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的牛肉罐頭,我們大家想了就是在電視劇我的兄弟是順溜裡邊,當時在那評判這個日本罐頭說這玩意兒裡面只有豆皮,麥麩等等,用牛血泡過,然後做出來這玩意兒,有人覺得這玩意兒誇張,但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工業確實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有人說起來說美國人吃那個他們的午餐肉罐頭,吃的快要吐了,好像還挺喜歡吃日本人的牛肉罐頭,這一點,我也不知道是怎麼聽說的,而且美國人的午餐肉說白了就是火腿,不是傳統的火腿,就是我們現在那火腿腸內成分,這個火腿腸吃多了也確實感到很想吐,也是真的。

日本人一開始的時候,他那個牛肉罐頭是一種軍官特別使用的罐頭,要麼就給寶貝海軍要麼就是直接上供給軍官的,只是說底層的士兵想吃這玩意兒還真的有點吃不到,畢竟,在以前沒有像現在這種牛肉大規模圈養的這種情況,牛肉的供應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那個時候,肉類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東西,你比如說當時日本民間它吃肉,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吃中日兩國實際上差不多。

日本的牛肉罐頭開始越來越次,是從二戰後期才開始慢慢演變的。

前線在那裡嗷嗷待哺,說我們要吃更多的糧食。如果說將有限的糧食轉到肉類的生產上,就是損耗糧食,全世界每年糧食生產出來是足夠全世界人吃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吃不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有一部分的糧食拿過去生產這些肉類,在戰爭後期,日本國內這種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象徵,在日本街頭所有的理髮店要求你們這些天然卷的女子不能夠經過我們理髮店,因為日本規定一個女性只能夠卷三個卷,在大街上面到處都有那種燃燒木柴的汽車,所以,與其將大量的糧食去餵養這些牛,然後生產出來肉類,還不如直接用牛血泡過以後生產出來牛肉罐頭供給給前線,這樣的話省了中間一道能量轉化的過程,減少了能量的損失,減少了物資損失,減少了糧食的消耗。我能夠用更多有限的糧食去養更多的軍隊。

所以等到後來前線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日本後期大規模的徵兵要補充前線的作戰力量,原先只有20個常設師團,後來又擴張了16個特設師團,接著就是各種針的支隊或者是混成旅團等等一系列單獨作戰力量。(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日本國內可以說到油燈枯竭的地步,與此同時,他的工廠也遭到了美國人的轟炸,生產這些罐頭是需要機器的,機器面臨美國人轟炸生產起來也自然增大。

所以國內肉類生產越來越少,糧食需要不斷的供應給前方,罐頭只能夠偷工減料或者是符合日本國內的口號。

因此,原本是肉類的牛肉罐頭一下子就用豆皮麥麩泡了牛血以後直接生產出來的牛肉罐頭,簡單省事兒,省材料,省糧食,但是就是讓前線的士兵吃的有點兒膈應!

本身日本陸軍就是後娘養的,日本海軍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日本陸軍別說是吃到這些好東西就算是日本給日本陸軍的那些軍糧都有可能剋扣,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面,大多數的日本陸軍事要求他們自給自足的,比如說當時在東南亞有一個日本士兵出了一本書,專門教那些在東南亞生活的日本陸軍怎樣解決生活中所需要解決的糧食問題,各種各樣食物的來源都有介紹這件事情,甚至得到日本軍部的嘉獎,日本陸軍那平常時候食物都是自己解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通常看見日本人想搶這個搶那個,日本軍部根本就不給他們足夠的糧食!鼓勵他們搶劫!

直接供應給日本海軍國內的這些牛肉罐頭,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扔到了日本陸軍的嘴裡面,結果一看竟然是這些東西!你說你火不火冒?自然而然心理落差大,再加上這些東西做的確實難吃,所以就被稱作為豬食!


