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是一組以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病理主要表現為小腦蒲肯野細胞的喪失、顆粒層變薄、齒狀核神經元脫失伴膠質變性。多從壯年起病,有遺傳性。初期表現癥狀:①走路猶如喝醉酒(眩暈感)。②動作反應較不靈活,動作的流暢性喪失,提重物有困難。③上下樓梯雙腿不協調,肌肉僵硬,無法精確的完成某些特定動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④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行走時容易撞到牆上或門框上。⑤眼球轉動有障礙,無法快速的轉移目標。⑥辨別距離能力不良,如打不到乒乓球。

中期表現癥狀:①四肢、肌肉不協調感加重,運動失調現象明顯。②無法控制姿勢與步伐,狀似企鵝行走;搖搖晃晃,兩腿微張或剪刀步,無法保持平衡,無法長距離行走,無法跑步,上下樓梯困難,走路時身體無法靈活調整。因此,容易摔跤。③舌頭打結、說話不清楚,寫字有困難,喫東西或喝水時容易被嗆。晚期現象:①說話極不清楚,無法控制音調,甚至無法言語,寫字無法辨認,吞嚥困難。②無法站立,甚至無法坐起,需靠輪椅代步,或臥牀在牀,生活無法自理。③如果大腦或周圍神經受到波及,則病人智力會受到影響。目前已非罕見病。迄今,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亦無有效的治療措施。 

1、山萸肉12克,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肉桂9克,何首烏9克,補骨脂12克,巴戟天30克,熟地15克,枸杞子12克,菟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山藥9克,茯苓9克,枸杞子12克,巴戟天30克,龜板30克,黃精12克,遠志9克。水煎服,每日l劑。

  3、取腎俞、風池、三陰交、太溪、命門、肝俞、足三里穴針刺,用補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4、取頸2~7夾脊穴,用艾條溫和灸30分鐘,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