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正在上高中的一名學生,男。

不知道從哪本書開始,我就愛上了讀書,現在喜歡一些哲學類的散文,如周國平。

也開始慢慢喜歡欣賞一些詩,如顧城,紀伯倫。

正是這些讓我心智覺醒,受益匪淺,啟發了我的我熱愛的書籍讓我也察覺到了周圍世界的無趣(或者說無意義)。

你們有沒有一種在獲得知識或者說智慧之後,生活中很少東西會讓你真正開心,難過,覺得這世界索然無味的經歷和感覺?

我正深陷其中,覺得曾經非常在乎的這一切切沒什麼意義,同學們都說我沒有以前開心了,說我長個老人。

我自己也感覺到了,這是正常現象嗎?

求老師們解惑。


你的問題是書讀的不多而想得太多。

現在高中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去學習,迎戰高考。在什麼時間就去做什麼事情,現在可不是思考哲學問題的時候。醒醒吧!

我就是高中的時候看了沒幾本書就自命不凡,覺得高考不重要,應試教育枯燥無味,所以錯失了機會。現在正利用工作之餘自考補救中。


記得楊絳先生有一句話「你最大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雖然我也是一個悶悶不樂的人,但我想,如果會悶悶不樂的話,不是因為知識和智慧太多,而是因為太少,真正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想必不會為難自己,大多是比較豁達的,即使難受也會為自己開脫(這裡指的是一種思想的轉變),不會讓自己過於頹廢。

個人比較喜歡宋詞,尤其是蘇軾的詞,他的詞便是這樣,雖然他也有煩惱,但他能夠看得比較通透,從他的詞中可以看出一種情感的轉變,不是單純的抒發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反而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以及《赤壁賦》中主客的問答,都可以看出蘇軾的煩惱,但很明顯,也可以看出蘇軾也很快便調整了心態,為自己開脫,沒有過多的為難自己,使自己悶悶不樂。記得知乎上有一個回答寫的是「看一個人是否具有智慧,就看他的頭腦中能否同時容納幾種不同的思想而不並行不悖。」瞭解蘇軾的都知道,蘇軾一生受儒釋道三種思想影響,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性格。毫無疑問,蘇軾是具有智慧的(即使沒有那個回答我想也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點),但他卻不會一直悶悶不樂。同樣,從魏晉王羲之的《南亭集序》也可以看出往往智慧的人都是不會讓自己過於悶悶不樂的。

記得辛棄疾有一首《醜奴兒》,感覺可以很好的解答這個問題「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我想這便是最好的解答。說實話,人生於世,難免會有各種煩惱。古話也曾說「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誠然,只有對自己有所反思,對未來、對美好有所追求的智者纔能夠多愁善感,但我想,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是通達的,必定是不會讓自己長時間處於一種悶悶不樂的狀態的。

其實目前也感覺自己的涵養不夠,也常常會因為一些煩惱而悶悶不樂,甚至頹廢很久。我想,這便是我的愚拙之處,很難理性的調控自己的心態。但其實,說到底,涵養不夠還是因為自己經歷不夠,能力不夠,知識、智慧不夠。雖然有時也會提醒自己不要過分焦慮,但其實還是無法擺脫。

諸葛亮曾說「非學無以廣才」。我想,人之所以悶悶不樂不是因為有知識,有智慧,反而是因為知識,智慧不夠。因此,也謹以此答與有此困惑的知友共勉。希望我們都能博學廣才,不斷的增長才幹,追求知識,追求智慧。而不要將時間與心力過多的浪費在長時間的悶悶不樂與頹廢中。共勉!


世界本來就沒有意義,大多數都是枯燥無味的。

有一個經典問題是哲學家和豬哪個更快樂,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私認為你選擇哪個都會快樂,也同樣會痛苦。


謝邀

這種空虛和找不到意義的無力感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個人覺得和知識,智慧關係不大。

可能有時候看書多了會變得更敏感,對身邊的事,人有更深的感觸。有時候也會有點失望。到這都只是過程而已。真的。

漸漸會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或者在無數次追問中變得平和,滿足。雖然我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共勉吧。

另外,看書尤其是你看的那些,個人覺得是一種享受啊,每次在有上面說的那些負面情緒時,都是靠這些續命啊!233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睏乏) ,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 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傳道書 1:1-18 和合本)傳道書的作者是具有極大威榮的和有大智慧的國王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他總結人生經驗的時候,寫下虛空的虛空的主題,榮華富貴是虛空,擁有智慧也是虛空。沒錯,這就是人生的真相,一切不僅僅是沒有意義的,更是痛苦的,釋迦摩尼也揭示了人生之八苦,為什麼一切沒有意義?因為沒有神,因為整個人類的墮落,我們已經從靈性上死了,失去了和宇宙的創造者和護理者的連結和團契,猶如無根之木、無水之源。聖經明言上帝創造宇宙萬物,而人類是祂最巔峯的創造,因為只有人類是按照上帝形象造的。上帝造人,是要人做管家,在一切事上榮耀祂,享受和祂團契的美好,可惜始祖亞當犯罪悖逆神,罪因他一人進入世間,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罪破壞人和神的關係,帶來神對宇宙的咒詛,從此人都死在罪惡敗壞中,服在審判和咒詛之下,從此哪裡有什麼美好,一切的美好只不過曇花一現。從此,痛苦和無意義和人生不相離,只因人類背棄了神,失去了和祂的連結。更可怕的是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代價就是地獄永刑(永死)。為了拯救人類,上帝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人間,為了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第三天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救主和我們的主,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是神人之間的唯一中保,凡認罪悔改,相信耶穌基督的,接受祂做我們救主和主的人,就能罪得赦免,擁有永生。從此,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無意義的生命就會被扭轉,活出一個在地如同在天的喜樂的生活,在天堂有榮耀的盼望。千千萬萬基督徒以他們真實的生命改變證實聖經所言句句屬實,神的應許都是阿門的