在二戰的影響下,當時世界上的不少國家都經歷到了食物缺乏的難題,為了應付這些難題,很多國家都選擇了減少給軍隊的食物配給以及採用一些更容易獲取的食材來替代原本的食材。

蘇聯木屑黑麵包

在當時的眾多國家中,蘇聯採用的方法非常直接,那就是往他們的黑麵包中摻入木屑。

黑麵包在蘇聯也被稱之為黑列巴,是一種在普通麵包基礎上摻雜了麥麩(餵雞的材料)製作而成的麵包。

相比於普通麵包,黑麵包的質地要堅硬許多,尋常人在第一次吃的時候,往往要咀嚼很久才能吞咽到肚子里。

這種麵包在被吃進了肚子之後,由於難以消化,所以很難會讓人們產生飢餓感。

一般人一天需要進食三餐,如果吃這個的話,一天吃一餐兩餐可能都不是什麼問題,對於某些食物困難時期的人們來說,這種黑麵包是絕佳的選擇。

從材料來說,這種黑麵包的製作原本就已經能省就省了,但是在戰爭激烈時期,這種麵包卻已經滿足不了蘇聯人的要求,為了能節省更多的食物資源,他們就又往這種黑麵包里摻雜進了一些木屑,可謂是把節省推行到了極點。

被稱為豬食的日本牛肉罐頭

和蘇聯差不多,日本對他們的牛肉罐頭也採用了類似的節省方法。

在二戰開始之前,日本軍隊會給士兵們發放一種非常美味的牛肉罐頭,如同其名字中所說的那樣,罐頭中有著很多牛肉,牛肉佔據了罐頭的主體比例。

後來隨著戰爭的爆發、資源的緊缺,日本人不得不對牛肉罐頭做出了一些改變。

在剛開始改變的時候,他們還只是調整了一下牛肉罐頭中牛肉的比例,放少了牛肉、多放了些蔬菜雜糧,整體來說味道還是不錯的。

但到最後的時候,他們卻根本不理什麼牛肉不牛肉的問題。

明面上是給士兵們發放了牛肉罐頭,實際上這些罐頭裡面根本就沒有牛肉,只放了一些牛血、牛雜和粗糧、蔬菜就混雜成為了所謂的牛肉罐頭。

這種罐頭的味道非常之差,在食用的時候,讓日本士兵們產生了一種嚼甘蔗渣的感覺。

針對於這種口味,日本士兵們就把那種牛肉罐頭稱之為了豬食,意思是豬吃的食物也莫過於此。

美國吃到想吐的午餐肉罐頭

而除了蘇聯、日本這種在二戰時期受飢的國家之外,當時也有著其他條件比較不錯的國家,比如美國的士兵們在二戰中就一直享受著非常優厚的食物待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給士兵們配給的主食是一種叫做斯帕姆的午餐肉罐頭。

這種午餐肉罐頭的營養非常豐富,由大量的豬肉和麵粉攪拌而成,口感比較類似於我們平常所吃的肉質火腿腸,在美國國內很受歡迎。

但是和他們國內民眾們的評價不一樣,二戰中的美軍士兵們對這種食物的評價卻一直不是很高。

因為美國士兵們的食物供給一直非常充足,所以在解決了最基本的饑飽問題後,美國士兵們的口味就挑剔了起來。

在天天都吃的情況下,接下來他們不僅對這種天天吃的午餐肉罐頭產生了厭惡感,更是產生了一種想到這種午餐肉罐頭就想吐的恐懼感。

這點和當時很多連普通粗糧都吃不飽的國家有著很大區別。


在二戰前期的時候,日本軍隊的糧食供應比較充足,士兵平常的食物中除了有五穀雜糧,還有牛肉罐頭。早期的牛肉罐頭中不僅有優質的牛肉,還有一些加工好的蔬菜,在當時算的上是一種美味。《亮劍》中,張大彪就曾經向戰友炫耀過自己的伙食比較好,每天都吃到繳獲的日本罐頭。可是到了二戰後期的時候,繳獲的日本罐頭就很少有人吃了,甚至日本人自己都不願意吃這種罐頭,稱這種伙食連豬食都不如。

這種變化的根源主要是由於日本在二戰後期國內資源的匱乏,在二戰前期的時候,日本的經濟狀況還比較不錯,國內能夠滿足基本的糧食供給。軍隊數量也維持在比較合理的規模,後勤保障比較到位,罐頭的質量也就有保障。而且當時日本和美國還沒有開戰,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也能夠從美國進口一些食物。可是這一切都伴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而發生了轉變,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本的軍隊規模大大增加,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和資源封鎖,讓日本國內的糧食供給雪上加霜。

