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66歲的老嫗,經常懷疑自己70歲的老公有外遇,只要看到誰和她老公說話,她就認為這人與她老公有染。為此鄰裏鄉親都對她避而遠之。有一次,她懷疑一位開棋牌室的女店主(50歲,有夫之婦)與她老公有關係,理由是她老公經常去女店主棋牌室。於是她三番五次去店裡鬧事,出言不遜,指桑罵槐。有一天晚上,老嫗像幽靈一樣出現在女店主棋牌室,正好女店主從外面回來。兩人就在店門口吵了起來。爭吵中,女店主隨手推了她一下,老嫗沒站穩一屁股坐在地上。這下可可好,她從地上爬起來又哭又叫又罵,還拿手機撥打了110。當110趕到後問明原因,發現沒什麼大問題,勸了幾句就讓她的兒子把她領回了家。事情到此也就結束了。誰知道,當晚12點多鐘,老嫗又一次撥打了110。110找到女店主要求配合調查。在派出所裏,老嫗說自己受了傷,要女店主賠償多少多少錢。女店主當然不願意,說這件事原本就是她無中生有,無理取鬧,自己也就不小心推了一下。如果真的受傷了,那就去看傷,用了多少錢就賠多少錢。派出所的幹警也覺得這樣比較合理,就耐心地與她溝通,可老嫗說什麼也不同意。直鬧到凌晨4點多,事情也沒有結果。後來她兒子來了,就把她接回去了。 事情過了一個多星期。一天晚上,老嫗又一次跑到派出所,把同樣的節目又演了一遍。這次老嫗開口要賠償10000元。在眾人勸說下,她答應讓步,但最低要5000元,治療費醫藥費另算。派出所民警拿她實在沒辦法,就讓女店主先付給她5000元。女店主此時已非常氣憤,堅持只同意賠償醫藥費,不同意付5000元。當天晚上,派出所無奈之下作出了對女店主拘留10天的處罰,理由是老嫗年齡上了六十以上,又被女店主推倒。事發後,老嫗覺得還不解氣,又找女店主的兒子索要3000元醫藥費。各位,這件事你們怎麼看?老人如此不講道理,就真的沒有辦法管管嗎?


心理罪:我是方木,我是怪物

如果你認識我,你會感到我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大多數時候,我都儘可能獨處。一個人喫飯,一個人走路,連聽課,都避免跟其他人坐在一起。

不要靠近我。我常常用眼神阻止那些試圖瞭解我的人。

所有人都對我敬而遠之,而我,卻熟悉身邊所有人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如果你在教室裏、食堂裏、校園的路上,看到一個面色蒼白,看似漫不經心,卻在不住打量別人的人,那個人,就是我。

我住在J大南苑五舍B座313房間。

我的室友叫杜宇。大概因為同住一室的原因,他是為數不多經常跟我說話的人,看得出他處心積慮想和我搞好關係。

我並不抗拒和他偶爾聊聊天,包括他那個嬌氣得有點誇張的女朋友陳瑤。

「諾,一起喫吧。」

我正端著飯盒,一邊喫著拌著辣醬的刀削麵,一邊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腦上的一張圖片和下面的文字說明,沒有留意杜宇和他女朋友是什麼時候走進宿舍的。

