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地球各種自轉公轉,天文望遠鏡還能準確地找到想找的星星?因為地球的自轉公轉是有規律的,天文學家找到這些的規律之後,發明瞭好幾套天球坐標系統,還把它們設置到了天文望遠鏡的電腦程序裏。這樣你只要點點滑鼠、按按按鈕就可以指揮天文望遠鏡找到你想找的星星。當然,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在茫茫夜空中手動來找星,這種情況下,瞭解一下天球坐標系就很必要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腳下的大地叫做地球,當我們望向夜空的時候,會發現點綴著繁星的夜空好像一個巨大穹幕,這就是古人為啥會覺得天是圓的,並用蒼穹來形容它。天文學家們就假想了一個巨大的球形,觀星的人就好像站在球形的中心,

第一套坐標就是以觀測者為基準的,叫做地平坐標系,觀測者頭頂的方向叫天頂,從地平線向天頂的類似緯度的參數叫高度角,從某個方向(比如正北)順時針計算的類似經度的參數叫方位角,這套坐標系可以很好的確定某顆星是否在當地可見(比如高度角太低或者方位角所對應位置有高樓高山等就可能看不到那顆星了),但是對於望遠鏡尋找和跟蹤目標卻不是很方便。

於是就有了第二套坐標——赤道坐標系,它是以地球的極點和赤道為基準的,所以可以很好的根據地球自轉的規律跟蹤星星,簡單的說就是在望遠鏡支架上有一臺小馬達,可以逆著地球自轉方向盯住目標星。

此外還有黃道坐標系、銀道坐標系等,計算星星位置的時候也會考慮地球公轉的效應,需要考慮觀測者所在的經緯度甚至海拔高度,需要修正地球大氣的影響等,可以藉助相關的公式或者程序來計算。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我們對宇宙的觀測幾乎全部依靠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也有光學、射電等區分,以某個電磁波段對宇宙進行觀測。比如哈勃望遠鏡就是可見光和紅外波段觀測宇宙的望遠鏡,而錢德拉望遠鏡則是X射線波段觀測宇宙的望遠鏡,而陸基望遠鏡也是可見光和射電區分,在觀測宇宙的時候,也會受到地球自傳和公轉的幹擾。

地球的公轉變化會引發光行差的幹擾,導致被觀測天體的視位置出現變化,但是這個變化是很小的,但足夠對觀測造成影響。因此大型望遠鏡在觀測的時候都要進行修整,光行差導致的恆星視位置的變化也是有規律的,因為地球的公轉很穩定,偏差值也是穩定的,修正後即可。用天文望遠鏡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天體的位置在哪兒,你總不可能對準望遠鏡到處瞄,這樣是找不到的,需要儀器介入。比如赤道儀,赤緯度盤等,尋星鏡的用途是找肉眼可見的天體,深空天體就要用儀器介入。如果你使用過赤道儀,就知道為什麼地球自轉對觀測會造成影響,赤道儀的使用要將地平軸垂直地面,極軸要與地球自轉平行,這樣就完全模擬了地球的姿態,極軸是指向北天極的。

如果望遠鏡與地球自轉軸、子午面都對齊了,那麼望遠鏡的姿態就和地球是一模一樣的,觀測就可以進行了,需要指出的是,北天極與北極星不是一個東西。


天體相對觀察者當然是運動的,所以周天星辰才會東升西落。觀察過程中,望遠鏡對準的位置當然是需要調整的。只不過,這個運動在越遠的天體上,越是相對靜止,甚至只和地球自轉速度明顯相關,圍繞太陽公轉影響都很細微,更不用說太陽系圍繞銀河核心的公轉了。


一個美女從你身邊走過你眼睛能跟著看,天文學家怎麼就不能以極慢的速度跟著走呢

我說哥,好歹動動手搜下天文臺如何對準觀測目標的好不好……

憑空拍腦門想問題,然後問出來丟人現眼嗎?

星軌圖見過吧?移軸攝影銀河見過吧?


這個問題很不難解答,你座車的時候,往車外望,附近的物體移動得很快,你往遠處望,物體就沒有近處移動得那麼快,越遠移動速度越慢。天文望遠鏡對準天體望,這些天體離我們地球十分搖遠,所以我們可以平穩內心觀察,感覺不出在快速移動。


地球自轉和公轉無時不刻在進行著。地球上的觀測者在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空星辰時,當然會受到天體相對運動的影響,只是這種影響在短時間內並不顯著,所以我們仍然能夠對準天體進行觀察。反過來,這也進一步證明瞭宇宙的浩瀚和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