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上冤不冤的,這都是他自己所作所為的造成的自己的悲劇,他哪怕有一點自救的意識也不會釀成自己悲慘的下場,可惜也沒有,到了統治末年江山即將傾覆的局面,他竟然像鴕鳥一樣不管不顧,甘願自我墮落,不僅普通民眾拋棄了他,連他自己都把自己給拋棄了,還能指望他什麼?

更可惜的是為他自己所謂的「豐功偉績」是建立在害死了多少無辜民眾家破人亡,造成不止多少普通民眾妻離子散,無家可歸,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的基礎上,他統治下的民眾不是累死在工地上,就是戰死沙場上,如果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來說,隋煬帝的下場就是活該,咎由自取。

客觀上來講隋煬帝確實非常

有眼光,有能力,有理想的皇帝,作出非常多的功獻,如修運河,通西域,開科舉等等影響後世的貢獻,為唐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這一點不可否認,但就是沒有擔當,剛愎自用,驕傲自大,不顧民生這些性格和做派也是導致他自身悲劇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我看來他一點都不冤。


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楊廣,也就是隋煬帝,他的死冤不冤?從他自己來說,絕的的冤;被宇文化及逼著自縊,死後連也太沒體面了;直接用床板的幾塊木板做的棺材,偷偷葬在自己生前的江都宮流珠堂下。

隋煬帝生前也有一些功績說得上桌面:在自己繼承大統前,親力親為的統一疆土;下令修建大運河;親自為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巡張掖;開創了科舉選撥人才的制度;建立天朝為尊,四方納貢。

其過深重過之不及,為自己遊玩,征民夫數十萬;百姓可不堪言。對開疆擴土太過急力,並連續不斷的征伐,三征高麗,損失人力、財力太重,百姓承受不起戰爭的花費,兵役的徵用,隋煬帝窮兵黷武達到無法節制的地步。把隋朝百姓帶入苦難之中無法自拔。

前線士兵被逼的造反,百姓被逼的逃離家園;一步一步隋朝就被楊廣玩完。

對於士兵和百姓來說;隋煬帝死的不冤,因為他為了個人的豐功偉績,讓多少士兵戰死沙場,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讓多少家庭子離妻散,讓多少女子成為他的玩物。

隋煬帝驕奢淫逸,一系列的開疆擴土,最後國庫空虛,人力;軍力損失太重。一卻竟然是為了他的王冠和「無朽」的功績。

百姓是民之根本,捨去民,不惜民;只知道無休止的用民,這樣的皇帝,死其實對他來說,何足冤還是不冤。


  無所謂冤不冤的,自己自己種的因就要承受應有的果。雖然他曾經也雄心萬丈,力圖創建一個和大漢一樣強盛的王朝,超越所有帝王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

  他建東都、開科舉、修運河、征高句麗,做這些都是想彰顯他的文治武功。但修運河導致國內民不聊生,征高句麗數百萬大軍毀於一旦。做這些事情不能說有錯,但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是靠他一任皇帝就可以完成的。強行去做只能透支國力得不償失,但既然已經做了就需要休養生息這樣才能維持國家的穩定。

  但楊廣好像和高句麗杠上了,後來又發動了兩次對高句麗的討伐,雖然高句麗迫於壓力投降了。但隋朝也因此損失了大量精銳,而國內頁民怨沸騰各地起義不斷。之後在北巡長城的時候被始畢可汗圍困在雁門關,這次雖然活著回去了但也給楊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從雁門關回去之後,楊廣好像心非意冷了對於各地的叛亂也是不管不問,就當一個鴕鳥躲在江都。楊廣在江都每天與美酒和美女作伴想用這些來麻痹自己。但總有酒醒的一天,他知道隋朝各地都是叛亂,有一天他突然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蕭後驚異的問他問什麼這樣說,煬帝笑著說:「貴賤苦樂循環更替,又有什麼好傷感的?」

  又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後曰:「好頭頸,誰當斫之!」後驚問故,帝笑曰:「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復何傷!」

  此時的楊廣已經看開,也明白自己的結局是什麼。他只想在自己人生最後的日子好好享樂,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拋到腦後。

  楊廣可以醉生夢死的待在江都,但是他的士兵們並不想永遠的留在江都,他們大都是關中人長期在外思念故鄉。他們見楊廣沒有回去的意思,都想著叛逃回家。

  郎將竇賢便帶領部下西逃被楊廣追到殺了,但這並沒有阻止部下叛逃的心思,一場更大的叛逃正在策劃中。叛亂屢禁不止,就連楊廣的心腹司馬德戡也起了叛逃之心,他不僅自己要逃還想拉著別人一起逃跑。而這一次大的叛逃也發展成了一場宮廷政變,有人提議與其逃跑被殺還不如干票大的。於是他們擁立宇文化及發動了政變,並殺死了楊廣。

  楊廣死前對宇文化及等人說了一句話:「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

  楊廣明白自己的過錯在哪但是他不去挽救只圖享樂,他的死並不冤,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