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求敗早先是個放牛娃,後來在一座山下看到一個姓孫的猴子。因為給猴子兩個桃子吃,猴子教了他絕頂的內功心法。這個放牛娃修鍊了好多年。後來機緣巧合,吃了濟公從胳肢窩裡搓下來的一層灰,內力大漲。不過也被熏暈了好多年。等他醒來,有個寵物鳥一直跟隨他,並且時不時的給他抓蛇吃。吃完蛇,精力無處發泄,於是練習武功,後來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後修鍊成仙,飛天去了。那個寵物鳥本來可以跟他一起成仙的,就是因為偷吃了排行老二,姓豬的一個胖和尚的西瓜皮,菩薩懲罰這個鳥在人間繼續修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獨孤求敗是金庸書裡面的一個漏洞。

我們算一算,楊過遇到獨孤求敗的時候,神鵰還在。

神鵰是動物,任何鳥類的壽命不過幾十年而已。

而神鵰應該就是非洲鴕鳥,外形最接近。

非洲鴕鳥只能活三四十年,但據說有過一隻鴕鳥活到70歲。

我們就算神鵰能夠活到七十歲。

而神鵰後來陪伴了楊過差不多二十年,還是沒有老態,這說明神鵰出場時最多是壽命的中年。最大也就三十多歲。

而神鵰是孤獨求敗生前養的寵物。

也就是說獨孤求敗死的時候,距離楊過發現他的鐵劍,最多不過三十多年。

而楊過當時是20歲左右,郭靖應該是40多歲,黃藥師則是接近70歲。

獨孤求敗死時,黃藥師已經三十多歲了。

那是個時候,黃藥師已經是五絕之一!

那麼,黃藥師就是同獨孤求敗同時代的人。

搞笑的是,獨孤求敗自稱天下無敵,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來了,五絕豈不是對手?

還有超一流高手王重陽、林朝英。

王重陽是二三十歲就很牛了,而且越來越厲害。

周伯通曾經對金輪法王說:如果我師兄還活著,你在他手中過不了十招。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超一流的高手,獨孤求敗為什麼不去挑戰?

退一萬步說,就算獨孤求敗是出現在,射鵰英雄傳之前的時代。

他自吹的如此厲害,說什麼「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自然應該是武林中最頂尖的人物,為什麼誰都沒聽過他?

他的獨孤九劍傳了下來,到明代令狐沖還學會了。

如此頂級的武功,獨孤求敗的門派也應該很強,同樣沒有人聽說過。

其實,獨孤求敗很可能就是妄尊自大之人,就像當年那個什麼劍神卓不凡。

或者就是卓不凡的後代!

他走江湖沒有多久,可能擊敗過幾個並非頂尖的高手,畢竟他有玄鐵劍。

此時井底之蛙,自認為天下無敵,很快歸隱了。

至於現在看來,獨孤九劍都未必是獨孤求敗所創,而很可能是楊過、小龍女創的。

如果它是獨孤求敗的武功,就是比辟邪劍法還厲害的絕技。

為什麼直到令狐沖時代,從南宋到明代中期,這麼長的時間,武林竟然沒有人聽過?

大家都知道,楊過和小龍女劍法都極為精妙。

有可能到了晚年以後,他們悟出獨孤九劍的精華。楊過為了紀念獨孤求敗,就叫做獨孤九劍,並且流傳下來。

大家注意,元末明初的倚天屠龍記時代,楊過的後人可能是孫女或者重孫女黃衣女子就出現過。有可能獨孤九劍就是他們門派的劍法!

從明初到令狐沖所在的明朝中期,時間並不遠,可能是古墓派人丁不旺,只能尋找資質很好的弟子傳授。

由此,獨孤九劍才被風清揚學會。

說通俗點,獨孤求敗只是留下了一柄玄鐵劍和一個寵物雕。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偶遇神鵰,他助雕殺蛇,被神鵰帶到了獨孤求敗的劍冢。在這裡,楊過見到了劍魔獨孤求敗的遺刻: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金庸先生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了一個劍術通神的高手形象。獨孤求敗一生的經歷是: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可見他二十歲(弱冠)前便嶄露頭角,縱橫江湖三十餘年,約五十歲左右悟入無劍勝有劍的境界,俾睨天下,再無敵手,從此隱居山林。

