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擅長判斷哪些角色比較適合我……」

  這句話出自演什麼像什麼的阿爾·帕西諾之口,而這番話實在令人吃驚。因爲他不但可以被稱爲好萊塢最好的男演員之一、從《教父》(The Godfather)伊始至今,將近50年的時間裏,帕西諾仍然堅持待在演藝圈裏,他還沒打算退休……

  而這50年來,他可是因爲自己的差勁眼光,弄丟了很多登門敲鈴的好機會

  1、阿爾·帕西諾《教父》揚名立萬,卻錯失《星球大戰》。

  在1974年的《教父2》之後,帕西諾正式成爲了好萊塢垂涎欲滴的獵物。這個年輕人才30出頭,擁有意大利人的熱情與舞臺經驗的冷靜,每部電影都想邀請他成爲最佳男主角。

  而在1977年這個影史永難忘懷的一年裏,34歲的帕西諾,他「獨特」的眼光勢必看向了與大家不同的方向:那一年全世界都望着外太空。

  而帕西諾就這樣放棄了兩個可以在30歲階段就成爲口碑票房雙料天王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都跟外星人有很大的關係。

  「《星球大戰》曾經是我的。」沒錯,就是那個《星球大戰》。

  對當年的好萊塢來說,兩部帕西諾擔綱的《教父》電影已經證明他的票房實力,但受到《教父》黑幫史詩的氛圍影響,往後帕西諾接演的電影也都多半偏向史實時代劇:

  包括1973年根據揭發紐約警局腐敗真相的臥底刑警自傳而改編的《衝突》,或是1975年根據《生活雜誌》裏一篇搶匪要脅銀行人質的文章而改編的《熱天午後》。但是帕西諾的潛力應該可以在更多題材上發揮,包括那些動作或驚悚類型電影。

  於是大膽的年輕獨立製片家喬治·盧卡斯找上了門,希望帕西諾來飾演一位星際走私客。他不用揮舞那些會發光的長劍,只要向西部牛仔一樣拔槍射擊就好──而帕西諾可是很懂如何開槍。

  2、帕西諾放棄「韓索羅」竟因看不懂劇本。

  但是對帕西諾而言,是否飾演韓索羅似乎不是一個簡單的抉擇。

  他對飾演走私客完全沒有問題,畢竟駕駛看起來怪怪的白色圓盤太空船、與駕駛有八匹馬的白色蓬車沒什麼兩樣,問題在於……根據帕西諾的說法:

  「……我根本看不懂《星球大戰》的劇本。」

  「那個時候什麼鬼機會都來找我,因爲我演了《教父》,因此電影公司根本就不管我適不適合這個角色,不管我能不能詮釋這個角色,」

  帕西諾被這個有着神祕力量、太空船、還外加幾抹西部牛仔片色彩的故事給弄昏頭了,「我讀了《星球大戰》的劇本,而我記得完全搞不懂劇情。」

  就這樣,韓索羅這個角色遂讓給了小帕西諾2歲的哈里森·福特。

  有趣的是,其實福特也對韓索羅一點興趣都沒有,他會接受演出,一來爲錢──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而他的演藝事業不順,還得中斷演員工作去做木工;二來因爲雖然韓索羅看起來怪怪的,但至少這種角色在70年代一堆跟風片裏看來還蠻特別的。

  於是,一個工作多到接不完的當紅炸子雞,就這樣把全世界最偉大科幻電影的重要角色,讓給了一個沒工作只好當木工的年輕爸爸。

  日後,帕西諾對捨棄韓索羅這件事,只有痛心能夠形容:「這是我犯下的第一個大錯誤。」

  3、擦肩而過的影史經典:《第三類接觸》&《天堂之日》。

  帕西諾別傷心,其實拒絕飾演韓索羅的天王巨星有一大票。

  但是帕西諾在1977年放棄的另一個機會,就真的是太可惜了: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第三類接觸》。

  在一炮而紅、而且讓鯊魚遭受千古罵名至今的大熱電影《大白鯊》之後,史匹柏導演的下一部電影備受注目。

  他打算開拍籌畫已久的科幻電影《第三類接觸》,這部電影混合了美國軍方的幽浮觀測紀錄、真實的幽浮學家研究與虛構故事,是斯皮爾伯格構思4年的大型科幻電影。

  但問題是,似乎好萊塢的天王們,也紛紛與劇中目睹幽浮降落併爲此着魔的電力工人男主角擦身而過,而阿爾·帕西諾正是其中之一。

  斯蒂夫·麥奎因 (Steve McQueen)、傑克·尼克爾森 (Jack Nicholson)與金·哈克曼等人都放棄了這個角色,但對帕西諾來說,這個角色其實非常適合他,遠比韓索羅還適合。

