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准备要领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的研究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而能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应自拉斯威尔(Harold. D. Lasswell)与赖纳(Daniel Lerner)两人于1951年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The Policy Sciences: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ope and Method)一书,被视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里程碑,发展至21世纪的今日,公共政策的学术理论,从早期经济分析到政策形成,直至当代重视政治经济的互动,所累积的知识相当的丰硕,这对初学者期待能够快速学习,以准备参加各项公职,确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以政策过程的理论发展或研究途径,学者之间存有「阶段论」与「反阶段论」的争辩,在1970年代以前阶段论比较盛行;然而之后反阶段论则被较多的学者所主张,也是高考命题趋势,兹加以说明如下:

一、阶段论:

意指政策过程乃是「理性的过程」,此论属传统途径,又称「教科书途径 」。我国学者吴定教授提出公共政策的发展顺序为「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五个阶段。

二、反阶段论:

反阶段论者认为,政策过程即是「政治的过程」,现实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公共问题也不容易界定,阶段论的思考并不符实际的政策现象,而成为当今高考命题之趋势,诸如:「党派协商互动的渐进主义决策模式」、「利益团体彼此斗争的多元主义决策模式」、「大型利益团体与社会互动的统合主义决策模式」、「不按牌理出牌的无政府状态的垃圾桶主义决策模式」、「倡议联盟」、「政策窗口」、「政策网路」等议题。

由于公共政策是一门应用性的学问,就如Easton曾对公共政策下了一个简洁且常被引用的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深入去了解一下这个定义,我们毫无疑问地发现,公共政策的命题趋势必然朝向当今时事公共议题之应用与解释,诸如:「一例一休争议」、「核四是否重启问题」、「同志婚姻合法化议题」、「解决出生率下降及少子化问题」、「解决『双低』问题的政策工具」、「年金改革问题」等。

最后,祝各位考生,能随时维持前瞻性愿景,并将愿景化约成行动纲领,落实执行力,方向正确不怕路途遥远 !祝福同学金榜题名!

转至:公职王

↓↓↓↓

050709-a-week-landingpage4_1_orig.p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