下面先附上居士我寫的一段《金庸大事年表》,我們看看獨孤求敗有可能存在於哪個時代:

1044年,黃裳出生。

1063年,蕭峰出生,雁門關之戰後,蕭遠山跳崖,蕭峰被喬三槐夫婦收養。丁春秋背叛師門,打傷無崖子。

1090年,霍山佔據波斯卡茲溫城東北德萊木山區的鷹巢堡,建立阿薩辛派,鑄六枚聖火令。

1092年,段譽被帶到中原。杏子林中蕭峰的身世被揭穿,離開丐幫。

1093年,蕭峰帶阿紫到長白山,結識了完顏阿骨打、耶律洪基,平定重元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虛竹破珍瓏棋局,成為逍遙派掌門人。

1094年,少室山之戰。虛竹成為西夏駙馬。段譽登基。為阻止耶律洪基的侵宋計劃,蕭峰自殺。《天龍八部》結束。

1113年,黃裳奉旨刊刻萬壽道藏,學成道家武學。

1120年,明教教主方臘起義,被黃裳鎮壓。黃裳遭遇滅門之禍,隱居起來,苦練武功。

1126年,靖康之恥。

1142年,岳飛被冤殺,《武穆遺書》沒入宮中。

約1165年,黃裳寫下《九陰真經》,不久仙逝。

約1196年,火工頭陀反出少林,逃到西域創金剛門。苦慧禪師遠赴西域創西域少林。少林寺從此衰落。

1201年,第一次華山論劍。

1202年,王重陽去世。黃藥師得到兩卷《九陰真經》。

1205年,郭靖出生。楊康出生。《射鵰英雄傳》開始。

1208年,黃藥師之妻馮蘅難產而死,黃蓉出生。

1225年,楊過出生。

1226年,第二次華山論劍。郭靖與黃蓉完婚。

1234年,蒙古南下攻宋。

1243年,襄陽之圍,郭襄、郭破虜誕生。楊過殺雕……不對,殺蛇助雕,學成玄鐵劍法。

1259年,楊過攜神鵰重出江湖,擊敗金輪法王。

獨孤求敗不可能活躍於1094年之前,因為那是《天龍八部》的時代,江湖上精彩紛呈,卻無人聽說過一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劍魔獨孤求敗。

最遲到1201年,獨孤求敗便歸隱了。因為那一年發生了第一次華山論劍,如果獨孤求敗沒有歸隱,一定會去湊熱鬧,誰讓他自詡「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呢?

而且兩雕時代周伯通、洪七公、黃藥師等人從未提及獨孤求敗,這暗示著這幾人進入江湖時,獨孤求敗已經歸隱,不然他們絕不會沒聽過這位「天下更無抗手」武林傳說。

所以獨孤求敗活躍的三十餘年正好處於1094-1201年這107年中,是《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之間的空檔期。而且極有可能是靖康之恥後,這段時間金人入侵,中原武林一片凋零,許多高手在抗金戰爭中以身殉國,是以獨孤求敗的事迹沒有流傳下來,成為武林中的一曲絕唱。

獨孤求敗武功絕頂,到底師從何人,學的何派武學呢?其實我們不難找到很多線索。

獨孤求敗複姓獨孤,這並非漢姓,而是鮮卑人的幾個大姓之一——正如慕容一般。這暗示著獨孤求敗並非漢人,而是鮮卑人,因此他在那個金人佔據半壁河山的時代並無家國淪陷之痛,而是用心鑽研武技。

獨孤求敗傳下了絕世武功——獨孤九劍,暗示了他的武功來歷。獨孤九劍雖只有九式:「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以至「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氣式」,但是繁複之極,破盡天下一切兵器的武學招式。所以創立獨孤九劍之人,必然通曉天下武學,在《天龍八部》中恰有一人符合這一條件——王語嫣。

獨孤九劍沒有招式,而是見招破招,專門針對敵手招式中的破綻,靈活至極。而王語嫣雖然不會武功,但是卻能識破眾多武功招式中的漏洞,並迅速想出破解之術,又能不拘泥於具體的武功套路,靈活應變。比如王語嫣在指導諸保昆時,便能依據諸保昆腿部受傷走路一瘸一拐的特點,想出適合的招式,讓諸保昆打敗敵人:

王語嫣微笑道:「諸爺,你使一招『鐵拐李月下過洞庭』,再使一招『鐵拐李玉洞論道』。」諸保昆應道:「是!」心想:「我蓬萊派武功之中,只有『呂純陽月下過洞庭』,只有『漢鍾離玉洞論道』。……」……他左腿接連受了兩處創傷之後,大步跨出時一跛一拐,哪裡還像呂純陽,不折不扣便是個鐵拐李。可是一跛一拐,竟然也大有好處,司馬林連擊兩錐,盡數落了空。跟著『漢鍾離玉洞論道』這招,也是左腿一拐,身子向左傾斜,右手中小錘當作蒲扇,橫掠而出時,孟老者正好將腦袋送將上來。

因此獨孤求敗極有可能與王語嫣又很深的關係,也許是她的後代傳人。

在新修版《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沒有嫁給段譽,而是最終回到了慕容復的身邊。我們可以假設一下:

數年之後王語嫣懷上了慕容復的孩子。王語嫣不願自己孩子背負慕容氏的沉重包袱,因此不願孩子姓慕容。不過她又希望孩子能夠記住自己乃是鮮卑人的後裔,於是選了鮮卑人的另一個大姓——獨孤,作為孩子之姓。王語嫣認為,慕容復一生求勝,最終發狂,所以為女兒取名求敗。

這便是獨孤求敗名字的由來。

獨孤求敗漸漸長大,王語嫣將自己畢生所學傳給了他,主要是如何破解天下武學招式。其後獨孤求敗將其總結為九式,便是獨孤九劍了。

獨孤求敗最後達到的境界是「無劍勝有劍」,獨孤九劍最後一式是「破氣式」,這些都可能與他表舅——段譽六脈神劍的無形劍氣有關。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就是一個大BUG,因為他的生活年代和《射鵰英雄傳》有非常大的衝突。

下面,小哥詳細分析。

獨孤求敗的雕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斷臂之後出走,遇到了這隻陪伴獨孤求敗多年的大雕,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隻大雕經常陪獨孤求敗練武,所以它也會懂一些武功招式,同時,它對於獨孤求敗的訓練方法非常清楚,包括吃蛇膽增強內功這樣的練功秘術。所以說,這隻大雕跟隨獨孤求敗的時間應該有好多年。

但是這隻雕跟隨楊過,單單絕情谷之約就是十六年,這還不包括其他的年份。

而根據科學研究,大型種類的雕(金雕)能活到80年。

所以說,以大雕的年齡來推算,獨孤求敗應該和王重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但是很明顯,獨孤求敗敗盡天下高手,怎麼可能容忍有五絕這樣的高手存在而不去挑戰呢?

所以說,孤獨求敗在《射鵰三部曲》中,是一個BUG級別的人物。

楊過卻不懂其意,眼見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這神鵰在此久居,心戀故地,自是不能隨我而去的了。」伸臂摟住神鵰脖子,與它親熱了一陣,這才出洞。

同時,金庸老爺子設定的「神鵰」果然很神,可以突破禽類生命極限。

獨孤求敗的師承解析

關於孤獨求敗的描述,我們除了他留下的遺言之外,最多可以參考神鵰的生活習性,而獨孤求敗武功稱霸天下,這都是楊過自己想像出來的。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下面落款是:劍魔獨孤求敗。

當時楊過也是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因此看到獨孤求敗的留言,被他的萬丈豪情所折服,同時,也被他的寂寞所感染,大有同病相憐的感覺。

那麼,獨孤求敗的師傅有可能是誰呢?他的武功到底如何呢?