日本的領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眾多,戰爭機器一旦啟動,生產力就會跟不上,隨著戰爭的時間越長,資源匱乏的情況也就越嚴重。從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就出現了糧食供給困難,每個人的生活口糧都不能超過相應的配額。日本給軍隊供應的牛肉也開始出現了打折,質量比之前下降了很多。

隨著國內資源危機的加劇,到了二戰後期的時候,日本的牛肉罐頭就已經沒有真正的牛肉了。裡面都是牛血和一些雜糧,這些東西根本不能算是營養品,士兵們自然非常的抵觸。由於資源的匱乏和美國的封鎖,到了二戰最後階段,日本國內出現了饑荒,日本兵口糧都很難解決,連牛血罐頭也吃不上了。


日本在地圖上和咱們的雄雞相比,它就像只毛毛蟲。二戰時期這個面積不大的彈丸之地資源匱乏,四面臨海,就這它竟有勇氣挑起二戰。單從軍人的食物上來看,人家硬貨多,牛肉罐頭就是其一。但是,日本士兵卻說他們吃的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這是為何呢?

  • 日本的純牛肉罐頭

日本敢挑事就說明它有一定實力,戰爭初期,日本軍人吃的的確不錯,山珍海味應有盡有,還有純牛肉的罐頭。日本經過維新變法,實力大增,各方面都發展迅速,日本全國上下經過瘋狂的軍國主義教育,支持對外侵略,在軍糧武器等各方面都傾力提供。美國支持,1941年之前日本的牛肉罐頭等一直從美國進口。

侵華戰爭初期日軍的物資供應和士兵伙食是非常好的,普通士兵口糧就有純牛肉罐頭、巧克力、牛奶、糖果等多種營養豐富的食品。

1938年日本陸軍發布了《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對日軍的伙食有了明確的要求,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味增75克、鹽5克等等,

  • 日本靠侵略支撐戰爭

例如日本向東北進軍,侵略東三省,燒殺搶掠。掠奪老百姓的土地、糧食、偷雞摸狗。日本軍為了解饞把老百姓的雞鴨牛羊連吃帶拿,加工罐頭儲備軍糧,另外在東北開礦,煤、炭、鐵、石油,黃金白銀各種礦產資源都被日本開採。它還口吐狂言,要在三個月侵吞我國,這裡的日本軍吃的純牛肉罐頭就是侵略得來的,整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美翻了天,真金白銀沒少往他們國家收拾。

日本士兵吐槽豬食一般的牛肉罐頭,為何?

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 大量的侵華日軍甲級師團被抽調出去和美國海軍陸戰軍大戰,日軍兵敗慘重。珍珠港事件以來日本損失總人數的近三分之一。這時日本實力最多還能保住本國,侵略的囂張氣勢大減。塞班島戰役更是慘敗,總指揮南雲忠一和一些將領剖腹自殺,日軍戰死的戰死,跳崖的跳崖。日本為了恢復元氣,繼續擴張,繼續挨揍,形成惡性循環。

這次日本和美國鬧掰,美國從此斷了日本的後路,不但不給日本輸入牛肉罐頭,後來還扔給日本一個「小男孩」一個「胖子」,把廣島長崎炸的遍地開花,日軍氣數已定。

有一個日本兵戰後吐槽軍糧,每次外出作戰的時候,規定只能帶五天的糧食,而打仗時間又長,五天後肯定會挨餓,為了長久作戰,從一開始就節食,吃鹹菜。

另外隨著中國戰場的擴大,日軍越來越力不從心,節節敗退。日本國內根本沒有多少資源供應,他又侵略不上其它國家,從此日軍的軍糧變的越來越差。純牛肉罐頭變成碎牛肉罐頭,不久碎牛肉罐頭中連牛肉也沒有了變成「假牛肉罐頭」,它是用一些牛雜、牛血混合爛菜葉做成的罐頭,再後來蔬菜也沒有了,用牛雜湯、牛油、動物油摻粗糧、菜根、番茄等,只要能吃的就往裡摻。

