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卡姬芙赋予了展览许多新的想法,例如,强调这次展览概念为「没有概念」、展前出版了「100份笔记-100种思维」(100 Notes - 100 Thoughts)、文件展首次在世界四个不同城市同时展开……等,无疑地,此届策展人替新一届文件展生产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姿态、新的词汇。
试图不再使用单个主题或是概念组成一场展览而是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精神分析、电影、设计、人类学家、电脑工程、建筑等各领域的交叉论述来架构此次的策展概念,而艺术家不过是学科上的一个类别,当代艺术范畴不应单已「艺术家」为主要创作者概念,而应扩大范围到各个领域将不同领域的历史观、独特专业概念、不同感知力、不同形式的知识和行动纳入「艺术」领域内。
ppt  
而策展人认为文件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展览,应该给与观众持续保有一个知识、艺术、物理、现象学上的自由空间,所以策展人认为简单描述性的概念,反而会限制「艺术」该有的发展,「没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概念,是一种缓慢建立知识,持续悬浮在命题的状态,当展览结束后,还能持续建造历史持续成长的可能性。
例如这一次卡塞尔文件展有一项计划是再阿富汗进行:修复并整理战争所损毁的阿富汗影片,并将现存的电影数位化,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料库,并将一部分影片在卡塞尔文件展中公开放映,而文件展结束后,此项计划依旧会持续行下去,将展览转化为对观者有意义的经验,成为此届卡塞尔文件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十三届卡塞尔文件展另外一个命题则是探讨关于资料库的建档作业与执行,在策展人<给朋友的一封信> (Letter to A Friend)说明的相当清楚:
「展览并不是一种层叠式的、回顾式的资料库,而是一种可能性的展现和一种建立资料库的渴望。它不是一个透过会议来创造协力性与集体性艺术作品的空间,而是一个讨论协力在现今如何与为何(甚或是否)成为可能的空间。」
卡塞尔文件展对艺术界发出的讯息,就像每五年对世界状态的一个反省。当科技紧密贴近生活,网路的虚拟世界让人遗忘真实的在场身体感受,文件展以另一种姿态呈现艺术,将观众带到诸多卡塞尔城市的历史现场,同时透过这些城市自身所蕴含的政治地理,讨论当下人类所面对的各种境况,将这些遥远的、甚至被忽视、遗忘之地,用一种网路连结的思维相互连系,产生同在于世界的关系。
一直以来都是以历史作为脉络反省的卡塞尔文件展,除了思考当前的政治社会问题,亦借由展览本身重新省视「艺术」所应扮演的角色与传承的意义。面对数位时代的来临,社会型态围绕著这些虚拟空间的资讯场域,转变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知觉空间,使人更能察觉事实、历史、人性与生活当中的矛盾,而策展人芭卡姬芙的策展理念,便是在形式上、概念上抵抗此种虚领域,让一场号称「没有概念」的盛会鲜活了观者的感官,游走在新艺术词汇的疆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