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就目前看來,在聯合國五常中,貌似存在感比較低,那麼法國為何能躋身於五常國家呢?個人看來有幾點原因!

1.自身貢獻。二戰中雖然法國投降的比較早,但那時戴高樂組建了流亡政府,繼續對抗納粹德國, 而且到二戰後期,戴高樂的隊伍還攻入了德國佔領了一部分土地,這對二戰是有貢獻的。

2.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國作為一個老牌的殖民帝國,雖然當時投降了,但是他的殖民地眾多,依然具有完善的工業設施,以及高素質的勞動力,海外殖民地還在繼續往法國輸血,所以那個時候的法國國力還是雄厚的!

3.大國的支持少不了。二戰結束之後,就剩下美蘇兩個大國崛起,美國需要利用法國牽制東歐的蘇聯,另外美國也想把法國拉倒自己這一邊,再加上英國閑著沒事在一旁拉攏,所以是要增加自己這一面的影響力。

4.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僅次於蘇聯的國家,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有利於從西面遏制德國。因為德國這個國家太可怕了,二十來年的時間就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另外法國也可以平衡剛剛崛起的蘇聯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目前法國這個國家一直都在表現自己,有很多地方都有他的影子,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當時的蘇聯跟美國比較強。當時組建聯合國的時候,蘇聯方面認為三個國家就可以了,即蘇聯,英國,美國組成一個聯合國。

但是後來美國覺得三個國家不太可靠和穩定。兩個一抱團,另外一個就沒有辦法,二比一。 美國決定把中國拿進來,但是這樣的就有四個不是單數,後來英國又把法國拿進來,這樣就五個使力量更加均衡和制衡。要在當時的歐洲多個國家當中選一個的話,也只有法國的,因為畢竟法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雖然投降了。


法國出任聯合國常任國,有兩大原因:

其一是二戰結束時兵力已有100多萬,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其二當時的老牌帝國英國實力下降,多放博弈的結果。

二戰爆發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殖民大國、世界第五工業強國,不管是經濟、工業還是軍事都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陸軍力量,號稱「世界第一」,其總體實力遠在日本和義大利之上,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五強國。實際上,當時除了美國和德國,沒有一個國家能打敗他。二戰爆發後,法國人一直消極避戰,直到德國人打過來的時候才感覺到危機。法國戰役中,法國被德國的閃電戰一悶棍打趴下了,很快法國人就放棄了抵抗,向德國人妥協投降,殘餘勢力逃到南部成立了維希政府苟延殘喘。而戴高樂一夥則跑到海外成立了自由法國,和英國人合作繼續抵抗德國人。不過法國人雖然戰敗,但不管是本土的維希法國還是海外的自由法國,都有一定的實力,而且不容小視。維希法國政權保留了法國南部的領土以及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保存了法國的大部分實力。維希法國不僅擁有上百萬裝備精良的部隊,而且還擁有世界排名第四的海軍,所以法國人輕鬆的挫敗了義大利人的入侵。維希法國保存了法國的大部分力量,為二戰後法國的崛起保存了實力。

自由法國雖然流亡海外,只能寄人籬下,但實力也不容小視。自由法國在美英的幫助下發展很快,不僅控制了法國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而且軍事力量不斷攀升,到1943年已經發展到46萬人,擁有數百架作戰飛機,海軍噸位32萬噸,商船和貨船120萬噸,其實力不容小視。到二戰結束時,法國已經擁有125-130萬兵力,是西線盟軍第三大武裝力量,僅次於美國和英國。自由法國光複本土後,接收了維希法國的勢力,實力暴增,成為僅次於美英蘇中的第五大強國。這也是法國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重要基礎。可以說,二戰時的法國一點不弱,而且兩面押寶,不僅二戰中沒受多大損失,而且還撈了個五大國的位置,不得不說法國人真的很精明。反觀法國的盟友英國,非要和德國死磕,結果連褲子都輸沒了。

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戴高樂奉行「獨立外交」政策,對美國和蘇聯從不「選邊站」。這讓當時的世界兩大強國蘇聯和美國都不對法國存有戒心,因此便對法國入常持開放態度。

其次,法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當時的世界三大國(英、美、蘇)博弈的結果。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規划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輪廓,解決了聯合國建立的主要問題。當時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想把巴西拉進常任理事國,但是遭到了蘇聯的反對。當時英國怕美洲勢力在聯合國的勢力大增,因此也反對增加巴西為常任理事國,相比之下,將自己堅定的盟友法國拉進五常是比較划算了,因此最終法國得以入常。

都說在國際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看來是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