首先,獨孤求敗的劍法確實高超。

因為楊過按照獨孤求敗修鍊劍道的法門練習劍法,復出江湖後一時間鮮有對手。

其次,獨孤求敗對於劍道的理解非常人所及,因為他的劍道分為四個境界,最高境界已經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皆可為劍」,這有點和佛教的無形無相相像。

第三:獨孤求敗的輕功修為一般。

很多人看到這裡肯定覺得小哥再吹牛了,但是原文中也有描述。

凝神瞧了一陣,突見峭壁上每隔數尺便生著一叢青苔,數十叢筆直排列而上。他心念一動,縱身躍起,探手到最底一叢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個小小洞穴,料來是獨孤求敗當年以利器所挖鑿,年深日久,洞中積泥,因此生了青苔。

這是楊過準備去獨孤求敗的劍冢,但是劍冢在懸崖峭壁之上,楊過無法攀登,後來發現了這麼一排坑坑窪窪的小洞,楊過通過親自實踐,也證實了這是獨孤求敗用兵器所挖,後來楊過去襄陽城,進不了城門就在城牆上面用玄鐵重劍鑿洞,借著這個落腳點飛進襄陽城。

而在《射鵰英雄傳》中,馬鈺在懸崖峭壁之上的絕頂平台傳授郭靖武功,瞎眼梅超風也在峭壁來去自如,後來郭靖更是帶著楊過,一起從襄陽城城牆下面,施展輕功飛到宋軍軍營,這樣一對比,獨孤求敗的輕功真的很菜。

獨孤求敗的師承

通過獨孤求敗的練功方法,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內功修為主要是通過「由外而內」修鍊得來,也就是先練外功,在練外功的過程中積蓄內功,比如在《碧血劍》中,華山派掌門人、當世武林第一高手穆人清所修鍊的內功《混元功》一樣,都是由外而內的輕功。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獨孤求敗有兩個特點,一是劍法高超,二是沒有內功引導真氣全身奔走的功法。

結合這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發現,獨孤求敗的這個特點和《天龍八部》裡面的劍神卓不凡非常相似,劍法高超,內功修為普通。

所以說,獨孤求敗的師傅極有可能是《天龍八部》中的卓不凡,卓不凡被虛竹擊敗後退隱江湖,將武學傳授給了獨孤求敗。

但是對照歷史,我們會發現,喬峰生活的年代是宋哲宗時期,之後有宋徽宗、宋欽宗,然後北宋滅亡,這期間只有短短40多年時間,而在喬峰時代、王重陽時代江湖中都沒有獨孤求敗的傳說,因此獨孤求敗只能生活在喬峰時代之前,所以說,《天龍八部》中的劍神卓不凡,極有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徒孫。

按照這樣的推算,神鵰果然是老神仙了。

獨孤求敗所在的年代

如果獨孤求敗是卓不凡的師祖,那麼獨孤求敗所在的年代,就是北宋時期了,在喬峰時代(宋哲宗)之前,從宋太祖趙匡胤(960年登基)到宋哲宗(1085 年),期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而趙匡胤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五代十國年代,在哪個時代,獨孤求敗縱橫江湖無敵手,則是非常有可能的。

這個推論,是將神鵰看做老神仙的情況下,忽略了神鵰的生命年限值,單單推斷獨孤求敗而得出的結論。

小哥獨白: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讀來朗朗上口,情節曲折,故事新奇,描繪的場景引人入勝,但是,小說就是小說,不能當做歷史來看待,更不能以真實歷史事件去考量,因為這樣做無異於「無事生非」,金庸先生的小說除了「射鵰三部曲」之間有聯繫外,剩下的每一部都是獨立的,獨孤求敗的人物設定和少林掃地僧一樣,是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僅此而已,如果我們要去詳細追究這些BUG級人物的身份來世,這很明顯是死鑽牛角尖的做法,小哥不提倡這樣的行為。

武俠小說,茶餘飯後消磨時間的方式而已,不可當真。

謝謝大家。


金庸寫獨孤求敗選擇不從正面下筆,而是從別人口中或者以其所留隻言片語,又或者以雕來從側面襯托。這樣寫除了可以給讀者帶來神秘感,而且還可以烘托出獨孤求敗武學的高深莫測,其中當然也有著金庸對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追求與羨慕。既然要表現獨孤求敗的神秘感,那乾脆連其縱橫江湖的年代也不提及,讓讀者去想去猜,卻永遠沒有標準答案,豈不是更有意境。

那麼縱觀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主要年代自北宋至清朝,獨孤求敗更有可能是哪個年代的人呢?

