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防員殉職年齡多在22歲左右

涼山大火30條生命呼喚消防職業化

本刊記者/李明子

3月30日17時,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在31日的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30名撲火人員犧牲,其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隊員、3名地方幹部羣衆。

林火爆燃,即爆炸性燃燒。據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研室主任白夜在媒體上介紹,林火爆燃和森林滅火平時說的‘轟燃’相近,往往突然發生,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蘑菇雲,溫度極高。

“森林火災撲救是技術非常強的行業,涼山森林火災造成傷亡事故(的原因),需要具體分析,要了解當時的氣象、地形條件、可燃物等自然情況,火場變化無常,還要以官方消息爲準。” 江蘇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志強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一位森林防火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林火爆燃是地形、植被、氣象三個極端現象的耦合,但消防隊員身在其中肯定會有‘體熱’等直接感覺,年輕消防隊員識別、防範危險意識確實還不夠。”

在涼山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人員年齡普遍較低,1名80後,24名90後,其中有18名在22歲以下(包括22歲),最小的兩個出生於2000年,今年剛剛19歲。

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消防高等專科學校訓練部教授範茂魁統計,在2005—2013的8年間,共發生70起消防員傷亡的事故,共計85人死亡,163人受傷。滅火救援中死亡消防員從事滅火救援時間在4年及4年以下的所佔比例最高,共55人,佔死亡消防員總數的64.71%。

範茂魁在《我國消防員滅火救援中傷亡情況研究》一文指出,死亡消防員年齡一般在22歲左右。與這一數字相關的背景則是:中國消防部隊實行現役制,18歲入伍,入伍4年,一般在22歲以下。這一年齡段的消防員死亡人數最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消防員入伍時間短,滅火救援專業訓練和實踐經驗缺乏,對災害事故現場危及消防員安全的風險識別、評估、控制能力不足。二是消防員從事滅火救援時間短,滅火救援實踐經驗缺乏,滅火救援中緊急避險能力差。三是消防員入伍時間長,從事災害事故組織指揮工作的可能性高,遠離災害事故危險區域,自身安全更有保障。

所謂“現役制”,即消防員主力是實行現役軍人制的公安現役消防部隊,約佔全國消防隊伍的6成。另外4成來自部分企業專職消防人員和義務消防組織。原公安現役消防部隊屬於武警序列,享受解放軍同等待遇,歸各級公安機關領導。消防隊伍自省級(消防總隊)、地市級(消防支隊)到區、縣(消防中隊)依次而設。

相比之下,美國職業消防員的傷亡比例要低得多。據美國消防協會統計,1977年~2012年共26年間,美國職業消防員傷亡比例均小於志願消防隊員,與職業消防員滅火救援專業訓練水平更高不無關係。美國不斷提高滅火救援專業訓練水平,甚至形成訓練中消防員傷亡人數增加,但總體消防員傷亡人數卻逐年下降的趨勢。2012 年,美國消防員滅火救援專業訓練中死亡人數佔總數的17.39%。

“雖然消防現役制結束了,國家也有消防職業化發展的長遠構想,但地方落實還需要時間。”前述專家解釋說,原公安消防部隊17萬官兵與武警森林部隊的近3萬官兵,都要從武警編制集體轉至應急管理部,分別歸爲其下屬的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目前交接工作還在進行中,個別文件可能還在批覆。例如,此次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人員,還是按照舊制寫的所屬單位與職稱,卻沒有按照新制註明他們的消防頭銜,例如,在此次涼山大火中犧牲的西昌森林消防大隊大隊部指導員趙萬昆,他在新制下的頭銜可能是“二級指揮長”。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公佈了最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明確:公安消防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全部退出現役。公安消防部隊轉到地方後,現役編制全部轉爲行政編制,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承擔滅火救援和其他應急救援工作,充分發揮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作用。

時隔4個月,官方給出了消防部隊退出現役後的改革方向。當年7月12日,第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閉幕式上,應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長魏捍東表示:“消防部隊改革轉隸以後,主要由原來的現役體制向更加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這是與國際接軌,也是消防事業發展的總趨勢。”10月9日,中國公安消防部隊整體移交應急管理部隊,意味着已實施53年的中國消防現役製成爲歷史。

此次涼山森林大火,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人員與地方撲火人員共689人在海拔4000餘米的原始森林展開撲救。在火災發生後,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批示,要求把撲火人員生命放在第一位,組織專業力量全力以赴開展搜救工作,千方百計救援被困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及時調度應急、林草、醫療、通信、交通等部門做好救援工作。在撲火和救援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指揮,防止造成新的人員傷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