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唐吉訶德》反映的是人文和歷史

表面上,《唐吉訶德》被定義為反騎士小說,其實它反映的是西班牙黃金時代結束後,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作者通過唐吉可德這樣一個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的時代的看法。

歷史的反思

從小說最後唐吉可德的遺囑中,其實就很好的表現了作者的看法:

一是過去付給桑丘的一筆錢,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給他用,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做事忠實;

二是遺產全部歸甥女,但如果嫁人時,那個人要讀過騎士文學,就不要嫁給這樣的人,遺產全部收回,撥給宗教充做宣傳費用;

三是向以他為題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寫出了這部荒唐的書,自己為此有良心負擔。

看似魔幻的現實主義

書中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是歐洲最早的長篇現實主義小說之一。

從人物的設定,還是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都比之前的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其長篇小說《堂吉訶德》里,塑造了一個深受「騎士小說」毒害的人物形象,通過主人公堂吉訶德奇異的騎士裝扮,瘋狂的想像,荒唐的「騎士經歷」,辛辣地諷刺了當時大量流行的騎士小說,尖銳地批判了十六世記末十七世紀初西班牙封建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等制度,深刻揭露了貴族們的荒淫無恥,官僚衙門的貪污納賄等現象,也反映了社會底層民眾的苦難,表現了鮮明的人文主義思想。


《唐吉訶德》被認為是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1547-1616年)的代表作,在我眼裡就是他唯一的作品,我還真不知道他還有什麼其他文學作品,有朋友知道的話,可以留言讓我見識一下。

早年的時候,我對主人公堂吉訶德還是挺佩服的,有著哪種「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堅韌勁,儘管做的事情很稀奇古怪,相當不合時宜。但他對騎士生涯的始終不渝的堅持,卻有一種類似「工匠精神」般的光輝——我做我喜歡做的事情,並要把它做好。

就唐吉坷德這個人物形象來說,儘管很low,很「逆時代」。但是,他的行為畢竟沒有對整體社會秩序造成破壞,騎著瘦馬沖入羊群、舉著長矛衝擊風車……那算不上什麼大事。既然他沒有傷害到別人,那麼他做自己也是挺好的,僅僅是這個世界多一個怪老頭。

為什麼說《堂吉訶德》會是反騎士的小說呢?除了唐吉坷德的騎士血統,能夠讓他被認定為一名騎士之外,其他事務全部充斥著「反騎士」。

一套陳舊破爛的盔甲,雖然勉強可穿,卻不能體現騎士的雄壯;一匹瘦弱的老馬,這是莫大的諷刺,騎士的坐騎是體現騎士威武的必備品;一個村姑被想像成愛情對象,騎士宮廷的愛情就這麼掉價了……或許還不能忘記那個跟班——農民桑丘·潘沙,作為騎士堂吉訶德的扈從,主僕間盡說些牛頭不對馬嘴的事情。

總而言之,他們的人設和道具,讓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和美德,成為一種令人可笑的東西。唐吉坷德把自己看成一名「流浪武士」,尋常的田園風光、平淡的日常動作,都會在他的幻想之下,變成展示騎士精神的恢弘舞台。不斷在「冒險」的唐吉坷德,在旁人眼裡是如此的可悲,又如此的滑稽,甚至連他蠢笨的扈從桑丘·潘沙都看不下去。

騎士的榮譽已經躺在歷史之中,堂吉訶德的騎士之旅註定是復古式的表演,而不會具有實質性的時代意義。

了解《堂吉訶德》這部騎士文學巨著,我們必須要了解塞萬提斯的人生經歷,作者年輕的時候參加過地中海的勒班陀海戰,這場大海戰歐洲聯軍戰勝奧斯曼帝國艦隊。

作者經歷那種「基督戰士」或者騎士的榮譽時刻,但是戰後他卻遭遇種種人生的失落,就像從高峰跌落到谷地。他的《堂吉訶德》的背景就在於此,騎士時代已經過去,古典的騎士精神已經不切實際。

《堂吉訶德》一出版,就被認為是「戲劇性騎士文學」的新標杆。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作者塞萬提斯在文字中,依然透露出對騎士精神那真摯而純粹的熱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