這些東西即不新鮮,又沒有多少營養,最多只能填飽肚子。據說這些亂摻的罐頭吃在嘴裡腥臭無比,難以下咽。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和豬食差不多,甚至過猶而不及,所以這些垃圾罐頭就被日軍吐槽為豬食,他們寧願吃鹹菜和糙米糰子也不願吃罐頭。

而一些純牛肉罐頭也只有高級別的日軍軍官能吃上。

反觀我國的軍人口糧,和日本底層的士兵軍糧條件就不能比,當時我方就連軍官們,連粥都吃不飽,士兵們也是常常餓肚子,我方能得到日軍的那些戰利品就是改善生活了。但是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還是讓日本侵略者低下了頭,慘敗而歸。非正義的「毛毛蟲」戰敗是必然。


日軍的戰地罐頭到底怎麼樣,我們自己人說法就截然不同。

小說《烈火金鋼》寫到,我們的八路軍偵查員進城給八路軍傷員買葯,(那時候敵人封鎖很嚴,對藥品管制也很嚴,尤其是治療外傷的葯。)買葯的同時還通過關係搞到了一箱日本兵的戰地午餐肉罐頭,偵查員用來慰問傷員,傷員們感激地說,過年都沒有吃過這麼好的美味。

而電視《我的兄弟叫順溜》里,新四軍戰士在打掃戰場時搶到了一些日軍的罐頭,他們滿心歡喜打開後卻大失所望,因為一點都不好吃,簡直難以下咽。

關於日本的戰地罐頭,還有一則新聞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有個老大爺在山洞裡發現一箱東西,剛開始以為是日軍留下炸彈,找了懂日文的人看了才知道箱子裡面裝的是午餐肉罐頭,罐頭盒上寫著生產日期是1942年8月,生產廠家是日本北海道軍需部,打開以後肉香撲鼻。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認為電視里說的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褲襠藏雷」、「手撕鬼子」這一類神劇太多了,電視劇裡面好多東西都是導演瞎編,一點都不靠譜。

那麼在二戰時候,日軍的戰地罐頭到底怎麼樣呢?上面的說法到底哪個更接近事實?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日軍所以要發動侵略戰爭,就是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國家富強了,甲午戰爭打敗中國獲得了巨額賠款有錢了,向西方學習以後變成工業化國家了;一句話,國富民強了;因此才野心膨脹,要學習列強對外擴張了。

意思是說,日本有錢了才有恃無恐去打仗。(當然不是每個國家強大了都會欺負別人,像日本法西斯這樣的政權畢竟是少數。)所以說,戰爭初期,日本軍人的伙食還是很不錯的。

那時候日本軍人不僅要吃得好,而且很注意營養搭配。日本軍部軍需處關於日軍的伙食專門制定有條條框框。在日本二戰博物館我們看到過日本軍需部當年的「紅頭文件」,文件規定,每個日軍士兵伙食標準,每天不少於500克精米、150克糙米、300克肉和250克腌制的菜類。這倒不是日本政府有多麼人道、多麼仁慈。而是因為他們要把士兵當炮灰,只有士兵吃好喝好才能給他們賣命。

可是到了二戰後期日本兵發現,供應給他們的罐頭分量越來越輕,也越來越難吃。午餐肉罐頭裡的肉也少得可憐,有時候甚至都聞不到肉味,裡面什麼都有,牛血、豬血、腐竹、薯塊都出來了,就是沒有肉。不僅偷工減料,而且味道怪怪的。知道了是午餐肉罐頭,不知道還以為是豬食呢。吃了這些罐頭不僅吃不飽,吃了也沒有精神,有時候還會反胃、鬧肚子呢。可是扔了又捨不得,因為肚子實在餓得慌,只能湊合了,

不過那些日本兵是嬌生慣養長大的(相對當時的中國人而言),沒有受過什麼委屈,比起我們的小米飯、紅高粱,他們後期的伙食很不錯了;但要跟戰爭初期的日軍罐頭相比,那簡直是霄壤之別了。

為什麼日本兵的戰地罐頭的質量前後差別如此之大?