因為你所受的不是真知識,唯有真知識(真理)能讓人得以自由! 【傳 1:18】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人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問題,最可怕的是遇到問題而不自知,或者知道有問題而不真想找到出路。知識會讓人自高,當你以為看了許多知識,瞭解很多教訓,卻以為自己那些知識已經有了自己已經真知道了。然後潛意識裡就對沒知識的,產生三六九等之分,而輕視別人,遇到比自己強的會自卑,看到不如自己的會自高,真是鬱悶!

其實光看過光聽過,這樣知識不是真知識,正如你聽過老師講解了一道題當時聽懂了,不代表你能記住,也不代表你真正掌握了。又如教練教你開車,講解了動作要領看過他開了,其實真不見得你就會。這種現象就是眼高手低,用我們基督徒的術語就是:聽道不行道,純屬瞎胡鬧!自以為已經有了,其實什麼都沒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如此才能較為客觀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要知、行合一!只知道卻行不出來,愁煩必然加增!你的這個經歷也在向你顯明一個問題:單單多看書,以為有知識就應該明白一切是個謊言,不是真理!

我給你發幾句上帝的話語,也就是聖經真理,讓上帝親自對你說話:【林前 8:1】 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林前 13: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腓 1: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閱歷)上多而又多,

【腓 1:10】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

【彼後 1:5】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彼後 1:6】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彼後 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彼後 1:8】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

————————————————————————

  1. 總之,如果一個人,生命和道德本質不行,知識再多也無異。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即是如此。因此,做事先做人,但最大的問題是人的本性就是自私、嫉妒、驕傲這樣的生命性情。人性決定人心決定人的道路,知識只是在你前進路上提供些技法和手段,能夠控制你人生節奏,輔助你走完人生道路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哪怕你有博士後的水平,一樣有比你好的也有比你差的,聖經中說,嫉妒是骨中的朽爛!因此,問題的根本一個是你不知道真知識,一個就是人性敗壞的本質是人自己是解決不了的。

聖經說,認識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只有認識了上帝,纔能夠開始認識什麼纔是知識,在世界上所看所聽所學的以永恆造物主的觀點來看都是片面的,都是虛空(假的不存在的只能使人困惑煩惱加增的),唯有真理能帶給人自由,喜樂,感恩!我們眼所看的為物質世界,思想情感讀書所接觸的是知識領域或精神世界,還有一個只有靈魂得救的才能接觸到的屬靈世界。不認識真理的所看所知所想都是片面的,殘缺的,無論物質上的,或是知識上的富足,都在不同時刻,能給人心靈帶來短暫的快樂,知識物質豐富越發加增的人,心靈的愁苦和煩惱越發多快樂越發少。唯有全備的真理能使人滿足喜樂。【箴 10:22】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認識上帝,認識真理的方法只有一個:接受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接受他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所做成的救贖大工!當你憑著信心接受,就可以去尋求真理,並在真理中得著喜樂,平安,和自由了。真正的信仰是能給人帶來力量,是給人有生命的改變的!耶穌基督這個信仰,是真實的,比你我的存在還真。盼望你能進入知識的開端,認識創造宇宙萬物的造物主,那時候,一切都豁然開朗!人生包括宇宙中所有的問題在耶穌基督裏都有答案!【約 8:36】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 14: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 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

————————————————————————

憑著信心接受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將自己人性的嫉妒、驕傲、自私等一切的軟弱和問題交給他,他便將上帝的生命,就是謙卑,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公義,聖潔等,他這樣美好的生命賜給人,並接納我們為神的兒子。這就是十字架上神聖的交換,耶穌成為人類的替罪羊,人類敗壞的生命以及所有的罪惡耶穌這個替罪羊來承擔,受辱受鞭打最後死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大功,舍了自己的生命為了全人類。凡憑著信接受他的救恩的人有福了,今生得百倍,將來得永生!

PS:人所有的問題是表象,其根源在於人墮落的人性,人的生命本質決定人活出的品質!解決生命本質只能依靠創造生命的主!造物主設立了獨一救法,就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是人類所有問題的終結答案。


贊同讀得不多而想得太多的說法。

每一本讀過的書都將構成你的一部分精神世界。

那麼,就如周國平所說的,擁有一個豐富精神世界的人怎麼會不幸福呢?