品讀金庸小說,我們知道,楊過得到獨孤求敗劍法的意,令狐沖得到獨孤劍法的法。因為笑傲江湖並沒有明確小說的年代,但是從金庸小說武功逐漸衰落的特點入手,笑傲江湖要晚於神鵰俠侶。所以獨孤求敗出生應該在神鵰俠侶發生之前。

可是神鵰俠侶之前是五絕統領江湖,並沒有聽說過有獨孤求敗一號人物呀,獨孤求敗一定是在五絕之前出現的。五絕之前到天龍結束,尚有百年時間,這段時間金庸間隔過去,沒有寫江湖中的事。江湖一片寂寂,為什麼?

可能是因為江湖僅僅出現了這麼一位高手,長空寂寂,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早早歸隱。所以獨孤求敗是宋朝人,只不過生不逢時,並沒有出生在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所以只能孤芳自賞,漠然歸隱。


對於獨孤求敗,羽菱君個人一直認為他是「天龍時期」之後,「射鵰時期」之前的人物。他之所以天下無敵,是因為在「天龍時期」之後,中原武林遭遇了一段長時間的沉寂,導致高手寥寥無幾,也讓獨孤難求一敗。獨孤求敗其實趕上了「前射鵰時期」,他甚至與王重陽也有過交集,但到五絕爭雄的時候,他卻已經攜神鵰退隱江湖了。

獨孤求敗行走江湖時,正處中原武林的百年沉寂時期,客觀上造成了他的天下無敵。

在「天龍時期」之後,中原武林應當遭遇過一段長時間的沉寂,這段時間裡,一批批正當壯年的高手,因為各種原因而突然離世,許多武學典籍也就此湮沒失傳,傳承出現斷層,青黃不接,致使武學一道低迷不振,羽菱君個人將這段時期總結為「中原武林的百年沉寂」。通過《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的相關情節,我們大致可以還原出,導致這段沉寂的一些原因。

當年雁門關外,喬峰為了挽救蒼生,逼迫遼帝退軍,不惜犧牲自己,悲壯離世,魂斷雁門關(1094年)。「天龍時期」由此結束,但是隨著虛竹遠居天山,段譽回歸大理,游坦之躍下懸崖,高手寥寥無幾的中原武林,其實就已經出現武學衰退的跡象。就說中原武學祖庭的少林,隨著玄慈這最後一個玄字輩高手的離世,在被重傷的喬峰還能單手擒獲的玄寂接任方丈開始,就意示著少林武學的衰落,更何況在掃地僧「若想武功有成必先佛法有為」思想的影響下,少林還自此興起了潛修佛法之風,武學一道焉能振興。因而羽菱君所認為的百年沉寂,就是從蕭峰離世,到第一次華山論劍(1194年)。

然而在蕭峰離世的僅僅三十二年後,他的女真兄弟完顏阿骨打的後代就攻破了汴梁都城,俘虜了徽欽二帝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這便是「靖康之難」(1126-1127年)。山河破碎,北國大地淪陷於金國,金國為了報復中原武林義士多年的抵抗,在淪陷區血腥的鎮壓和屠殺武人。像丐幫以抵禦外邦為己任這樣的幫派更是首當其衝,各大幫派,凡是有民族大義的皆被重兵圍剿,滅幫滅派者不計其數,許多武學秘笈就此湮沒在戰火之中,便是丐幫等根基已固的幫派,也是元氣大傷,自此青黃不接,萎靡不振。

「靖康之變」往前六年(1120年),明教教主方臘在東南發動起義,徽宗皇帝派童貫領兵前往鎮壓,又派遣黃裳領兵前往明教總壇剿滅明教。黃裳這一役殺了明教上層包括使者法王在內的多名高手,重創了明教,致使明教元氣大傷。而黃裳也因此戰與武林人士的結怨,之後一人獨戰各派高手,一戰下來,黃裳逃亡,自此隱藏四十年,但死在黃裳手下的高手也是不計其數。這一戰,其實也是中原武學一道在遭遇「靖康之變」大難前,先遭受的一次嚴重創傷,更為靖康國破埋下隱患。