首先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它發動侵略戰爭就是為了侵佔別國領土來掠奪資源。日本在開戰的時候信心滿滿,以為日軍不可戰勝,可以在短期內滅亡中國。可是沒想到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國共兩黨合作抗敵,日軍不但沒有速戰速決,反而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也遇到各國人民抵抗,局面非常被動。

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美國人民的反感,美國政府放棄中立政策開始對日本實行制裁,中斷了跟日本的貿易,對日本實行戰略物資禁運。美國政府這樣一來等於卡住了日本法西斯的脖子,日本狗急跳牆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日兩國開戰。

美國對日本開戰的同時,對日本進行海上封鎖,這下子日本就真的走上了絕路,死到臨頭了。

到了二戰後期,美軍在對日本進行封鎖的時候,還對日本的工業設施和繁華城市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空襲,後方工人安全都沒有保障,工廠都不能開工,前方的日本兵日子能好過得了嗎?前線的士兵能吃上豬食罐頭已經不錯了,還敢有什麼奢望,美味可口的午餐肉罐頭只能在夢裡吃到了。


圖片里的「牛肉大和煮」罐頭是「大和號」戰列艦罐頭儲備食品當中的現代仿品…不清楚味道是否與1940年代「大和號」上的一樣。

罐頭在日本出現的時間也不長,並且牛在日本是「生產工具」,明治維新之前也沒有拖拉機,耕地是要靠牛的…雖然沒有出現法律上禁止屠牛,但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之前極少吃牛肉,不但牛肉極少吃而且豬肉也很少吃,原因是糧食太少人都不夠吃哪有多餘的去餵豬?當時的日本人主要的蛋白質獲取只有魚(大米是富人吃的),所以日本直到現在海洋魚類消費量也多於其它國家,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現代版的「豬肉大和煮」,仿製的是二戰期間日本供應量第二多的軍用罐頭,所謂大和煮有些類似我們東北的「亂燉」,除了豬肉外裡面要方一些根莖類蔬菜,比如:蘿蔔、土豆、牛蒡…還要加上日本特有的:味噌、味啉。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執行「脫亞入歐」的國策,國家從上層階級開始,政治體制和生活習慣全面西化(明治本人帶頭吃肉)…也帶動了國民也開始吃畜肉,罐頭也隨「西風」進入到日本,甚至出現了商業出售…。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雖然也參戰,但只是在青島與德國進行了小規模戰鬥,不過日本軍隊派出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去歐洲觀摩,也對歐洲軍隊的後勤保障有了很深的了解…一戰結束之後日本軍隊的野戰食品配給也開始往西方軍隊靠攏,罐頭類食品也出現在日本軍隊當中,由於日本農業不發達只有魚類罐頭可以滿足需求,肉類罐頭的原料只能向畜牧業發達的美國和加拿大,甚至巴西去購買。

張大彪吃的牛肉罐頭可能是日寇佐官才能享用的真正牛肉罐頭,在抗戰時期物質供應極度短缺的年代,能吃到日本佐官牛肉罐頭確實是享受。

「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為了戰爭準備,每一年都從「美加兩國」購買幾萬噸的牛肉製作牛肉罐頭進行戰備物質儲備,可數量還是太少並且大多數牛肉罐頭都供應給了海軍,原因是海軍是要打敗「英美鬼畜」,必須要吃的好一些…「陸軍馬鹿」只能分配到很少的數量,「七七事變」之後英美為了自己再華利益,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牛肉的進口來源也斷絕了,牛肉罐頭成了稀罕之物,隨著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的參戰日本在兩條線上作戰的壓力下,國內資源更加缺乏,物質儲備也耗盡!軍需物品的質量和品種也大幅度下降,牛肉罐頭雖然還有,但已經分成了兩個檔次,一種是佐級以上軍官吃的真正牛肉罐頭,另一種就是用:牛血、牛肉的邊角料、澱粉…等物做成的「代用牛肉罐頭」,這種罐頭是給低級士兵們吃的豬食!

