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媽媽、宏揚母愛的媽媽節,至今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國際性節日。

  媽媽節起源於美國。1906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媽媽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媽媽去世週年忌日,安娜小姐安排了追思媽媽的活動,並鼓舞別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後,她處處遊說並向社會各界呼籲,號召建立媽媽節。她的呼籲取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經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議每年5月的第二個週日為媽媽節。這一行動導致世界各國紛繁效法,至1948年安娜在世時,已有43個國家建立了媽媽節。

  日本的媽媽節也是5月的第二個週日。節日裏大家送給媽媽一枝紅石竹,表示祝賀。

  法國初次慶祝媽媽節是在1928年,節日定在5月的最終一個週日。節日這一天,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懷著高興的心境承受各自後代們的「節日愉快」的夸姣祝願。

  泰國於1976年宣告8月12日為媽媽節。這一天也是泰王后麗吉的生日。節日裏,全國要開展「優秀媽媽」的評選活動。兒女們手持芳香濃鬱的茉莉花,獻給自己的媽媽。

  阿拉伯區域的很多國家的媽媽節定在3月21日「春分」這一天。當地人以為「春分」是春天開端、一年之始,以此表示媽媽的巨大。葡萄牙人的媽媽節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亞則定在12月22日。

  媽媽節在我國是區域性節日,最早是在港澳臺區域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後,媽媽節也為內地所承受。廣東省於1988年開端,杭州等城市於1989年開端,都由各級婦聯安排媽媽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媽媽」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在媽媽節很多人將康乃馨贈給媽媽,這是源於1934年5月美國初次發行媽媽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媽媽,雙手放在膝上,歡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艷麗漂亮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達,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把媽媽節與康乃馨聯絡起來,康乃馨便成了標誌母愛之花,受到大家的尊敬。康乃馨與媽媽節便聯絡在一起了。大家把懷念媽媽、貢獻媽媽的豪情,寄託於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媽媽不行短少的寶貴禮物。

  華夏一脈拜拜網(http://www.hxbaibai.com)是全球最大的網上思親平臺,作為孝道文化的傳播領航者,拜拜網一直努力著,文化美德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傳遞,拜拜網呼籲全球所有華人關注拜拜網,和拜拜網一起做中華孝道文化傳遞的志願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