  男主角在劇中因爲親眼見識到了UFO事件,轉而對於外星人是否存在有着異常的執念,這種執念與其他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朋友與家人格格不入,他因此備感挫折與排斥。

  但是這種逼使他心靈幾近崩潰的瘋魔狀態,在劇終外星人真的降臨時,使劇情達到了令人激動的最高潮──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態度,正與他在《衝突》裏飾演的角色是非常相似的。

  帕西諾生涯中最迷人的幾次演出,有些正是基於主角腹背受敵、親者不信的孤立狀態。對帕西諾而言,像是《第三類接觸》主角這樣爲了外星人而瘋而狂的邊緣角色,恰好是他非常擅長的角色形象。

  但是帕西諾對這些角色原本就無感,當時邀約滿檔的他,更無暇去思考這些角色對他未來的影響有多大──《星球大戰》製作時也不被看好。

  但是沒隔多久,他又錯失了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1978年電影《天堂之日》,而這部電影是他非常有興趣的。

  「我愛泰倫斯馬力克,我愛死這個劇本了。」

  結果呢,他也這樣眼睜睜讓這個機會溜走。後來由理查·基爾(Richard Gere)主演了這部電影,這次機會成爲了基爾在影壇的代表作之一。

  而你知道基爾後來又撿到了哪個帕西諾不要的角色嗎?《漂亮女人》。是的,如果帕西諾演了這兩部電影,那麼理查·基爾是不可能在好萊塢活下來的。

  4、「帕西諾丟掉的角色我們把它撿起來」的大明星。

  帕西諾放棄的電影之多,我們甚至可以說,是他的放棄纔有許多人的今天。他放棄成爲《虎膽龍威》裏的約翰·麥克,「我給了那孩子一份工作。」

  電視演員布魯斯·威利斯因此躍上了電影大銀幕;他放棄成爲《比佛利山超級警探》,而讓喜劇明星艾迪·墨菲成爲80年代票房巨星。

  他甚至放棄成爲《第一滴血》的蘭博,只因他覺得電影裏的暴力程度也許能滿足觀衆,但他對這種極度暴力沒有興趣;他還放棄了《克萊默夫婦》,而讓達斯汀·霍夫曼憑藉本片成爲奧斯卡影帝,爲什麼?

  帕西諾:我挑劇本都是用「聞的」「其實當我收到電影劇本時,我連看都沒看就拒絕了……」

  什麼!這可是導演羅伯特·本頓( Robert Benton )榮獲奧斯卡的最佳劇本啊!而帕西諾沒看劇本的理由,絕對會令你傻眼:「有時候我可以『嗅出』一件事對我有沒有利……而在收到《克萊默夫婦》劇本時,那種感應突然消失了,如果那時有感應的話多好啊… …」

  哇喔,演技之神也太依賴自己的直覺了吧,「用嗅的」聽起來跟用擲筊的差不多啊!而不妙的是,看來神的直覺不算是很靈驗啊……

  沒關係,慧根不夠也不要緊。那麼,如果當年保舉你一定要演《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又來邀請你加入他的下一部電影,那總應該答應了吧──那可是《現代啓示錄》啊!

  《現代啓示錄》:後來馬丁·辛接下了帕西諾的角色。「你一講我就知道簽下去會發生什麼事,」這段帕西諾對柯波拉邀約的回答,已經是好萊塢經典,「你會坐在空中的直升機裏指指點點叫我該做什麼,然後我就得乖乖地泡在沼澤裏5 個月。」

  帕西諾已經在《教父》見識到柯波拉慘無人道的執導手法,他很清楚在《現代啓示錄》這部越戰電影裏,會因爲導演的高要求而讓製作過程有多慘就多慘。

  但是帕西諾這段話有一個地方錯了:最終《現代啓示錄》不只拍了5個月,它拍了整整16 個月,幾乎殺死所有參加電影製作的演員們。

  阿爾·帕西諾因爲誤判、忙碌、還有「沒聞清楚」而放棄的電影,有如過江之鯽。

  這些大電影當然不是每片都成功,有些事實上也不適合他──例如《漂亮女人》,帕西諾自己也承認,他並不適合這種風流倜儻的純情大亨角色。

  但是在這些不斷涌上門的機會中,有些角色能讓他狠狠賺上一筆、有些角色是真心貼近他的表演風格、甚至還有他自己一直很想演的角色,這些擦身而過中總是有幾次令帕西諾懊悔終身。

  「我犯下的錯誤都可以開一間錯誤博物館了。」

  但是以上這些,都還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送到帕西諾面前的電影;還有幾部電影,是帕西諾頭腦清醒、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放棄的,這種懊悔當然比機運失之交臂更爲深刻…

  (未完待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