日本軍隊是等級森嚴的「封建軍閥」指揮的嚴密軍事組織,官兵待遇不可能一致!在軍官的眼裡士兵只是炮灰或者馬鹿,沒資格吃真正的牛肉罐頭。

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本沒有資格發動戰爭!可正是由於資源貧乏才想發動侵略獲得生存空間,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的戰爭規模,參戰國拼的就是消耗,每年幾千萬噸,甚至上億噸的各種物質消耗日本是根本消耗不起!最後只能是敗落投降。

這張侵華日軍的醜陋形象是「三光政策」的表現!搶了兩隻雞也代表著日寇戰備物質的極度缺乏和以戰養戰的政策!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吐槽伙食連豬食都不如是發生在二戰後期的,二戰初期日本裝備精良,資源充足,經濟富裕,所以士兵配備的軍資都是比較先進的,而伙食也是非常可口的牛肉罐頭。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的士兵伙食也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緩緩變差!二戰後期的日本士兵幾乎已經是吃不到牛肉罐頭了,只有極少數高級軍官可以吃到可口的牛肉罐頭,而士兵吃的確實是豬食都不如的伙食。

為何日軍的伙食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戰爭時間太長,消耗巨大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日本在二戰時期僅僅在中國就打了整整八年,不知道響了多少炮,所以說日本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在經濟消耗過大的情況下其實不止是日本,二戰時期許多國家的伙食都是慢慢變差的,甚至有很多士兵連飯都難吃上。

所以說日軍士兵抱怨伙食太差也是及其正常的事情,可能是因為前期伙食太好了,形成的反差有點大,他們的心理一時難以接受。畢竟很少有人可以承受大起大落的!

各國與日本切斷貿易往來

隨著日本的戰爭範圍越來越大,各國因為痛恨日本都對日本進行了資源制裁,各種都與日本斷絕了貿易往來。

日本是一個特別依賴進口的國家,沒有進口的渠道,所以日本在當時資源已經是極度匱乏,而牛肉罐頭,或者說軍隊食物也是如此,沒有了進口渠道,所以說日本士兵只能無緣美食了。

但是話又說過了,日本士兵吃不上沒事完全是他們自己作的,他們到處侵略,誰願意給他們提供食物呢?

日軍大量軍資被中國士兵繳獲

看過抗日片的都清楚,中國士兵在二戰時期曾經繳獲日軍的軍資無數,包括槍支彈藥,軍刀,軍裝,食物等。所以說日軍士兵的很多食物都被中國士兵給吃了,特別是牛肉罐頭,而他們只能隨便吃點了!

兩軍交戰,糧草先行,所以當日軍的食物被中國士兵繳獲之後,他們只能吃一些不如豬食的食物湊合一下了。

所以日軍士兵之所以抱怨食物太差,是由於戰爭時間太長極大消耗了日本的經濟,而且各國與日本禁止貿易往來,再加上中國士兵對日軍軍資的繳獲,導致日本士兵只能用極差的食物來充饑活命。


二戰時日軍的後勤補給確實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然並不是說日本人在作戰過程當中真的吃豬食。而是日本在發動戰爭以後,後勤問題一直是日本軍隊頭疼的問題。在作戰之前日本軍方曾信誓旦旦的向士兵們保證可以在短時間內佔領整個中國。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獲得東北三省的速度如此之快,全速進軍侵略整個東亞也不在問題。即便不能做到全部佔領,而將主要經濟區全部收歸囊中也不成問題。到那個時候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自然就會妥協,戰爭結束,整個中國就將是日本的天下。

日本在各地駐軍,發展生產,很快東亞就可以成為日本的戰略補給重心。日本可以進而稱霸世界或者至少說東半球。日本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所付出之巨,可以說是日本在一個正常年代中無法負擔的。為了能夠迅速打贏這場戰爭日本在後勤和保障方面做到最好,將國內的幾乎所有資源都傾注到了戰場上和士兵的身上。但是由於後勤方面並不是日本政府和軍隊直接管理,其中也有日本商人的參與。這就使得前線士兵的後勤補給問題出現了,因為這些商人有很多都大發戰爭財。在最開始日軍的後勤補給和保障,還是可靠的。但是在戰略僵持階段還沒有到來時日本的保障問題就出現了。

