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比慘,在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之中,光緒皇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大權在手的皇帝,生殺予奪,六宮粉黛,而沒有權力的傀儡皇帝一般也不會長久,在政治鬥爭正被殘殺的連骨頭渣都不剩。而像光緒皇帝這樣既沒有權利,而又憋憋屈屈的在皇帝的位置上做了34年(歷朝400多名皇帝中在位時間拍17位),歷史上唯漢獻帝和光緒兩人而已。

有清一代此去不遠,很多親歷者都活到了近代,所以關於光緒皇帝的悲慘生活也有很多生動的描述,比如說光緒皇帝沒有衣服穿,不得已穿太監的衣服,經常吃不飽飯,會偷吃東西。這其中有許多是近代之後的一些宮廷內臣在民間引爲談資的誇大之詞,今天選一件有內廷記載的較爲可信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並探討一下爲什麼光緒活的這麼慘,作爲伯母、養母兼姨媽的爲何要如此折磨對她不構成威脅的傀儡皇帝。

晚清時候慈禧太后有一位寵臣,名叫立山,民間稱爲楊四爺。這位楊四爺從內務府大臣一直做到戶部尚書。這位楊四爺官雖然很大,但是成名確實在他死後,他死的也很悲壯,是在庚子年間,八國聯軍進北京之前,他勸諫慈禧,不要和洋人宣戰,被當時的主戰派端王設計幹掉。當時共有五位主和的大臣被殺,被稱爲庚子被禍五大臣,又稱庚子五忠。

活着的“投名狀”:光緒皇帝的悲慘生活

立山畫像

這位立大人雖然是慈禧的寵臣,但是對光緒皇帝還是有一份憐憫和忠君之意。光緒被困瀛臺的時候立山正是內務府大臣。內務府大臣其實就是皇家的大總管,皇帝家的吃喝用度都歸內務府管,一般被安排在這個位置的人都是當權者的親信。立山在瀛臺看到瀛臺的窗紙破了,帶人給光緒皇帝把瀛臺的窗紙糊上。此事原本做的絕密,但還是走漏了消息。據說是因爲立山在八大胡同嫖妓時吹牛,告訴了一位窯姐,而這個窯姐的另一個恩客就是他的對頭輔國公載瀾。坊間傳聞他們兩人爲爭奪這個妓女還大打出手。

不論如何,慈禧太后得知後大爲惱怒。以立山在慈禧太后面前的地位和受寵程度都險些性命不保,最後還是李蓮英從中斡旋,加上立山反映機警才得以化險爲夷。但還是和慈禧太后產生了隔膜,或許他日後的被殺從此事就埋下了種子(個人猜測)。

爲什麼慈禧竟容不下身邊有人對她這位親外甥一點點好,這就要從他們兩人的關係說起。

首先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最大的盟友。

雖然光緒皇帝是慈禧親自選定的,並且光緒皇帝也沒有掌握實權,但是卻是慈禧太后權力合法性的來源。慈禧爲什麼能夠垂簾訓政,就是因爲坐在前面的人是你兒子,如果沒有這個兒子,那她也就不是太后了。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太后確實想過要廢掉光緒皇帝,另立一個傀儡皇帝,但白般周折沒有成功。歸其原因可以用當時兩江總督劉坤一奏摺上的一句話概括“君臣之義已定,中外之口難防”,在中國傳統士大夫的道德體系裏面,“忠君”是他們窮極一生的追求。此君是坐在龍椅上的光緒皇帝,而不是龍椅背後的太后。

另一方面,光緒又是慈禧太后最大的政敵。

說的直白一點,慈禧的權力是從光緒手中搶奪過來的。經過兩千多年的政治演化,中國的封建集權在清朝達到頂峯,皇家的權利制度已經發展到頂點。也就是說,可能會有農民起義,也可能會有地方割據,但是絕對不會有謀權篡位,只要事大清朝就是愛新覺羅掌權。所以對於慈禧太后而言,對他權力的唯一威脅就是光緒皇帝。

在傳統的政治鬥爭裏面,慈禧不拍外洋進兵,也不怕割地賠款,只怕自己的權利被剝奪。而有可能讓她失去權力的就是光緒一人。

活着的“投名狀”:光緒皇帝的悲慘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慈禧和光緒的矛盾有點類似我國歷史上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細細品味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很有意思,雖爲父子,但是父親卻用最大的警惕防着兒子。做兒子的首先要表現出才幹,這樣才能從衆多兄弟中勝出,而又要表現的聽話和順從,這樣纔不會被父親猜忌。盟友、親人與政敵的關係交織在一起,引起了歷史上多少腥風血雨。所以清朝自雍正之後不設太子,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

基於了慈禧和光緒皇帝這樣的關係,加上當時慈禧太后的絕對掌權,所以慈禧太后身邊的那些玩弄權術、阿諛奉承的人,只要想巴結慈禧太后都會去光緒皇帝身上踩一腳。這樣就表明了一種態度,爲了慈禧太后我可以去得罪至高無上的皇帝。而對光緒稍有好感的人都會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就像古代帝王是十分痛恨那些和太子走的近的大臣一樣,“這些人是不是想巴結皇帝然後把我趕下臺,獲取更大的權利”。

所以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敢對光緒皇帝表現出絲毫的善意;而對於那些想巴結慈禧太后的人來說,光緒又成了活着的“投名狀”,誰需要的時候就去割一刀。這就造成了光緒皇帝爲什麼過得如此的飢寒交迫,悽慘不堪。

本文介紹了光緒皇帝生前爲何過得如此的悽慘,在下一篇將會介紹光緒皇帝爲什麼死在了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光緒爲什麼必須死》,歡迎持續關注!

輸出優質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手機裏的書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