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鑿壁偷光的這個經典故事,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匡衡,他從小就家庭貧窮,甚至影響到了讀書。由於自家沒有油燈,晚上看書的時候就很不方便。剛好他隔壁是個富裕的人家,於是便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晚上藉着這洞裏面透過來的光看書,因此有了“鑿壁偷光”這個故事。

  那麼長大之後的匡衡又怎樣了呢?他這般努力,終究沒有被辜負。最後還當上了宰相,十分受皇帝的寵愛,但是這時的匡衡心已經變了,不僅陷害忠臣,還做下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最後因爲貪污而被貶爲庶民。不得不說,落得這般下場,都是因爲他咎由自取。而這時的他在世人眼裏也是一個壞人的形象,但這些課堂上的老師一般都是不說的。不過並不能因爲這個,就否定他小時候勤學苦讀的品性。

  因爲凡事要一分爲二,客觀地看:1、鑿壁偷光是刻苦學習的反應,我們可以向之學習。2、成年以後的人品差,劣跡,我們不提倡不學習。3、人都有優缺點,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神化。就像孔融讓梨,優點可以學習,但長大的政績和對待父母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其狹隘的人生觀。

  所以,學優防劣,一分爲二。並且“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學習匡衡勤奮的品德,不要學習他爲官貪腐的處世之道,而這也是爲什麼匡衡一直存在於教科書之中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