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7日每週一至週五晚十點,《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將連續播出十期節目。黃渤、秦海璐、馮遠徵、奚美娟、吳君如、蔣雯麗、段奕宏、趙立新、王千源、王慶祥和易烊千璽十一位表演者將作為嘉賓先後登陸十期節目,與周迅對談,分享表演心得,共同打造新時代「表演課」,樹立新時代文藝標杆。演員周迅將與十一位演員對談「表演那些事兒」,分享表演心得,探尋表演初心,合力打造一檔關乎「表演與藝術」的「走心」節目。

非表演科班出身的周迅經過二十年片場的打磨,憑藉精妙的演技和踏實的敬業精神獲得了極佳的觀眾口碑和業內人緣。而在越來越多的與年輕演員的合作中,她切身感受到新生代演員對於表演經驗的渴求,以及表演藝術傳承的重要性。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攜手周迅,共同發起這一系列特別節目正值此契機。

作為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表演文化傳承系列特別節目《表演者言》的重要參與者,周迅將在十期節目中分別對談十一位表演者,他們中包括周迅多年的好友,也包括資深的表演藝術家,還包括剛剛進入演藝圈的「00後」人氣小生。儘管官方尚未公佈正式的嘉賓名單,但從暗含玄機的定檔海報中,有心者不難看出端倪。老、中、青三代演員會聚一堂,面對「表演者」這個共同的話題,他們之間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旨在邀請表演方面有成就、有感言的演員以最樸素的心、最簡單的話一起來交流和分享在電影與生活中所獲得的創作經驗。而周迅作為重要參與者,領銜對談十一位演員座上客。

在《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中,演員們第一次直白、坦誠、不加修飾地出現在熒屏之上,傳遞作為表演者的「刻骨心得」與「工匠精神」,以他們「獨善其身」的不變之姿態應對當下「萬變」之百態天下。

表演是什麼?表演者是什麼?面對這樣的終極問題,十二位表演者各執「一詞」。他們中有人說起自己的實感:「不懂得表演時,演得最好,後來怎麼演都演不出來了。」「當演員是體力活。當喜劇演員更需要喫得飽、睡得好。」

也有人談起自己的追求:「最基本的東西就是真聽、真看、真感受。」「事業和飯碗是兩回事,要對得起我是演員。」還有人講到了自己的擔當與堅守:「他用生命去看,你用生命去演」 「無論是讚譽還是吐槽,我都要先清楚,我是一個職業演員,得戳住,得站住。」他們是表演者,他們也是「金句」締造者,而這些「金句」並非遣詞造句之物,實則是他們作為表演者多年來的從業內心真言。

自古以來,文藝界就有著師徒傳承的傳統,而在如今時代,文藝界的傳承精神如何在表演者身上得以完美體現?有「顏」更有「言」的《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以切實的分享和幫助取代指責和批判,以坦誠的互動建立信任和尊重,用開放包容的姿態映照表演文化,實現了從技法到理念,從思維到態度的無私分享。

《表演者言》將於CCTV6電影頻道週一至週五晚十點檔播出,敬請期待。這裡沒有明星,只有表演者。十二位演員,為表演者「言」。在這樣一個為新生代演員和熱愛文藝的觀眾打造的文化平臺之上,「德藝雙馨」將無限漸進現實,而越來越多的青年演員乃至文藝工作者將成長為未來的表演生力軍。

《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搭建起了演員與演員之間、演員與電影之間、演員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橋樑,將「表演者們」的寶貴經驗傳承下去,也實現了對於他們求實砥礪、包容昂揚的精神追求的充分表達,必將引發行業與大眾的超高關注和一致認可。

十二位表演者以分享為初衷,以建言為使命,勢必為業界與觀眾奉上一道別具一格的精神盛宴。《今日影評·表演者言》旨在新的時期下,適應觀眾新的文化需求,將更好地藝術作品帶給觀眾,照亮這個時代的生活與精神,打上這個時代的烙印。


「演員」「演藝圈」永遠是熱點話題,一觸即發,周迅的疑問是觀眾之問,也是老演員的共同之問,這道題只有行業能解答,也只有通過青年演員的實際行動來化解。

去年,周迅在節目《表演者言》的啟動儀式上坦言演藝圈的環境在變糟糕,這引發了一眾網友的共鳴。周迅回憶說自己剛開始演戲那會兒,進入電影劇組的時候都要在門口吸一口氣纔敢進去,劇組很安靜,甚至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從影二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劇組工作環境讓她感到詫異,「短短的十幾年,怎麼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周迅之問,也是中國億萬觀眾之問。不知從哪個節點開始,電視劇的感覺變了,演員不認識了,老演員不太常參演了……想必這是每一個觀眾的共同感受。

周迅作為《今日影評》的演員大使,同時也擔任了《表演者言》的節目企劃。對於這個欄目的初衷,周迅說因為演員是影視行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個職業需要傳承,需要上一輩人給下一輩人傳授規矩。另外,周迅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沒人教」,這也是她的出發點之一。

周迅的幾番話並沒有直指某個羣體或說某位演員,但是網友們卻自有理解,矛頭大多指向當紅的「小鮮肉」們。

網友們用詞難聽,粉絲忙著辯護。周迅本是感慨卻煽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可謂一觸即發。年輕演員到底要為演藝圈環境變差擔負幾成責任?

