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適合發展什麼工業與其資源稟賦、工業基礎、市場條件和政策等有關,東北三省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均有發展輕工業的條件、基礎和優勢,但能否成為主導產業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其實,工業發展也是有規律。從世界工業的發展趨勢和規律來看,一般由輕紡工業發軔,隨著資本的積累逐漸轉向重化工業,進而向高技術產業發展。

從歷史來看東北三省輕工業發展基礎和水平在全國也居於重要地位,出現了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輕工知名品牌,包括電視機、洗衣機、手錶等。但東北輕工業的發展是附屬重工業的發展而發展,如解決男女職工比例不協調發展起來的紡工業等,因此,從產業缺乏地方根植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輕工產品生產和銷售最早由計劃主導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由於體制機制、技術條件、區位和市場的變化等,東北輕工業受到衝擊最早,在全國的地位逐漸下降。但絕對不能說東北三省不能發展輕工業,重點是要發展什麼?

關於東北輕工業發展什麼?我個人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值得關註:(1)圍繞東北自身優勢發展系列輕工業,比如農產品加工業、林產品加工業、中藥產業、食品和飲料產業,總之,農字型大小相關的輕工產業。但農字型大小輕工業發展急需要做出兩大戰略轉變,一是由農產品深加工要在條件成熟時,及時向食品工業轉變;二是發揮東北農字型大小產品品牌優勢,由一般的市場銷售模式向定製化銷售轉變。(2)永遠不要忘記東北三省一億多人口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具有發展輕工業的市場條件,有效利用國家對東北振興的相關政策,通過合作和嫁接等方式,立足當地市場,發展家電、服裝、日用品工業也是有前景的。東北地區失去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承接地的前兩次機遇,但並不意味著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沒有發展機遇,完全有可能承接相關產業的轉移。(3)加工貿易型輕工業是東北三省的弱項,未來可依託幾大核心城市和邊境城市發展加工貿易型產業,在「一帶一路」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4)圍繞製備製造業和重化工業發展相關輕工業。重型裝備製造業的技術優勢很容易轉化為輕工裝備業的優勢,生產成套的輕工業生產線和設備,這應該是東三省的優勢,同時,重工業的下游產業也具有發展前景。

總之,東三省那麼大,不可能是一個專業化的生產區域,需要發展各種產業,輕工業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只是在短時期內不可能成為主導產業,但輕工業如同服務業絕對是東三省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東北當然是適合發展輕工業的。首先東北大平原農業發達,在此基礎上的農產品加工業應該大發展,不,是簡單的粗加工,而是深入精細創新的發展。山東魯能一個花生油就打遍全:中國,就是例子。大豆不僅是榨油,還可精加工出大豆異黃酮,大豆精製蛋白粉作為高級保健品。亞蔴除精細訪織外,精細提煉亞麻子油是良好的保健品。:車北藥用植物豐富,中藥保健類也大有前途,處於世界最佳葡萄種植緯度,發展葡萄酒業,仍有可為。利用就近內蒙的羊毛髮展精細紡織針織成衣配套產業。總而言之東北發展輕工業大有可為。關鍵是改變思想引進能人引進投資,不搞則已,一飛衝天,要搞精,爭第一,衝出企業的"人頭地"。


早期開發東三省是清末,以農業,礦業,森工起家,沙俄修建中東路後,東北的貿易開始繁榮,哈爾濱,瀋陽,長春,成為重要商埠,這是才開始出現輕工業,張作霖時期東北的商貿地位日益突出,糧食工業品交易迅猛增長,這是東北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據偽滿時期,為長期霸佔東北,日本在東北開始建立工業基地,農業基地,這時候,東北的礦業,紡織業開始長足發展,但商貿作用開始弱化最終成了戰時供給基地,四九年以後,東北仍被用作供給,資源全國享用,在這樣的超級開發下,東北的財富被一掃而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林毅夫等人重提輕工業,其實不過是在走日本人的老路,可現在的問題是中國還需要新的工業基地嗎?為什麼東北就不能向消費型商業中心轉換,我們東北的城市怎麼就不能向創造型城市轉變,我們的哈爾濱為啥就不能成為米蘭,大連咋就不能成為波士頓,國家從東北拿走那麼多財富,為啥現在賺了錢了,給東北反補一些有些人就那麼不自在,東北的體制必須改革,但也絕不是向某一模式靠攏,我覺著更著眼東北在東北亞的中心地位,進行系統性前瞻性的改革。林毅夫的建議可以被包容,但東北人的眼光應該更長遠,開放應該是永遠的主題,不是對某一地區,某一國家,而是面對東北亞,及至全世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