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後,鄰居把匡衡怎麼樣了?爲何老師不說?

  中國古代的典故非常之多,然而在我們小時候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的一些故事。對於這些典故,無非都是一些非常勵志的,說起“鑿壁偷光”,大家或許有些熟悉的陌生感,對於匡衡的一生,其實很多人都不是十分了解。在小時候的匡衡,因爲家中窮破,而且在古代的晚上自然沒有電燈之類的科技物品,對於一根蠟燭,匡衡的家中也是在晚上不敢隨便點燃的。所以匡衡爲了能夠好好讀書,最後在自己家中的牆上,鑿了一個洞,利用隔壁家中的燈光,然後奮發讀書。

  然而這個鄰居可不是一般的富有,家中在晚上用蠟燭照的也燈火通明,所以匡衡纔想着借用鄰居家裏的光,然後自己讀書。可是鄰居也不是什麼善類,生平也十分討厭那些貧窮的人,這似乎在當代也有這種典型,不過在古代的那些富人更是看不起一些窮人,而且匡衡鑿開這麼一個洞,自然也是讓鄰居有所發現的,那麼這個看不起窮人的鄰居,最後把匡衡怎麼樣了呢?

  匡衡也並不是直接在自己的家中鑿開一個小洞的,而是在早上先和鄰居去商量,如果鄰居願意讓匡衡在他們家的屋檐下讀書,這自然是最好不過的,然而面對看不起窮人的鄰居,壓根沒有同情匡衡,反而惡語相向。然後到了晚上,匡衡就有了“鑿壁偷光”的想法,並且等到鄰居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在自己家的牆上鑿開了一個洞口。但是沒多久,鄰居發現之後更是嚷嚷着要告官,認爲匡衡的這種做法是偷竊行爲。

  這件事情鬧得越來越大,讓旁邊的一些鄰居看的於心不忍。並且認爲這匡衡只是在自己的家中鑿洞,所以根本算不上小偷。最後經過這些鄰居的勸說,富人也是放過了匡衡。並且讓匡衡將這個洞給堵上!然而匡衡當時的書也快要讀完了,這個時候堵上豈不是意味着又不能好好讀書了嗎?匡衡回家後,自然也沒有理會,並且在晚上依然藉着隔壁鄰居家中的燈光讀書,但是這位富人鄰居也十分小心眼,等到晚上的時候自己想要睡覺的時候,就直接把蠟燭全部熄滅,讓匡衡沒有了燈光。

  所以匡衡又開始跑到院子裏面藉着月亮所照射出來的微弱月光,硬生生的將自己的書全部讀完。後來爲了讀書,又跑到附近一個大戶人家,因爲他們家有着很多書籍,所以匡衡跑去給他們家幹活去,並且報酬就是讓這戶人家將他們家中的書籍借給匡衡看,不過這戶人家並不像那位富人蠻不講理,最後答應了匡衡。

  說到這裏,爲何匡衡在自己家的牆壁上鑿開一個洞後,鄰居對匡衡的這件事,歷史老師不會講呢?很簡單,兩個原因,因爲後來的匡衡雖然當了漢元帝的丞相,但是因爲“偷地”,被貶爲庶民,這不是很光彩的事情!第二,鄰居這樣的做法,只有負面的說詞,所以老師自然不會爲了一個“鑿壁偷光”,讓更多人知道哪些“醜陋的嘴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