除非讀書只是逃避現實、麻痹自己與常人不同的手段罷了。


看了你的問題很想幫助你,因為我同在高中的那個年代跟你有類似的煩惱,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有人可以感同身受的來幫助我將會對我產生太多有意義的影響,然而當時的環境我的渴求卻是求而不得,我後來走了太多彎路來給自己解惑,所以我希望可以儘可能的幫助你。

每一個時代裏的青少年時期都是我們個人人生開始獨自思考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曾經信任的父母老師逐漸讓我們意識到他們身上太多不可取的地方,我們開始懷疑,從而顯得不那麼聽話,成年人也是在這個時候意識到你怎麼變得那麼叛逆,而且每個時代裏的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現方式都不盡相同,導致成年人總是感到難以掌控我們,導致更多的矛盾。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周邊的不理解,以至於這個階段很多沒有得到良性引導的青少年會去藉助各種方式獲取對個人的認可,有一些方式是災難性的選擇,它會直接影響我們未來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我一直認為沒有哪個階段比當一個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更需要耐心巧妙的幫助的了,這個時候任何不負責任的否定都會給他們帶去意想不到的傷害。

你通過看書其實是一件特別好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但是每個作者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限,他們的智慧也有限,他在書裏表達的視角也是有限的,你在獲取作者智慧的同時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對任何一個寫作者盲目推崇,知識和智慧是無限的,越是感到快接近終點的時候終點離你還很遠。我初中特別喜歡的一個寫作者,19歲才意識到這個作者把我害慘了,她就是「安妮寶貝」!!!(不想贅訴了,反正很後悔,什麼階段看什麼樣的書真的太重要了!)

當你看待身邊那些無意義的事物的時候,你還要明白一點,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事物每個人都不一樣,這都是在這個看似沒什麼不同毫無意義的世界裡值得去探索的意義。事物有陰就有陽,這也是各類哲學看待事物的核心。很多時候我們看待事物或者看待一個人我們看見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Ta還有好多面是你沒看見的,確切的說99%以上都是你沒看見的。而且即便Ta現階段確實有很多不可原諒的缺陷也不代表Ta在未來的時間裡不會有好的轉變,這就是我們不要對世界喪失信心的原因。

最後回到你的問題本身,為什麼知識和智慧讓你悶悶不樂?在我看來知識和智慧讓人悶悶不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自身的自信心是否充足,因為你越是得到知識智慧就越會認識到自身和這個世界的不足,你很失望這個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甚至對自己失望。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採取的態度,面對還是迴避?面對它,你願意去搞清楚為什麼(相信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收穫很多,更多的知識智慧湧向你);迴避它,你感到世界本就如此不會更好了,你感到自己的智慧也快滿了(確實你覺得滿了它就已經滿了,但是事實卻是那只是那個層次的滿了),沒什麼意思卻還要繼續生活當然悶悶不樂了。如何改變這種狀態,認可世界和自身本來就不夠完美,但是一定要升起更多的自信,因為這一切都是可改變的,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不是因為巧合和偶然,而是因為我們具備改變事物和自身的能力,只是我們還一直在發展的路上,未來沒到來之前誰也說不準生存延續是否有意義。

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看到書裏那些作者獨到的思維,深刻的見解,他們輔助你認識這個世界,你感到獲得了知識和智慧。通過不斷學習,辯證思維你又不斷吸收知識深入智慧看清這個世界的缺陷和無意義的意義就在於,你有責任和義務也像那些寫作者一樣去改變這個世界,影響一些人。哪怕只能影響到一個人,你的好的積極的想法或行為也會通過他去影響到更多人。

我始終認為一代人會比一代人更好,文明和智慧幫助人類從動物到智慧生命體的轉變一定不會是無意義的,你才高中,已經開始去思考何為意義,這是很好的事情,相比以前中國的任何時代你們都是更好的時代,但是人生很長,我們需要系統的去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纔不會迷茫,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的和學校以外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你能去思考能夠明白(我想說的是不管你目前認為何為無意義也一定要認可讀書的有意義,當你學會系統的思考就會深刻明白這一點了,不想說的那麼教條式)。

寫的很亂,不知道合不合提問者胃口,不管怎麼樣希望你永遠不要放棄思考,即便它讓你痛苦,因為痛苦之後就是收穫。越多的痛苦的思考就會有越多的收穫,當你到達個人人生的終點時或許你會驚訝於經歷的這一切,那個時候再來思考什麼是有意義和無意義也不遲


知道的多,但是沒有實踐,所以索然無味,還是考慮實際做點什麼。


會啊,你消化不了的知識太多,的知識一下席捲而來,讓你不堪重負。或者你不喜歡"喫"的知識也會


不會吧

我要是有知識和智慧的話生活一定就有大不一樣的了


不是正常現象

感覺世界無趣無意義,很符合叔本華周國平,可是你真的老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