分配到每一個士兵手上的補給開始減少,而且只是一次性發放。之後的軍糧問題,並沒有著落而當時為了國際影響日本軍方,還是禁止士兵搶奪中國人的食物,如果被告發還會受到嚴懲,在當時日本軍內也實行糧票制度用以約束士兵。其實原本日本的後勤補給保障是可以得到的,但是日本商人開設很多會所在日本行軍途中倒賣軍資,使得食品的價格高於原來的數倍,而士兵在這整個經濟鏈條當中處於最低端。為了在作戰過程當中填飽肚子,只能硬著頭皮購買高昂的糧食和食品。當然,這一時期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由於持續得不到補給,軍隊不可能餓肚子。

陸陸續續也出現了,搶奪民種糧食以補軍資的情況。其實日本軍隊並非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初,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畢竟對於日本官方而言,打下來的土地和人口是要成為其發動更大規模戰爭的後勤保障生產基地的。因為日本想要稱霸東亞,單靠自己國家內部的生產是無法負擔的。但是隨著日本後勤補給不斷出現問題軍隊很難加以約束。再加上戰略相持階段,我軍不斷在其後方進行騷擾。甚至出現了民軍相互配合進攻日本的情況。這才是日本軍方大為惱怒開始在後方進行掃蕩。消除在後方作戰的中國軍隊,還將民眾所有的糧食充足軍資。而隨著搶掠和掃蕩的深入日本普通士兵以及軍方都發現了這是糧食和資源來源的最便捷,最省力的方式。

此後基本除了日本主力部隊還由政府供給糧草,其他的日本軍隊包括偽軍也都順其自然,通過搶掠保證物資的供應。這一系列事件出現之後在敵軍後方,很多民眾都開始帶著自己的糧食逃跑或者將它們藏起來日本人搜刮不到,便開始進行三光政策。日本人在中國戰場越來越難以搶到糧食軍事秩序很難維持,而日本軍方為了保證前線日本戰鬥力,所以也大量的縱容日本軍隊在被佔領區,各種掃蕩。當然日本當時的軍方政府並沒有完全放棄日本的軍事補給。但是很多普及都是假冒偽劣商品,他們可以讓士兵吃得飽,但是沒有任何營養,甚至難以下咽,所以日本士兵在之後的作戰當中,即便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給養,基本上也不會去吃這些所謂的豬食,並且越來越多的日本士兵認為與其靠日本政府的軍事補給還不如自己動手搶來的糧食吃的更放心,更踏實。


這種連豬食都不如的「牛肉罐頭」,美國人還想吃呢,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因為美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裡面全是肉,長時間吃就會反感,據美軍士兵回憶稱,二戰時間吃牛肉罐頭都吃出陰影來了,還不如日本的罐頭。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的軍用罐頭裡裝的是什麼?

其實日本人沒有說自己國家的牛肉罐頭像豬食,而是他們根本就很少吃牛肉罐頭,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兵力侵華,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本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島國,日本的牛肉有限,但是漁業卻非常發達,所以在整個二戰過程中,日軍配備的罐頭大多都是魚類罐頭,其次就是豬肉罐頭,但是日本的罐頭裡不僅僅是只有魚和肉,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大鍋燴」、「大和煮」,裡面除了肉,還有土豆、蔬菜、胡蘿蔔之類的,另外還會有日式味增,用來調味的東西。

所以如果是長期來說,日本人的這種罐頭更利於長期食用,我們也經常看見電視劇裡面,抗日士兵每次打了勝仗,清理戰場時發現有日軍罐頭都非常高興,尤其是慶祝的時候還將日軍罐頭全部放在一起充當菜吃。

牛肉罐頭像豬食,實屬無中生有

而網路上說的什麼日本人說自己的牛肉罐頭是豬食,也有可能是因為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里,新四軍搶了日軍的一批牛肉罐頭,結果吃的時候發現裡面全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血,所以大家也都這麼認為。其實是無中生有,更多的是我們國家文人用文字描述出來的,畢竟這種國恨還是難以化解,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達到讓人感覺日軍噁心的一面。

