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黑龍江的小魚是一名自閉症患者,跟其他同類病人不同的是,小魚可以跟正常人一樣交流、讀書學習,而且成績優異,即將參加高考,之所以他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離不開媽媽張金玲十多年的無私付出。

在小魚還只有4歲的時候,張金玲就發現他有些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樣,看到電視裏播放自閉症相關的視頻時,她覺得症狀跟自己兒子的特別像,於是帶着孩子到北京檢查。

這一去,孩子就確診了。張金玲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她毫不猶豫選擇了辭職,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像正常人一樣迴歸社會。

在治療一年後,孩子慢慢開始說話,但還是不能正常與人溝通交流。張金玲就帶着他去賣報紙。賣孩子報紙的人特別多,漸漸孩子能開始跟成人交流,但他不跟小孩子交流。於是,媽媽又買了一些玩具去賣,讓他跟小孩子一起交流、玩耍。

爲了不讓孩子失去正常人的交流環境,張金玲讓孩子在正式學校上學,她想着實在不行再將孩子送到自閉症學校。剛開始,孩子也表現出不適應,而且因爲自閉症的孩子還伴有多動的症狀,會影響到別的學生,也會有家長反映,張金玲會私下跟家長們說明情況,並請求理解。

當張金玲回憶起這一切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平靜,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她也堅信孩子考大學應該沒有問題。小魚與正常人已經相差不大了,看來已經逐漸走出了自閉,這也是對媽媽的付出給予的最好回報。

班上的數學老師也誇小魚數學成績非常好,經常考到班級第一,年級前十,甚至非常自信地斷言,這個孩子未來還有上升空間。但願這位老師能夠言中, 小魚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大學,再創佳績。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這一紀念日也是爲了呼籲大家關注多多關心一下自閉症患者,像小魚這樣能夠正常學習生活的情況很少,大部分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甚至有些孩子終生沒有語言能力,嚴重的不能生活自理,需要終生被看護。自閉症早期很容易被家長忽視,錯過了最佳幹預期。

隨着醫學的發展,孤獨症的篩查與確診都有了進一步的依據,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五不”行爲,也就是“不看、不應、不指、不說、不當”的時候,就可以懷疑孩子患有孤獨症,併到專業機構進行篩查確診。早期幹預效果更好,特別是在兩歲之前進行幹預,有孤獨症傾向的孩子發展正常的概率會更大。

得了自閉症的孩子被大家稱爲“來自星星的孩子”,這一稱呼來自電影《星星的孩子》,電影主題也與自閉症兒童有關,因爲這些小天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雖然與周圍人格格不入,但我們仍然可以積極熱情地接納他們,關心他們的存在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