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17年(公元1627年―1644年)。順治清朝第一位皇帝在位18年(公元1644年―1661年)。從以上時間判斷,崇禎和順治合起來共35年。再加上正是戰亂之年的前後,國力不是很富足,影響到制瓷業也沒有大的發展。所以崇禎和順治五彩瓷差距不是很大,直到順治後期才稍有差距。下面就對兩個朝代的五彩瓷特點做下介紹。

崇禎五彩特點:此時已沒有官窯,燒制瓷器大多民窯,五彩瓷器燒制也不是很多。其特點是:五彩少見大器,多見器型有盤、碗、缽、罐等。胎質白略發黑,雜質較多,含鐵量大,呈現黑點鐵鏽斑。釉面發淡淡湖藍色。五彩多用綠色、紅色、藍色、黃色。其綠色綠中帶黑呈黑綠色,紅色呈暗紅色。藍色發白顯透藍色,黃色呈鵝黃。修足粗放,圈口壁向內收,手指鉤圈足壁可鉤起。紋飾主要有,花草、鳥獸、人物、山水等。

順治五彩特點:器型多有:盤、碗、觚、瓶、壺、杯等。胎質白細鐵鏽斑也明顯變少。釉面白色透明已無淡淡湖藍色。色彩在前朝的基礎上多了茄皮色,呈色都較前朝純正。底足修足規整,圈口壁內撇外直。紋飾主要有,花草、鳥獸、人物、山水、瑞獸等。

以上所述為崇禎和順治五彩的不同之處。但總體發現的崇禎和順治五彩瓷器較少也也少明確的紀年款,兩者間對比有很多侷限性。只能以所知實物做參考。還需在以後的研究中,有更細緻的發掘。


崇禎五彩瓷一般是民蜜製品,生產產量較多的外銷瓷,工藝也具有 相當水平。

明崇禎五彩瓷總體彩畫風 格屬於簡率灑脫一類,色彩濃艷,用 畫筆粗放,紅色呈黑紅色,綠色呈黑

綠或黃綠色,施彩隨意塗抹,厚如膠 漆。紋飾一般採用構圖疏落有致的梅 樹、蝶、雙獅戲球、羅漢、人物松鶴、 赤壁賦圖等,用彩比嘉靖、萬曆五彩瓷 略為輕淡一些。

而順治五彩1、正處於明末清初過渡階段,胎體厚重細潤、潔白堅緻,器形樸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為多,一些琢器釉面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並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醬黃釉的特點。

3、青花色調大致分為四種,其中的翠青色與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漸多。

4、圖案紋飾,內容新穎。流行的紋飾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還有畫中題句等。

5、器足演變為滾圓的泥鰍背狀,底部可見螺旋紋,此時已流行明末出現的寬圈足的雙圈底足。

6、款識,分官窯款與干支紀年款,有楷書、隸書和篆書。


崇禎五彩有單純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種,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有具「甲戌孟春趙府制用」的青花五彩盤,以綠及紅色勾出正面老龍,配以黑色,當屬崇禎七年的官古器戶製品,其風格仍屬官窯傳統。青花五彩瓷的民窯風格則以山水、人物、白兔、飛鳥、桃果、梅石、花鳥等圖案為主,突出青花,紅、綠色調明顯。單純釉上五彩則特彆強調綠、黃兩色。多見人物故事圖,盤底跳刀痕明顯,有「天下太平」篆書方款。

順治時期的五彩瓷器明顯帶有從明代向清代過度的風格,在造型、紋飾上與青花瓷器有諸多類似。紋飾以花卉題材為主,除花卉紋外,還有人物、動物等紋飾。動物紋比例較大,多佔滿器物的整個空間。順治到康熙早期,常見用紅彩在花紋以外的地子上畫出各種錦地紋飾,是這時期五彩瓷器裝飾的特點,口部多飾醬色也是順治五彩瓷器的特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