當然肯定也不會是空穴來風,只是日本在二戰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有牛肉罐頭,這裡面的牛肉也是實打實的,和美軍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一樣,但是只有軍官才能吃,到了中後期,物資短缺,日軍牛肉罐頭已經供不應求,所以就減少了牛肉的成分,添加一些豬肉進去,但遠沒有網路上說的那樣,用牛血和其他雜糧參合在一起,這種牛肉罐頭沒有一點點味道,非常難以下咽,所以日軍就稱之為豬食。

細細想來,日軍在牛肉缺少供應之後,確實用豬肉替代了,也就是上面說的那樣,是用豬肉和其他配菜參合,營養價值還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是牛血和其他雜糧隨意參合,怎麼可能?哪有自己國家對士兵這樣的,要知道如果吃的有問題,對於戰鬥來說是非常有影響的。

然而真正到了後期,很多日本士兵都是搶錢搶糧,日本國內在投降前,負責供應糧食的軍官在會議上指出,如果再不投降,日本士兵的糧食供應需要沒人減少一半,而且只能維持到12月,也就是半年左右。不過說實在的,日本人在飲食方面確實有很多食物都理解不了,總喜歡吃生食,讓人有些反胃。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日本的「牛肉罐頭」有著一段時間的發展歷史,在二戰之前日本軍隊的伙食是相當不錯的,不僅食物種類豐富,數量也是有嚴格要求的,必須保證每一個士兵吃飽,當然也包括優質的牛肉罐頭,然而二戰之後日本軍隊的伙食質量大幅下降,士兵們的待遇遠遠不如從前,這一前一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日本士兵感到難以接受,因此他們誇張的說連豬食都不如。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日本的牛肉罐頭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貨真價實的牛肉罐頭

初代的日本牛肉罐頭還是非常好的,原材料都是實打實的牛肉,而且還是從美國進口的優質牛肉,美國當時畜牧業發展繁榮,牛肉質量特別高,因此做出來的牛肉罐頭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日本士兵也對此感到很滿意,畢竟當時的日本還是很發達的國家,為了二戰付出了很大代價,一大部分就用在了士兵身上。這一階段的日本牛肉罐頭讓其他國家的軍人都羨慕不已,而且他們的整體飲食質量是世界頂尖水準。

第二階段:用粗糧與牛血濫竽充數

二戰前後日本士兵的伙食質量簡直有了天壤之別,從牛肉罐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之前種類豐富的食物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簡單的糧食,讓人看上去就沒有胃口,牛肉罐頭更是直接用豆皮麥麩泡了牛血以後生產出來,原料差距暫且不提,口感上與之前不能相提並論,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此時日本士兵伙食的質量已經處於世界的中下游水準,這與當時日本的綜合實力是密切相關的。

原因一:日本與美國的關係惡化

日本與美國從朋友變成敵人,造成的最直接後果就是牛肉罐頭原料的改變,之前日本的牛都是從美國進口的,但到了二戰期間日本與美國成了敵人,之前的牛肉來源顯然被終結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畜牧業發展水平低,完全不足以支持巨大的軍隊開銷,因此日本選擇以粗糧為原料,加上一些牛血,做出了新式牛肉罐頭。

原因二:日本財力物力的下降

經過長期的戰爭,日本的財力與物力都被消耗得所剩無幾,因此在士兵的飲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節約成本,質量完全被拋在腦後了,哪怕士兵抱怨也無濟於事,當時日本的各方面條件已經與二戰之前截然不同了,士兵的待遇變差也是正常的,更何況日本嗯陸軍本來就是不被重視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根據日本軍隊伙食質量的下降判斷日本嗯軍力已經削弱了,這顯然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日本二戰期間的伙食並不是像士兵們形容的那樣連豬食都不如,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二戰前後飲食方面的反差太大,讓士兵們難以接受。當時中國軍隊的伙食一直都是比較差的,二戰前後幾乎沒有太大改變,慢慢也就適應了。在這裡要稱讚一下中國士兵在艱苦的條件下展現出鋼鐵般的意志,並且希望所有國家遠離戰爭,維護和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