貴族之後,都是野心勃勃,一旦民間亂起,各個有軍權的將軍也就有了洗牌的機會。

面對民反加上軍人叛變,誰也救不活隋煬帝了。


看了看上邊的評論,都是搬磚。我來跟你說下最根本的,隋文帝剛開始把楊廣分到了江南地帶,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蠻族入侵使得中原有些貴族遷徙到了南方,然而隋朝乃至唐朝的基礎在於西北的關隴貴族,楊廣登基以後,關隴貴族覺得楊廣太親信於江南貴族從而爆發了衝突。至於大肆動用百姓做苦力開山倒海那都是很微小的。皇家的權力雖然大,但是由於剛建國不久根基不穩,絕大多數權力還是在那些貴族手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