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出生之後,我一直奉行著「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的原則教養,堅持不跑在學校前面,放手讓她在學校自己學,回家快樂玩。

幾年前有次看到李國修受訪,主題就是「孩子,我就是要你功課爛」。當時心裡的第一個想法是,「啊,被別人搶先了~」。接下來才是,「這人真棒,說出我心裡的話!」

沒辦法,誰叫我年紀比他輕,孩子比他小,我雖然一直有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的念頭,但這種事總得做到一個階段才能夠有料可說,講起話來才比較大聲,而且有憑有據吧?

既然有名人幫我說出心聲,這個主題我當然就不寫了,省得有抄襲的嫌疑。(而且孩子都幾歲了,管他什麼起跑點不起跑點,該輸的也輸得差不多了)

可是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選擇「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上」這個想法不但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輸在起跑點

一開始會有要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想法,是因為不希望他們被成績束縛,為了贏得眼前的勝利而失去了往後一生的動力。

脫離學生身分之後,開始發揮十幾年來努力學習、蓄養的能量,為家庭、社會、甚至人類服務的「人生中後段」這幾十年的歲月,才是人生真正的賽場~不斷與過往的自己比賽,讓自己發光發熱,期許自己活得有價值。

可是以考試為手段、文憑為目的、打敗身邊同學以求脫穎而出的成長過程,卻提早耗盡了人生的燃料。熬夜傷身體,近視為常態,終於解脫多年積壓的不能自主,進入真正該發揮所學的階段時,卻往往不知道熱情何在,或者身體不堪負荷、提早垮台~贏在起跑點,卻迷失在終點。

 

我從小就很少拿第一名,大部分就只是前五名,高中處一堆天才當中,更完全安於不知名次為何物的平凡。我很幸運地有個受新式教育的老師媽媽,小時候只有為我事前準備,卻沒有逼我拿第一名或和別人比。我對和別人競爭這件事沒什麼印象,似乎每次考試想的只是準備好了沒?考卷發回後想的是為什麼會錯?而最後這個考試成績就是我獲得的排名,根本不記得去探聽別人怎麼做、或下次要打敗誰這種事。

一直到田田三年級時,跟我提到班上有個小女生每次都來探聽她考試得幾分、一直要跟她比較,讓她很不舒服。我才忽然「發現」原來有這種人存在,而且很小就存在了(為避免大家做出亞洲人愛比較的猜測,先聲明這個小女生是個道地的美國白人)。

對我而言,考試不就是衡量自己學習成果的手段嗎?和隔壁同學有什麼關係啊?

而且今天我贏了,就表示有人輸了,如果贏了值得開心、輸了就要難過,那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到底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雖然不願意和別人比,但是在大環境以及父親的反向激勵之下,從小我一直覺得不去念大學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顯示為一個很無知的小女子)。父親總是大聲斥責:「考不上就去當女工!」雖然我根本搞不清楚女工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究竟有什麼不好?但是父親那種不容質疑的語氣,就是讓我深深覺得我這輩子絕對不能去當女工…

(結果來美國才發現,這裡有技術的工人薪水可高了…

總之,即使不以打敗他人為目的,也必須祈求聯考完能順利解脫。為了得到那把通往自由的鑰匙,甘願犧牲睡眠、在原該自我追尋的歲月中,每天浸泡在沒有生命的知識死水中,青春只剩下外殼,靈魂早已老去。到了大學之後,終於有了選擇的自由,卻失去對知識追求的熱情與動力,只能默默等待軀體追上靈魂的年歲。

反之,我家那位玩到要重考的大將軍,卻在大學找到讓他充滿熱情的學習動力(還一邊繼續玩!),一路念到博士,樂此不疲。

所以,在教養孩子上,我們很一致地同意,不需要贏在起跑點。

 

@孩子,我要你在終點微笑

然而我沒想通的是:不需要贏在起跑點,卻也不代表要輸在起跑點啊!

自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困在學校系統的框架之下思考,無論是公立學校或是私立學校都一樣~私校雖然教學進度快,但是公立學校的學生也會慢慢趕上~我不想讓孩子上學覺得無聊、浪費時間重複學習,所以不願意在家先偷跑。

可是如果是在家自學,沒有州政府的各年級教學進度,就沒有所謂的「揠苗助長」,也沒有所謂的「起跑點」,更沒有考試成績比較,哪來的輸在起跑點上?

我寧可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卻沒想過如果孩子本來就跑得很快呢?

每個孩子的步伐大小都不同,如果不是考試一道一道地畫下界線,又哪來的比較與輸贏呢?

我認識許多從小自學的孩子,由最了解孩子的媽媽指導,知道孩子的長處與短處,從小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學習,學習是連續的,不需要追趕/困在年級進度,不會有暑假過後忘記重來的問題。(所以暑假作業對於學校老師很重要啊,不然要花很長的時間複習上學期學過的東西耶)

沒有一個孩子是十項全能的,每個人成熟的時間點都不一樣,會了就繼續前進,不會就學慢一點,甚至放到一邊,明年、後年再來。如果一直學不會,表示根本不是他的菜,這輩子不會拿來當謀生工具,誰說一定要五育均衡人生才完美?

重點根本不是起跑點,而是終點!

無論是自學或上學,隨時調整腳步,觀察並配合孩子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協助,如果資質太好,在學校被拖住了,不要強迫孩子「學習等待」,想辦法提供他不同的學習環境,如果沒辦法改變,至少努力不讓他缺乏挑戰。至於在學校落後的孩子?要擔心的不是追不上進度,而是和別人比較之下失去自信,父母要做的是試著幫助他找出興趣與特長。

讓孩子發自內心,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追求卓越;不是享受每一階段的成功,而是享受沿途努力的過程;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到、所以我要做得更好,那種踩在別人頭上的勝利;而是盡情發揮自己的力量~向前面的人學習、對身邊的夥伴付出關懷、向後面需要幫助的人伸出雙手~讓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刻走到人生的盡頭,都能毫無遺憾。

孩子,我不要你輸在起跑點,也不要你贏在終點。我要你走到終點時,臉上依然有微笑。

 

寫於2015.02.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