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多家航空業者在中國施壓下被迫更改台灣稱呼、台中喪失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還有南投縣民和國中濁岸合唱團原定在聯合國維也納國際中心演出,最終在出國前得知行稱遭取消。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以「台灣最近過得不怎麼好」為開頭,在《台灣仍在為民主奮鬥》一文中提到,台灣儘管面對中國的壓力,仍成為第1個舉辦國際人權會議「奧斯陸自由論壇」(Oslo Freedom Forum)的東亞國家。

這無疑是對台灣民主與人權一項莫大的肯定。

2018年奧斯陸自由論壇將在台灣11月10日舉辦,現場邀請流亡的柬埔寨反對派人士莫淑華(Mu Sochua)和旅美北韓「脫北者」朴妍美(Yeonmi Park)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利活動人士、異議人士、慈善家和科技企業家。

This is about more than #Taiwan. My @NAR cover story on Beijing's co-opting of global companies to serve its political goals. W/good insights from @TiffanyMa2, @lfdickey, @jessicadrun & @RJHCUSTBC https://t.co/2QaOdTGpcb

— Chris Horton 何貴森 (@heguisen) July 25, 2018

台灣在亞洲的民主領導地位

人權基金會策略長格拉德斯坦(Alex Gladstein)指出,選擇台北舉辦論壇反映台灣民主與人權在區域中的領導角色,而且東亞地區沒有太多發展成熟的多黨民主國家。

格拉德斯坦進一步表示,最後是在台灣和韓國之間做出選擇。「目前人權活動人士在台灣面臨的政治處境比在韓國友善得多。」提到由於南韓政府忙於與北韓斡旋,對政治和外交事務的重視勝於人權。

#HumanRights #Taiwan, ‘Still Fighting’ for Democracy, Gets Nod to Host Human Rights Event https://t.co/iMBhYSfQD5

— Human Rights Path (@HumanRightsPath) August 2, 2018

協助將這場活動帶到台灣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許毓仁說,這場論壇將突顯台灣身為該地區民主典範的角色,同時與專制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台灣為了民主奮鬥不懈,如今在中國施壓下,我們仍在爭取民主。」許毓仁也提到,台灣在民主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以與地區內其他國家分享,但也可以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

"Taiwan’s democracy, which both sides in #Taiwan’s political spectrum have internalised, stood in the way of Beijing’s aspirations." https://t.co/XKqo1z4ttB

— Dan Slater (@SlaterPolitics) August 2, 2018

對台灣包容性社會印象深刻

柬埔寨政治人士莫淑華在接受採訪時說,她曾到過台灣幾次,「對台灣的包容性社會和多樣性印象深刻」。另外她也擔心中國對柬埔寨所發揮的影響。

中國以巨額財政投資幫助長期執政的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減少柬埔寨對西方援助的依賴,而西方的援助往往是希望該國政府能舉行公平選舉,在人權方面有所進步。

莫淑華說:「我們敦促中國尊重我們人民的人權。」

Quoted in the Guardian newspaper: “Over the years, the US government has said that its policy towards Taiwan is consistent, even though it’s ambiguous,” said David An,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Global Taiwan Institute...https://t.co/9SZe1qUehf#china #taiwan #airlines

— David A (@davepeaceful) July 25, 2018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陳婉宜表示,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歷程,可提醒亞洲其他威權國家。她說,即使過去幾年全球民主普遍倒退,台灣民主仍屹立不搖且持續蓬勃發展。台灣的例子可以鼓舞那些身處亞洲威權國家的民主人士,包含中國。

除了莫淑華與朴研美,埃及演員及LGBT倡議人士小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 Jr.)、BuzzFeed News中國分社長及亞洲特派員李香梅(Megha Rajagopalan)、俄羅斯民主維權人士卡拉姆扎(Vladimir Kara-Murza)也預定赴台擔任論壇講者。

更多上報內容:

【紀政聲明】我支持以台灣為名出賽 不等於主張台獨

中國代表無法入境 《網易》:台灣麻煩在後頭

【內幕】巴拉圭邦交保衛戰 台灣鎖定民生建設拚「有感外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