「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學習機會越來越少。」

青年演員劉昊然也聞「迅」來了現場,旁邊坐著前輩周迅,劉昊然顯得有點緊張,同周迅一樣,兩人都是16歲出道,當主持人提到「小鮮肉」這個頭銜時,劉昊然說更希望大家叫我們「青年演員」 並且坦言說青年演員很容易受到大家的批評。

儘管如此,劉昊然還是表示坦然接受,因為畢竟年輕閱歷不足,會讓觀眾覺得演技欠佳。但是除此之外,劉昊然等青年演員面臨的「沒人教」的困惑卻更讓他們犯難,劉昊然坦白說自己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幾乎越來越多,但是學習機會越來越少,沒有人教你怎麼去做,只能是自己摸索。

相比之下,周迅說自己當時所處的工作環境雖嚴厲卻能學到很多,片場大家都很專心安靜的演戲,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前輩是如何塑造一個角色的。

(周迅主演電視劇《紅高粱》劇照)

而現在,周迅說片場很嘈雜,很難靜下心來,她現場問年輕演員知不知道現場不能隨意講話,卻被告知根本沒人教這種規矩。

「不知者不怪」周迅說年輕人確實需要一個發聲的地方,因為有些事他們真的不知道。

年輕人的「不知」雖讓人感到心寒,不過行業的現狀卻更令人憂心。所謂各行各業都需要傳承,前輩樹立的規矩需要後輩一代代人的接班,而現在這根紐帶似乎不那麼強韌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仍然有眾多的年輕一代演員急切的渴望成長,渴望前輩的教導,可惜連軸轉的工作讓他們沒有時間學習,只能憑著自己的理解抑或是天賦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角色。

劉昊然對在表達觀點時顯得很急切,或許是前輩的一番話讓他感同身受,亦或許是年輕的一代渴望找尋「導師」來點撥自己。儘管有許多的青年演員都在努力證明自己,但是對於「小鮮肉」的鄙夷卻從未停止,到底是演藝圈改變了年輕演員還是年輕演員顛覆了演藝圈?

演藝圈風氣之變,年輕演員全背鍋?

老輩藝術家批評某些青年演員愛耍大牌、不肯喫苦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因為個別人行為欠妥,青年演員也背負上了很多罵名,有些觀眾態度堅決的直言說:「鮮肉演員我們欣賞不來。」

青年演員雖爭議不斷、也有人做出「耍大牌」等令人厭煩的舉動,但拋開某些演員其自身的原因,資本力量或許是才造成演藝圈風氣改變的最重要原因,而所謂的明星偶像更像是一隻提線木偶,被人牽制手腳,王冠要戴,污水要收。

作為演藝圈的新生力量,年輕演員飽受質疑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實力不夠卻佔據眾多資源。無論電影、電視劇,基本一打開年輕演員就佔據了一半的戲份,並且他們的演技也飽受詬病,像是一些經典人物和傳奇故事,青年演員塑造起來就缺乏一定的積澱,讓觀眾覺得齣戲或是可惜。但是,觀眾市場的年輕化以及網路視頻平臺的大規模開發,使得製片方狂熱追逐自帶流量的年輕人氣演員,而一些老演員因為缺乏話題和爆點慢慢淡出、退居二線。

粉絲太瘋狂,炒作惹人煩。青年演員不少都有大量追隨者,尤其是近兩年粉絲稚童化使得一批還「不諳世事」的孩子進入追星的道路,因為缺乏社會經驗、不成熟的他們往往做出一些驚人舉動,或是經常的為了自家idol展開罵戰,這些都給偶像本身增添了不少負面印象,很難獲得路人好感。

另外,網路環境的去中心化使得人人都成為了信息的發布者,總是有一堆「xxx太過拚命惹人心疼」「xxx發燒39度堅持拍戲」等這樣的宣傳炒作,本該是演員的職責卻被放大成和「你知道我的偶像有多努力嗎」一樣令人尷尬的橋段。演技好壞,觀眾大部分還是有目共睹的,憑著宣傳炒作而引人關注的青年演員即使實力不差,在觀眾心裡卻已經是負分。

獲得與自身實力不符合的獎項。頻頻有青年演員戰勝老一輩拿到「最佳男/女主角」等獎項,對於演技本身就飽受質疑的青年演員們在頭頂這樣的光環自然招來路人黑,於是「不公平」、「黑幕」等反對聲音此起彼伏,簡直是 「黑上加黑」。

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作品。

作品為王。作品永遠是觀眾對於一個演員評判的標準,但是在拍攝「效率」如此高的今天,很少再有人能拿出眾多的時間來揣摩體會角色,作品也很難達到觀眾滿意的水準。上面也提到連環不休的工作使得演員們沒時間思考和學習。難道演員們沒有這種意識嗎?肯定有的,只不過力不從心或者無心去做,演藝圈變動大,新人層出不窮,要想保住名利就要當好一個「打工者」。

另外,青年演員選片缺乏經驗經常「掉坑」,比如參演的改編劇自開拍前就背負「抄襲」罵名,無釐頭劇情讓觀眾摸不著頭腦,腦殘人設自毀形象……這些無疑都是在給自己「抹黑」。

對於外界的質疑和前輩們的點撥,想必不少青年演員也都聽進耳裏放到心裡,年輕的一代終歸是中國影視事業的接班人,許多「老」演員也常說需要給他們成長與進步的空間。

演藝圈環境變了,時代也變了,青年演員羣體不該也承擔不起這樣的指控,周迅的疑問十年過後也未必有人能給出全面的作答,劉昊然期望「小鮮肉」到「青年演員」的質變想必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不過好在有人發問、有人祈願、有人進步。


《演員的誕生》不好看,太假了!!!

《表演者言》內容好,接地氣!!!點贊??????


你好,謝謝邀請。你說的這個節目我沒有聽說過,有機會看了再回答你,現在身在外地,不好意思,謝謝您的邀請。希望您能關注我,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再次感謝邀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