而在「靖康之變」後,作為武林泰山北斗的少林,雖也淪陷在金國境內,但金廷為了籠絡人心,對少林倒是舊禮敬奉,因而少林能夠在當年的靖康國破中得已幸免於難。然而卻之後發生了那起「火工頭陀事件」,事件中羅漢堂、達摩堂兩堂首座一死一走,兩堂高手傷殘慘重,為了杜絕再現偷學武功之事,寺中凡有天資的少年服事僧,卻未被剃度正式納入門下,反而被驅除出寺,寺中青少一代卻皆是資質平庸之輩,自此少林也開始青黃不接,武學一道進入長達七八十年的中衰時期。

還有在江南與北方丐幫分庭抗禮的第一大幫鐵掌幫,幫主上官劍南因在獲得《武穆遺書》,為了尋找兵法繼承人,為此打算在鐵掌峰大會群雄,計議北伐。豈知此時南宋朝廷畏懼金人,擔心北伐會招來金兵的再一次南侵,因而對鐵掌幫一夥義士非但不加獎助,反而在鐵掌幫大會之日派重兵圍剿。一幫聚義的武林人士盡死在了圍剿官兵的屠刀之下,此役不僅讓鐵掌幫一度不振,更讓江南武林慘遭一次大難。中原武學一道,就此雪上加霜,復興之路更加遙遙無期。

不止是中土,便是西域天山的逍遙派,也在虛竹接掌靈鷲宮之後出現了內亂,致使逍遙派逐步走向消亡,年老的虛竹除了等待丐幫再出能人幫主,完成他身上的傳功重任,更是不問世事。而繼任大理皇帝的段譽,卻在經歷國家動蕩與後來的諸子奪嫡後避位為僧,不再介入世間紛爭。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中原武林武學不興,人才凋零,也造成了在此期間難得一現的武學奇才獨孤求敗,在中原武林難逢敵手,難求一敗。獨孤求敗生不逢時,倘若往前早生在「天龍時期」,往後晚生在「射鵰時期」,他或許又當不會感到寂寥。

獨孤求敗是與王重陽同個時代的高手,而且兩人還有過一次交集。

其實獨孤求敗,是剛好處在了「前射鵰時期」,只不過當後來五絕爭雄於天下時,他已經攜神鵰退隱了江湖,與世隔絕,縱是外面的武林武學再興,他也是已不知曉,他雖在人生末期進入「無劍之境」,但仍舊難免鬱鬱而終。這一點我們從《神鵰俠侶》中,可窺探一二。

楊過卻不懂其意,眼見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這神鵰在此久居,心戀故地,自是不能隨我而去的了。」新修版《神鵰俠侶?第二十三回》

通過寫楊過所想,獨孤求敗是距楊過所處的時代六七十年前的人物。當時的楊過大約十九歲左右,十六年後,他們夫妻重逢,之後襄陽大戰,楊過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那一年是1259年。也就是說,楊過遇到神鵰時,大約是在1243年。以此向前再推七十年,獨孤求敗至少活到了1173年左右,那時距蕭峰離世已經過了八十年,黃裳也已死了十幾年。那1173年這個時間點,究竟是獨孤求敗一生中的哪個階段呢?按照楊過的內心話所說,應當是獨孤求敗退隱江湖的時間。

因為武林中對上一代高手的記憶,一般都是提及這位高手闖蕩江湖時的傳奇故事。「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說,獨孤求敗闖蕩江湖的時候,是至少六七十年前的事。由此可見,1173年應當是獨孤求敗退隱的時間點。而通過「縱橫江湖,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這句話,可見他退隱江湖之時,就是他無敵於天下的時候。而獨孤求敗應當是他四十歲時,退隱了江湖。

看劍下的石刻,見兩行小字道:「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新修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六回》

橫行天下,自然就是無敵了。由此可見,獨孤求敗應當就是在四十歲時退隱了江湖,而那一年就是1173年左右。再過二十年,第一次華山論劍舉行,那時的獨孤求敗六十歲,這就是說獨孤求敗其實僅比王重陽大了三四歲左右,比五絕最小的黃藥師大了三十餘歲。獨孤求敗退隱江湖的時候,除了王重陽,其他四絕才在幾歲到十歲左右的幅度,甚至更小,這也是他們不知道獨孤求敗這號人物的原因,而王重陽在獨孤求敗無敵於天下的十年中,他有兩年在起義抗金,有八年時間是在古墓避世,當他被林朝英激出古墓時,獨孤求敗卻已經退隱江湖了。