那是一串剛剛烤好的羊肉串,上面灑著辣椒麪和孜然粉,黃色的油流淌下來,散發出一股焦糊味。

我想當時我的臉一定比身後的牆還要白,我直愣愣地看著伸到我面前的這串烤羊肉,喉嚨裏咕嚕嚕地響了幾聲後,就把剛剛喫了一半的午飯,吐回了手中的飯盒裡。

我捂著嘴,端著盛滿還在冒著熱氣的嘔吐物的飯盒奪門而出,身後是陳瑤詫異的聲音:「他怎麼了?」

我無力斜靠在衛生間的水池邊,草草地用水洗了把臉。抬起頭,牆上污漬斑駁的鏡子裏映出一張被水和冷汗浸濕的、蒼白的臉,眼神獃滯,嘴角還殘留著一點沒有洗去的嘔吐物。

我彎下身子又乾嘔了幾聲,感到胃裡空蕩蕩的,實在沒有什麼可吐的了,就顫抖著勉強站起來,湊近水龍頭喝了幾口涼水,在口腔裏轉了轉,吐了出去。

把飯盒扔進垃圾桶裏後,我搖搖晃晃地走回了寢室。

寢室裏一片慌亂。陳瑤弓著腰坐在杜宇的牀上,地上是一大攤嘔吐物,屋裡瀰漫著一股酸腐的味道。陳宇正捏著鼻子,把一隻臉盆扔在她的面前。

看到我進來,陳瑤抬起滿是冷汗和淚水的臉,用手指指我,想說什麼,卻被又一陣劇烈的嘔吐把話壓了回去。

杜宇尷尬地看著我:「剛才瑤瑤也不知你怎麼了,看到你正在電腦上看什麼東西,很好奇,就過去看了一眼,結果就……」

我沒有理會他,徑直走到電腦桌前。那是我正在瀏覽的一個網頁,上面有幾張圖片。

一張是一個已經腐敗的頭顱,頭面部及脖子上的皮膚已經被剝掉。另外三張分別是被害人被砍掉四肢的軀幹和左右臂。

這是2000年美國威斯康星州發生的一起殺人案的現場圖片。

我站起身,走到陳瑤身邊,彎下腰說:「你沒事吧。」

陳瑤已經吐得虛弱不堪,看見我,驚恐地掙扎著往後縮,「你別靠近我!」

她抖抖索索地抬起一隻手,指指電腦,又指指我,嘴脣顫抖了幾下,終於從牙縫中蹦出兩個字:「怪物!」

「瑤瑤!」杜宇大聲呵斥道,不安地看了看我。

我對他笑笑,表示不介意。

我真的不介意。我是怪物,我知道。

我叫方木,在兩年前的一次災難中,我是唯一的倖存者。

-To be continued-

以上文字出自一部關於善惡與殺戮的犯罪推理小說——《心理罪之畫像》(有刪減),作者:雷米(劉鵬)。

《心理罪》共五本,包括有《第七個讀者》、《畫像》、《教化場》、《暗河》以及《城市之光》。

「與野獸搏鬥的人,都需要了解他們變成野獸的過程;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它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在歐美、越南等國出版,繁體版在香港和臺灣地區上市;

它的作者雷米以該系列聞名於中國文學界,成就「中國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

它曾被改編成多部網劇和電影,是深受讀者喜愛的熱門IP。

「一邊是製造暴力、鮮血與黑暗的殺手;一邊熟知犯罪心理畫像的破案天才方木。兩者相遇,既是他對他的考驗,也是對人性與正義的考驗。」

當兇手將惡爪伸向方木身邊的人,他能否挺過這崩潰的邊緣?與怪獸作戰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怪獸?屠龍的勇士到最後是否會變成惡龍?

或許有人會接受不了《心理罪》系列案件的殘忍,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心理罪,嫉妒,恨意,貪惑與癡妄。

不過,有的藏在心裡,有的用行動表現出來,不同的是,觸犯了法律的底線就是在犯罪,就是完完全全的心理罪。

想看更多精彩案件?想走近方木的破案世界?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免費借閱《心理罪》系列全套電子書。

-END-


我想說的是心理罪基本都是從真實案例裏改編而來。畫像也就是把世界著名犯罪案例移植到故事裡,王倩對應裏查德·拉米雷茲的殺人方法:在兇殺現場畫五角星金巧對應宮崎勤的殺人方法:虐待肢解放進箱子裏送回唐玉娥對應哈羅·希普曼:使用海龘LUO因

辛婷婷對應愛德華·蓋恩的殺人方法:剝皮

託馬斯·吉爾對應查理·梅森的殺人方法:殺死白人張瑤對應裏奇韋的殺人方法:綠河殺手,專門虐殺JV倒轉五角星與「惡魔的門徒」

在小說裏,兇手模仿的第一個連環殺手,名叫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美國人,外號「惡魔的門徒」、「夜間狙擊者」。

