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海外留學生,英國國際教育戰略在簽證政策、獎學金計劃、大學錄取標準等多個方面做出了調整。英國留學新政對中國學生而言是利好嗎?

2019年3月16日英國教育部與英國國際貿易部共同發佈《國際教育戰略》,這份文件將中國列爲英國發展留學業務的重點區域之一。結合戰略內容和現實舉措,可以看出新政對中國學生的影響。

留英工作有戲嗎?

《國際教育戰略》中提出,留英碩士學位獲得者將延長6個月簽證(post-study leave),對博士學位獲得者將延長12個月,延長停留時間可用於找工作。

看上去挺美,但與十幾年前相比還是縮水了。

我在英國留學的2003年至2004年,PSW(post-study work)簽證在蘇格蘭地區是兩年,在英格蘭、威爾士是一年。我畢業後留在蘇格蘭工作,並很快申請到了工作許可(work permit)。

隨着2008年英國經濟危機的惡化,從2010年開始,英國內務部力主修改移民法案,限制歐盟之外人員在英國工作。根據新的移民法規定,從2012年起全面關閉PSW簽證。

PSW簽證的關閉直接導致印度留英市場的崩盤,相比而言,對中國留英市場的影響較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學生的國際就業能力相對較弱。

在就業方面,英國“脫歐”前我們要與大量湧入英國的東歐人競爭,而“脫歐”後,競爭對手又將變成英國人了,難度不相上下。

此次簽證延期的政策並沒有回到21世紀初的水平,對博士畢業生還好,而對碩士畢業生來說,延長半年找工作難度太大,最多隻能滿足參加畢業典禮的時間(一般是畢業當年的12月或來年1月),之後就該回國了。

當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碩士研究生佔比將近70%,因此,簽證新政恐怕是杯水車薪。

英國獎學金多了?

《國際教育戰略》還強調,英國政府將繼續支持包括“志奮領”在內的獎學金項目,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留學英國。

殊不知“志奮領”獎學金在中國區的主要對象是政府官員、國企管理人員等有工作經驗的特殊羣體,在實際申請中,普通學生是很難得到的。

此次“脫歐”,英國政府將支付390億英鎊的“分手費”(Divorce Bill)。對於“小政府、大社會”的英國政治格局而言,這筆費用無異於天文數字。

也就是說,英國政府維持現有的國家級獎學金體量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當前英國使館文化教育處發起的“2019非凡英國獎學金計劃”看似政府行爲,而提供獎學金的都是英國大學。

不過是“化零爲整”,將24個英國高校的現有獎學金各抽取一部分,包了一個60萬英鎊的“大紅包”而已。

而且偏科、冷門專業的獎學金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與過去相比沒有實質性提升。

英國大學offer容易了?

《國際教育戰略》還闡述了國際招生市場的變化,強調英國大學招生遇到的挑戰。言外之意,英國政府希望英國高校能順應市場要求,在學生錄取方面保持原有的優勢地位。

但如何實現呢?

伯明翰大學、劍橋大學等一批英國名校宣佈在中國區本科招生時認可中國高考成績。

當前,英國大學排名前30的名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在中國區的碩士招生已逼近臨界點,特別是商科,人滿爲患。

接受中國高考成績預示着英國高校的招生重點轉向本科階段。

同時,由於“脫歐”帶來的英國高等教育財政恐慌,促使英國大學向中國學生“示好”。

英國高校錄取一箇中國本科生可以“喫三年”,而且,中國學生的財務信譽度很好,學費、住宿費交全款,不像英國或歐盟學生,經常分期付,有的還要貸款、申請助學金。

即便如此,在實操中,有資格憑藉高考成績直接入讀的中國學生還是鳳毛麟角。

雅思成績對中國高中畢業生而言是個巨大考驗,同時,長期在應試教育體制內浸染的中國學生,能否適應英國的教育方式,也是個最現實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