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朋友到售樓部買房,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些樓盤明明剛開盤不久,買房的人也不多,一到售樓部詢問,銷售卻聲稱房子已經售罄。房價上漲時期,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可過了沒過多長時間,卻發現售樓部又在賣房。

這讓一衆吃瓜羣衆不理解了,

這到底是真的賣完還是假的賣完?

大家都想知道,開發商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2,有一從事中介行業的朋友透露。

不排除一些樓盤開發商出現"捂盤惜售"的行爲。

因爲在房價上漲時期,市場房源緊缺,一些開發商爲了獲取暴利,就會採用捂盤惜售,待價而沽。

道理和"飢餓營銷"類似,造成市場無房可賣的緊張氣氛,這樣有利於開發商煽動房價上漲。

比如2016年房價上漲時期,當地一樓盤開盤價7600元,但該樓盤開發商覺得利潤太低,買房的人也不少,看好市場的上漲行情,於是果斷選擇捂盤惜售。

到2017年年初,開發商將房子拿出來銷售,每平米基本上多賣了2000多元。光一棟樓近萬平米待售面積的樓盤,就直接讓開發商獲利數千萬元。

所以,這也是一些開發商"有房不賣"的主因。

3,鄰居李姐,前不久買房,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兒。

一商住公寓開發商拿到了銷售許可,李姐到售樓部一看,一些比較好的房源標註了"已售"的字樣。而當地方管部門的公開信息卻顯示,這些公寓並沒有出售。

李姐到售樓部詢問,銷售卻聲稱,這些已售的房子是開發商留着自己用,不對外銷售。

而黨報近日明確表態,一些開發商"有房不賣",還謊稱"自持",揭底了一些開發商的內幕。

這充分說明了,"自持"也是一種"捂盤惜售"行爲。

根據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房源,不論住宅還是商業性質房源,都必須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及每套房屋價格,並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4,

由此可見,開發商套路深,當真你就輸了。

那麼我們普通購房者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國家現在嚴厲打擊開發商捂盤惜售行爲,一些開發商爲了自身利益,任羣衆利益於不顧。

一旦發現開發商存在違規捂盤現象,可直接向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我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房價穩定,纔是大家願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綜上所述,黨報罕見表態,開發商"有房不賣"!引發熱議,釋放什麼信號?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