那麼與獨孤求敗同處一個時代的高手,隱藏四十年的黃裳,在獨孤還在與河溯群雄爭鋒時去世了,剩下的就有斗酒神僧和林朝英,還有在古墓中的王重陽。但是斗酒神僧世外高人,連著下《九陽真經》都是掩藏在《楞伽經》中,就不要說去江湖上爭雄了。而林朝英一介女流,更不願在外拋頭露臉,她習武僅是為一個王重陽,何況獨孤求敗行走江湖時,她跟王重陽的武功也並未大成。這寥寥一兩人的高手不出,就讓獨孤求敗還是難逢敵手。

不過獨孤求敗應當與王重陽有過交集,他三十歲誤傷的那位義士,其實就是準備抗金的王重陽。這其中的誤會就是王重陽曾考取過金國的功名,不過那是他為了抗金做準備,卻讓獨孤求敗誤認為他是投靠了金庭,所幸最後誤會得解。獨孤求敗認為紫薇軟劍不祥,將之丟棄山谷,開始轉練重劍,無敵於天下。而王重陽則起義抗金,最後失敗隱入古墓,他出墓創建全真時,獨孤早已退隱江湖,兩人從此沒再交集。

所以說,獨孤求敗是真的生不逢時,剛好處在了中原武林百年沉寂的末期。種種原因造成的武學不興,高手斷層,讓他雖是百年一遇的武學奇才,卻在他行走江湖的二三十年里難逢敵手,當真是無可奈何,誠寂寥難堪。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是羽菱君,專註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那些說小說BUG的人,你們說的唯一依據也就是通過神鵰的壽命推算獨孤求敗的時代和五絕是不是一個時代。如果那麼較真,通過科學的演算法去找武俠小說的漏洞,那麼你就不用看了,你給我算算人需要多快的速度可以水上漂?劉翔能水上漂嗎?什麼樣的輕功可以反重力,一下蹦三丈高?你用什麼方法可以返老還童……

人家作者說的神鵰自然不是普通鳥類,你理解意境就好了,杠精!


獨孤求敗應該是宋朝人,活躍的年代大約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前期。

獨孤求敗此人出於金庸名著《神鵰俠侶》是楊過在斷臂之後與神鵰為友,間接所識的一位已故傳奇前輩。

獨孤求敗曾在石壁上寫到:「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在楊過之前的郭靖黃蓉,再上一輩的武林高手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可以參照《射鵰英雄傳》),這些人物所屬的朝代大約是南宋中期到後期,活動時間大約為一百年左右。

再早一點可以追溯到蕭峰時期(《天龍八部)》,大約是北宋中後時期,而在這兩本書中均未提到獨孤求敗此人,而書中人物也未提及此人,所以應該相隔至少一百年左右。


獨孤求敗應該是唐朝人,應該還是唐朝的顯赫家族,因為獨孤這個姓氏在唐朝本身就是貴族,唐朝也是英雄輩出的唐朝。

說話說,窮讀書,富練武。獨孤求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而且文武都是大家,文武都是登峰造極的人,求敗這兩個字可能是中年以後的名字,或者是後人起的名字,或者本身就是謚號,為了表彰獨孤大俠文武至極。

從那邊玄鐵劍也可以看出是在唐朝,唐朝的冶煉技術並不太發達,並不能夠改變玄鐵的硬度,因為溫度達不到,只能拿成一個大鐵棒,當做劍來使用。玄鐵劍這樣用已經天下無敵,何況後世變成了倚天劍屠龍刀呢?

至於神鵰,很可能是鴕鳥。鴕鳥生活在非洲,應該是外國進貢的稀罕物,當然是貢獻給唐朝的,因為唐朝天下第一。外國進貢鴕鳥,不可能是一隻,即使是一隻,也會讓再進貢來。只是到了後來唐朝衰落,就停止了進貢。而唐朝的水土不太適合鴕鳥居住,鴕鳥就慢慢衰落了,最後剩下的一隻,就是神鵰。

?這就是神鵰??也在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有多厲害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楊過算是他的隔代傳人 就這麼厲害了 還有令狐沖 只學習了他的劍法 就可以破盡天下武功 風清揚也是學了他的劍法 更加牛逼 差不多是天下第一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