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樹長不壯,該怎麼辦?”眼看地裏的藍莓樹不長個,湘西龍山縣靛房鎮貧困戶秦遠千發了愁,忙打電話向遠在長沙縣路口鎮的“藍莓姐姐”朱和英求助。“保持樹蔸周圍50釐米內沒草,施農家肥。”朱和英給秦遠千支招,並叮囑他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這是朱和英日常工作的一幕。朱和英和她的技術團隊在全省12個市州建立了32個生產基地,合作種植藍莓3萬多畝,通過爲農戶提供種苗、輸送技術,解決30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

記者 李成輝

手把手向農戶傳授藍莓種植技術要領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不僅桃樹,藍莓也開花了。

4月1日,記者來到長沙縣路口鎮明月村藍莓基地,山坡上、田野間,齊腰高的藍莓樹亭亭玉立,樹枝上密密麻麻掛滿了“小燈籠”。這一簇簇的花朵,也預示着今年的大豐收。看着眼前的花兒,基地負責人朱和英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

雨後初晴,但在藍莓基地走上一圈,泥巴還是會裹滿鞋跟。山尖上,朱和英正在向農戶傳授藍莓種植技術要領。“現在花期,要把小苗上的花掐掉,讓其長樹。”朱和英一邊掐花,一邊對周圍的農戶說,小樹要掐花,以後結果也要給其疏果,這樣才能確保藍莓個頭大、味道甜。

這樣手把手傳、幫、帶的場景,不時在基地上演。“疏果、剪枝、除草,可不能小覷,這些事都是精細活,樣樣有訣竅。”朱和英曬出了藍莓種植的技術絕活。

從“猛女”到“藍莓姐姐”

喫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是湖南人的典型性格特徵,而這一性格特徵放在朱和英身上,再適合不過。

2012年,南方的藍莓種植業還是一片空白之時,朱和英就從中嗅到了商機,成爲湖南藍莓種植業第一個喫螃蟹的人。朱和英的這個大膽決定,卻遭到了身邊人的一致嘲笑。朱和英調侃道,他們就說我是猛女,但我看成是一種鼓勵。

把嘲笑當鼓勵的朱和英一頭扎進了基地裏,可是在2013年,她卻遭遇了創業的當頭一棒,連續50多天的高溫乾旱天氣,讓她種植的藍莓樹五成以上枯死。朱和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臉都發黑了,員工背地裏送她個外號“非洲姐姐”。

朱和英沒有氣餒,她請來湖南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當“智囊團”,選育適應長沙土壤、氣候自然條件的藍莓新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3年時間,朱和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2016年基地迎來大豐收,創下了藍莓畝產300公斤的好成績。

帶動全省

2000餘戶農戶增收

“藍莓生長3年可掛果,畝產300公斤以上,4年期藍莓每畝產量可突破400公斤,5年期藍莓產量每畝可達700公斤。”朱和英說,藍莓掛果週期長達50年,市場價可達每公斤160元,一畝地年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產業帶動力極強,“能不能帶動貧困戶一起致富呢?”

“要把技術關鍵點告訴農戶,這樣每一個農戶就是一個技術員,就是一個基地的產業工人,每一個產業工人都是有技術的。”朱和英說,這就是技術推廣,從我們公司的技術推廣到農戶,以後他又可以去教別人,就是以點帶面。

近年來,朱和英帶領技術團隊,在郴州嘉禾、懷化芷江、邵陽城步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合作種植藍莓3萬多畝,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全省2000餘戶農戶增收,固定收入從5000元到3萬元不等。

“現在我慢慢地不停給自己帶來快樂,跟我一起的人也會帶來快樂,帶來幸福感,因爲我把這個產業做好了,就是造福於民了,這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目標。”朱和英語氣堅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