在《心理罪》中,方木在自己的宿舍門上發現了一個倒轉的五角星,這就是「惡魔的門徒」的殺人標誌。

拉米雷斯的父母是墨西哥移民,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最初拉米雷斯在父母眼中是很乖的。白天,拉米雷斯樂於助人,是鄰居的眼中的「陽光男孩」,到了晚上他變化身連環殺手,偷偷潛入被害者家中,殺人、肢解、暴力強姦,無惡不作。

沒有特定的手法(射殺、棒擊、割喉……),也沒有特定的人羣(不分年齡、性別、職業),拉米雷斯的無差別犯罪,完全是在享受黑夜殺人的刺激。

1984到1985年,拉米雷斯至少製造了13起謀殺案,5次謀殺未遂,11起性侵案以及14起盜竊案,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座城市籠罩在一片恐怖氛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拉米雷斯也曾租住過洛杉磯著名的塞西爾酒店,並在此犯案。2013年因為藍可兒事件,塞西爾酒店再次成為焦點。)

每次作案後,他都會在被害者身上留下一個象徵撒旦標誌的倒五角星。

最初讓拉米雷斯走上犯罪之路的是毒品(毒品害死人啊),少年時他就曾因吸毒、盜竊等入獄。

後來拉米雷斯逐漸陷入瘋狂,崇拜魔鬼撒旦,據說他會在謀殺後,一邊聽著他最愛的AC/DC樂隊的唱片,一邊喫東西然後塗抹撒旦的標誌,還會逼迫被害者發誓崇拜撒旦。

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時,拉米雷斯甚至還在高喊「撒旦萬歲」,因此他也被稱為「撒旦的門徒」。

在《美國恐怖故事》第五季中,殺手們開會時,就出現了以拉米雷斯為原型的角色。

《美國恐怖故事:旅館》的靈感也來自藍可兒案和塞西爾酒店,所以劇中不少角色的原型也都是現實中真實的連環殺手。

注射器與死亡醫生

兇手模仿的第二個連環殺手,是英國的「死亡醫生」哈羅德·希普曼。

在普希曼17歲時,親眼目睹了43歲的母親因疾病撒手人寰,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開始對醫學產生興趣,因為母親長期用海洛因和嗎啡來減輕病痛,也讓他萌生了以此殺人的慾望。

他利用自己和善的外表和醫生的身份,至少謀殺了215名病人(也有說他殺死了至少300名受害者),其中80%都是女性,最年輕的受害者也有41歲,和他母親去世時的年齡相仿,主要是因為希普曼無法容忍那麼多和自己母親同齡的女性還能幸福的活在世上……

推薦BBC紀錄片《致命醫師》,詳細的介紹了這一案件的發生始末。

117號事件

在《心理罪》的第二個案件中,警方發現了受害人身上攜帶了大量的日本原版色情漫畫,兇手要模仿的第三個連環殺手,就是日本的宮崎勤。

宮崎勤案件又叫「117號事件」,被日本媒體稱為「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1988到1989年間,26歲的宮崎勤綁架、囚禁並謀殺了4名不到7歲的女童,他甚至幻想喫掉女孩的屍體,可以讓死去的爺爺復活。

女孩被害幾個月後,她們的家人收到了裝有女兒骨灰的箱子和聲明信,而犯罪過程被兇手拍攝下來作為藏品收藏。

宮崎勤是一個標準的「御宅族」,被捕後,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大量的色情雜誌、漫畫、動畫等,也因此波及到了日本的ACGN產業。

不僅「御宅族」備受社會的白眼,整個日本動漫屆也受到社會的聲討和控訴。相關出版物的內容也被要求整改和規範。

當然這一事件也影響了不少創作者,比如中田秀夫導演的《午夜兇鈴》中各別鏡頭,就受到宮崎勤事件引發的靈感和聯想。

剝皮人蓋恩

《心理罪:畫像》中最恐怖的案件,莫過於這宗剝皮案。

兇手模仿的正是美國最有名的連環殺手之一,艾德·蓋恩。

《心理罪》中第二件命案發生在校醫院,一名女患者在輸液時突然死亡,死因是過量的海洛因中毒。

艾德·蓋恩前後製造過三起殺人案,他不僅謀殺、毀屍、盜墓,甚至還食人、有戀屍癖。

而且蓋恩應該是最受好萊塢編劇「青睞」的連環殺手了,關於他青少年的經歷,如何從一個普通少年,受到母親的影響,變成了保存母親屍體的戀屍癖,可以看一下弗萊迪·海默和維拉·法米加主演的美劇《貝茨旅館》,基本是以此為原型改編的故事。

