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要說珠穆朗瑪峯的形成,不得不提到的理論就是大陸漂移說和大陸碰撞理論。

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於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

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

稱之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中生代開始分裂並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

大陸漂移的動力機制與地球自轉的兩種分力有關: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離極力。

而珠穆朗瑪峯的位置,正好是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慢慢地抬高升起而形成的。

在擠壓過程中,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這是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巨大褶皺。而珠穆朗瑪峯本身夠

堅固,沒有如疊豆腐般崩塌是因為來自地球內部向上運動的堅硬花崗巖支撐起了自身的重量,從而形成了海拔8848米的

世界最高峯。

然而目前的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是在持續不斷的碰撞擠壓過程中,珠穆朗瑪峯每年因為地質運動還在不斷抬升,

會不會珠峯會抬高到10000米甚至以上?其實從我們日常經驗就可以知道,疊豆腐不可能太高。

在自身重量超過了最大支撐重量,最下層必定會破碎。

但目前的高度還不是最高的。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曾任珠峯綜合科考地質組首席科學家丁林研究員認為

:珠穆朗瑪峯在岩石結構上分為三層:珠峯層、黃帶層和北坳層。

從發現看,北坳層曾經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

他說:「根據我們的觀測和計算,珠峯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0%左右,

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這意味著珠峯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

要高很多,珠峯北坳層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時應該是11900米,

再加上大約700~800米變化不大的珠峯層和黃帶層,

1300萬年前珠峯的高度在應該超過12000米。


由於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的碰撞,大約三千八百萬年前開始喜馬拉雅山逐漸升起,海水退出。但是那是它還不高,印度次大陸不斷北移,推壓青藏高原,而喜馬拉雅山地區地處推擠前緣,首當其衝的遭受了巨大的南北向力量的擠壓,地殼大規模變動,褶皺推斷和抬升。不過喜馬拉雅山達到現在高度還是最近四百萬年以來快速上升的結果,直至現今它還在繼續上升之中,珠穆朗瑪峯就是在這些上升過程中跑的更快,從而超越羣峯,挺拔于山原之上,成為地球之巔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