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清華 張麗

  4月1日,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正式掛牌成立兩週年。作爲全國自貿區中唯一一個以鐵路港爲核心的自貿片區和中歐班列(成都)的地點,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堅守打造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定位,創新提升內陸鐵路港貿易便利化水平,高質量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加速拓展網絡佈局

  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始終堅持以提升物流通達能力和運行效率爲關鍵,依託成都國際班列的穩定開行和運營能力的提升,加速拓展網絡佈局,紮實推動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蓉歐樞紐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018年,成都國際班列年度開行2619列,其中中歐班列(成都)開行1591列,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第一,同比增長85%,不僅是開行量的引領,中歐班列(成都)西向歐洲腹地不斷駛入縱深,國際國內物流“兩張網”也不斷加密,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境外站點數拓展至24個,國內“蓉歐+”互聯互通直達班列覆蓋沿海、沿邊城市14個,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全方位打通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流域經濟帶鐵水、鐵海、公鐵多式聯運通道。

  西向新開通至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德國不來梅、白俄羅斯佈列斯特直達班列,並打通德國漢堡經里加到成都的國際海鐵聯運通道。南向穩定開行“蓉歐+”東盟國際海鐵聯運通道和跨洲際國際鐵路聯運通道班列,先後開通欽州、憑祥、廣州三條線路,構建南向跨區域聯運一體化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北向推動俄羅斯班列往返開行,促進木材、紙漿、肉類、整車等運貿一體化發展,現已成爲中國內陸往返俄羅斯最密集的貿易通道。東向則與上海、天津、寧波、青島、日照等港口合作,構建輻射日韓以及歐美跨洲際的海鐵聯運通道。

  據統計,2018年成都創新開行的中俄貿易定製化班列,助力四川蔬菜、雲南茶葉、“成都造”整車、服裝、鞋帽、箱包等開拓俄羅斯市場,同時也把俄羅斯的木材、糖果、紙漿等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帶動貿易額增長約13億元。同時,與宜賓、瀘州實現鐵水聯運,與攀枝花、涼山等地建立蓉歐班列基地,僅2018年中歐班列(成都)就帶動川內逾200億元貨物進出口。成都國際鐵路港作爲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的產業聚集效應進一步凸顯。

  改革試驗任務取得新突破

  以改革促發展,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掛牌成立兩週年來,深入推進多項改革實驗任務和重點改革任務,已累計形成改革成果案例54項,多式聯運“一單制”和集拼集運上報國務院部際聯席會,有望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另有多式聯運“一單制”、路地合作、郵政通訊地址作爲企業註冊登記地址3項案例在全省複製推廣。

  “以前進口100臺高檔汽車,我們就需要全額支付上億元的資金,而有了多式聯運提單後,只用2000萬元左右的資金就可以完成預付,極大地減少了資金佔用,降低了國際貿易風險。”成都蓉貿攬馳平行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鄭成歡表示,多式聯運“一單制”給企業帶來了看得見的紅利,初步估計,國際貿易成本降低一至兩成。

  自2017年4月國內首張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提單誕生於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以來,多式聯運“一單制”深入推進,截至目前共簽發多式聯運提單近1500單,服務品類拓展到了平行進口汽車、木材和紅酒等領域,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鐵總、最高院等7部委專題調研青白江“一單制”改革經驗。

  國際班列通關便利化也取得新突破,獲批成都海關與波蘭羅茲海關佈局開展“報關數據提前交換試點”合作,已明確數據交換標準、範圍,成爲全國首個開展關際合作內陸自貿區。

  2019年2月,中歐安智貿大會第32次工作組會議通過了中歐班列(成都—波蘭羅茲)線路及相關企業納入“安智貿”試點,試點企業將享受互認國家或地區海關提供的通關便利措施,進一步提高了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水平。

  全國首創以海鐵聯運方式開展整車進口,順利打通“迪拜—欽州—成都”海鐵聯運線路,從北美、中東地區進口整車,搭建起了西部地區向東開放的新橋樑,物流成本與傳統海港清關、公路分撥模式基本持平,在通關時效性方面較傳統模式壓縮近20%,打破平行進口車在沿海地區集散的傳統模式,實現了整車貿易集散功能向內陸口岸的轉移。

  供應鏈金融創新加快推進。自貿區內首家內資融資租賃公司,成都惠融公司獲批開展融資租賃服務試點。

  “自誕生之初,四川青白江自貿試驗區就被賦予了改革、創新與開放的使命。”青白江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積極探索,加強統籌謀劃,以自貿區發展引領開放改革,樹立內陸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國際合作標杆,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新引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