(第一季和第五季的海報,可以說是前後呼應了▼)

而要了解他成年後是如何犯案的,那就要看希區柯克導演的那部嚇壞不少觀眾的影史經典《驚魂記》(又譯《精神病患者》)了。

(《驚魂記》劇照,標誌性的房子,現實中殺手蓋恩也是生活在這樣一座房子裏,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片中這段經典的浴室殺人,因為太過逼真(當然現在再看還是挺假的),據說嚇得當年很多人不敢洗澡。

在蓋恩的家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人類手工製品」,人皮造的面具、燈罩,由人頭骨所造的湯碗,頭骨牀頭佈置和由乳頭造的皮帶等等。

這些在電影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無論是《貝茨旅館》中的弗萊迪·海默還是《驚魂記》裏的安東尼·博金斯,飾演艾德·蓋恩的演員不僅不是標準的「殺人犯臉」,甚至長得人畜無害,因為蓋恩本人也性格內向、敏感甚至十分害羞。

誰能想到這樣的人,會成為變態連環殺手呢!!(人不可貌相啊!)

另外,根據蓋恩的故事改編的電影還有《德州電鋸殺人狂》、《沉默的羔羊》(其中的野牛比爾)等等。

曼森家族與羅曼·波蘭斯基

《心理罪》的第五名受害者,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竟然死在了豬圈裡。

該案件模仿的連環殺手,是美國「曼森家族」的領導者查爾斯·曼森。

查爾斯·曼森是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超級殺人王,他領導的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是一羣他的仰慕者組成的殺人團體。

曼森曾以披頭士的一首歌《Helter Skelter》命名他所謂的終極計劃——發動末日的種族和階級戰爭,並揚言只有他的信徒才能活下來。

像很多普通的青年一樣,曼森也是披頭士樂隊的狂熱信徒,他用毒品(吸毒害死人啊)和音樂來控制信徒。

曼森曲解披頭士的歌詞(列儂就曾表示過,我的歌詞里根本沒有曼森所說的意思),還告訴信徒說自己是耶穌轉世,而先知就是披頭士樂隊的成員們(披頭士真是躺著中槍)。

曼森計劃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著名的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家人。

除了波蘭斯基本人因外出拍片而躲過一劫,他懷孕8個月的演員妻子莎朗·塔特、化妝師等等共5人,均遭虐殺身亡,有的被刺的面目全非,其中一位受害者身上有51處刀傷,化妝師更是被吊在了臥室裏,兇手還用鮮血寫下了「Death To Pigs」等口號。

(莎朗·塔特和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曾憑藉《鋼琴家》、《唐人街》、《苔絲》等電影,獲得過奧斯卡、戛納、柏林等各大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項或提名。

波蘭斯基的電影《魔鬼聖嬰》(又譯《羅絲瑪麗的嬰兒》)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恐怖的25部電影」之一。

波蘭斯基在妻子遇害後沉寂了兩年,再次復出的作品《麥克白》晦澀、陰暗、充滿了大量的血腥鏡頭,導演回應說「我瞭解暴力。你如果去年夏天來我家看看,你也會懂的」。

《麥克白》是波蘭斯基回應兇手以及發泄憤怒的一個出口,此後他的電影更加冷硬和陰暗。

之前以曼森邪教為原型的電影大多是一些小成本的B級片,最近《綜藝》傳出消息,導演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下一部影片,將會涉及到這起轟動一時的「曼森家族」案,劇本已經完成,並且演員還在接觸詹尼佛·勞倫斯、布拉德·皮特等一線演員。

