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峰爆发死亡潮。(图/翻摄自Instagram/The SUN)

▲圣母峰爆发死亡潮。(图/翻摄自Instagram/The SUN)

记者叶国吏/综合报导

圣母峰因排队人潮,造成山顶「大塞车」,排队等登顶的人潮不输给台湾知名观光景点「九份」。不过也因为如此,在短短13天内造成11人死亡,创这4年来圣母峰攻顶死亡率最高的一次。山云白袍健康顾问公司王士豪医师在脸书发文透露,圣母峰爆发4年来最严重的死亡潮原因,全跟圣母风登顶前的大魔王「希拉瑞台阶(Hillary Step)」崩坏有关。

王士豪医师脸书发文表示,「希拉瑞台阶」本来是一个高度12公尺、几乎垂直的岩石断面,这断面对登山客来说是一大障碍,所以在之前登山客不会因为自己口袋很深就一窝蜂去爬圣母峰。

▲▼ 山云白袍健康顾问公司王士豪医师脸书解析圣母峰爆发死亡潮的原因。(图/翻摄自Facebook/王士豪)

▲ 山云白袍健康顾问公司王士豪医师脸书解析圣母峰爆发死亡潮的原因。(图/翻摄自Facebook/王士豪

但在2015年尼泊尔7.9地震后,希拉瑞台阶崩塌,几乎垂直的岩石断面变成一个雪坡,让登顶的难度大大降低,圣母峰登顶人数就此年年攀升,直到今年达到历史新高。

不过这些其中半随著许多「登山习惯不佳、脚程很慢」的登山客,把圣母峰南侧的攀登路径挤爆。他形容这些人就像是「公路上的乌龟车三宝」,因为技术不好、体能不佳,行动缓慢,造成下山塞车,让后面许多登山客因延长低养暴露时间,造成高山症并发死亡。

▲圣母峰大塞车的惊人影像。(图/翻摄自Facebook/ Imagine Nepal)

另外,王士豪文中也提到「高山氧气问题」,他说海拔8千公尺以上地区又称「死亡区」,如果人体在高海拔地区从事剧烈运动,会让原本就稀薄的氧气更不够用,「以圣母峰为例,大概就是希拉瑞台阶到山顶那一段。这时候攀登者的生理高度,可能高达9,300公尺,甚至逼近10,000公尺」。

王士豪透露,过去圣母峰山难事件,最多人死亡的时段都在「下山时段」,因为下山时已经在死亡区暴露超过12小时,「高海拔脑水肿、肺水肿」都有可能发生,登山客容易突然「当机」造成急性衰竭昏迷,最后因快速失温导致死亡。

王士豪文末也呼吁所有登山者「登顶诚可贵,无氧价更高,若为保命故,两者皆可抛。」、「活著回来,登山者才能把浪漫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来激励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