不過波蘭斯基導演本人尚在世,影片是否重提舊案,還是隻是以此為故事背景,還不得而知。

約克郡屠夫

英國的「約克郡屠夫」皮特·威廉·撒特克里夫可以說是媲美「開膛手傑克」的殺手了。

他甚至比開膛手傑克更為殘暴,他喜歡拿榔頭敲擊受害者頭部,然後再拿螺絲刀等刺殺被害者的胸部、腹部。

約克郡屠夫的殺人目標,多是街上拉客的妓女,因為母親的不忠行為,讓他產生了報復心理。

在《心理罪》小說中,暗戀方木的女生鄧琳玥就差點死於此種手法下。

「綠河殺手」

「綠河殺手」本名叫做加里·裏奇韋(Gary Leon Ridgway),上世紀的80、90年代,他在西雅圖和塔克馬城附近殺死了至少48名女性,其中有妓女也有離家出走的女孩。

屍體大都成堆成堆的出現在一條名叫綠河(Green River)河流處,有的擺著各種POSE,有的全身赤裸。

根據「綠河殺手」改編的同名電影有不少。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電影《沉默的羔羊》史達林向漢尼拔尋求幫助的靈感,就來源於華盛頓大學刑事學專家凱珀爾與連環殺手特德·邦迪的一段真實經歷,當時凱珀爾正在向特德·邦迪尋求幫助偵破「綠河殺手」案件。

未證實的「呼蘭大俠」

《心理罪》中最後一個案件,兇手模仿的是中國的連環殺手「呼蘭大俠」。

傳說中,在黑龍江哈爾濱呼蘭區的一個地方,當晚有52人慘死家中,而兇手在牆上寫下「呼蘭大俠」四個字後逃亡。

不過是否確有其人,以及犯罪過程是否真如網上傳言的那麼兇殘(一晚上殺掉52個人,實在不太可信),也並沒有準確的說法,到底是網上的段子還是一樁迷案,也只能聽聽了。


顧城《境外》一詩中的「雷米」是個頗多神祕氣息的名字,不過寫懸疑小說的雷米在為自己取名時可沒考慮這些。只是「在我和妻子暱稱裏各取一個字而已」。很隨意的一個解釋,卻讓人看到這個錚錚鐵漢性格中的柔情一面。

作為知名懸疑作家,也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教師,同時還是位三級警督,雷米在現實中時常接觸各種刑事案件,不過大多數都遠不如小說複雜。所謂的「心理犯罪案件」更是鮮有,比較離奇的案件倒是司空見慣。而那些所謂「曲折」的,則多是偽造現場。

真實案例VS小說藝術化

現實的工作使得雷米幾乎每天都會和各種驚悚懸疑的故事打交道。這些錯綜複雜的客觀案例,以及某些極端矛盾的真實人物,稍加一些戲劇化的情節修飾,都會成為雷米寫作的靈感源泉。在雷米筆下,真實案例與小說藝術化之間的巧妙轉換並不困難。

即使是一個鐵血漢子,也會有因為這些故事而感覺恐懼的時刻。

寫《城市之光》中的鞭屍情節時,雷米徹夜失眠。面對這些恐懼感,他的處理方式居然是用打遊戲或者做家務來清空腦子,這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刑偵≠心理學

《心理罪》一書中涉及到的「犯罪心理畫像」技法目前在國內刑偵方面的應用還屬於新型嘗試,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雷米如數家珍:它的科學原理其實就是一種犯罪現場分析,國內學者提出的三定偵查法(定性質、定範圍、定臉譜)原理也與此類同。

儘管會運用許多心理學技巧,在被問到刑偵能否等同心理學科時,雷米果斷搖了搖頭。

在他看來刑偵「屬於經驗科學,至多算是種交叉學科。」

以《心理罪》為原型的超級網劇第一季經過緊張的籌拍已經上線。原著的主題每部並不相同,比如《畫像》的主題是人性中的嫉妒,《教化場》探討的則是科學倫理。提到改編劇是否完整地呈現了原著精髓時,雷米坦言:「完整的劇本沒看過,但故事框架基本都在。」

《心理罪》中有個貫穿始終的主人公方木。在雷米眼中,他是個「固執而善良,有責任感與正義感,有些軟弱但又很有勇氣的人。」不過雷米卻說如果讓自己在《心理罪》中客串一個角色,最想扮演的是鄭霖。因為鄭霖身上有他欣賞的男人的品質:忠誠義氣、有責任感,不懼犧牲。更重要的是,他有粗暴簡單的一面,也有善良忠直的一面,「更接近一個真實的警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