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王宗超(S0570517060002

國防軍工行業主要估值方法——軍工行業相對估值法最通用,國外軍工龍頭估值案例研究

軍工團隊:國防軍工行業主要估值方法

國防軍工行業屬於非週期性行業,行業內整機及一級配套類公司大都呈現出研發投入大、研製週期長、技術壁壘高、產品獨家供貨且需求大等特點。因此,分析國防軍工行業內公司在各經營階段適用的估值方法,最佳思路是結合國防政策、宏觀經濟形勢、金融市場波動來研判跟蹤重大型號產品“立項-定型-批產”全生命週期。

相對估值法最通用

相對估值法包括PS 、PE、PEG、P/FCF 、PB、EV/EBITDA、EV/FCF和SOTP估值(分類加總估值法)等。市銷率PS法適用於處於產品投放初期的企業,或是銷售成本率趨同的企業,不適用於業績波動大的公司。市盈率PE法適用於處於成熟階段的企業,盈利相對穩定,週期性較弱。不適用於淨利潤爲負和難以尋找可比公司的企業。P/FCF適用於盈利水平波動大,但現金流穩定的公司,不適用於研發投入週期長、現金流不穩定的公司。梳理波音、諾譜、洛馬三家公司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市場主流估值方法,PS、PE、P/FCF、P/R&D Expenses估值法這幾種估值方法使用較多。

1、波音

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飛機製造商及軍用飛機、衛星、導彈防禦、人類太空飛行、運載火箭發射領域的全球市場領先者。民用領域,1957年波音成功研製世界首架噴氣式民用機波音707,並陸續推出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77及波音787等一系列重大型號,逐步確立了全球領先商用飛機製造商地位;在軍用領域,波音主要產品有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F/A-18大黃蜂戰鬥機、CH-47運輸直升機等。

1980-2000年:

這一階段波音在全球商業飛機市場佔主導地位,根據Ascend統計,1980-2000年波音年均商機交付量佔全世界的比例保持在60%左右。這個階段估值方法,多考慮到未來民航市場廣闊,波音公司市佔率高,隨着737、777等明星產品訂單落地以及交付規模持續增長,能夠保證這二十年波音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步增長,也爲公司率先進入盈利高增長通道奠定紮實基礎。因此,該階段市場多采用P/S估值法。

2001-2012年:

這一階段,空客公司推出的A319和A320,並開始收穫大量訂單,結束了波音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經過三次收購後,2000年起波音公司業務趨穩,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波幅縮窄。這個階段估值方法,與2000年之前多考慮營業收入增長帶來盈利增長預期不同,更看重波音和空客兩分天下的背景下,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因此,該階段市場轉向用PE估值法。

2013-2018年:

波音公司原本定於2008年交付使用的波音787,後因零部件進度拖延、新產品陸續出現問題以及罷工事件推遲至2011年,2012年波音787交付加快進行。這一階段波音公司的現金流和淨利潤都穩定增長,但787的生產進程對波音公司的現金流、庫存成本及遞延生產成本產生影響,EPS和每股FCF之間出現差異,波音787在現金基礎上實現了可觀的盈利,但並未完全體現在利潤上。這一階段市場更多關注現金流指標,通常採用P/E、P/FCF相結合的估值方法。

三階段估值方法比較如下:

2、諾斯羅普·格魯曼

諾斯羅普·格魯曼(NOC)是全球第三大防務商,公司在電子和系統集成、軍用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以及軍民用飛機部件、精密武器和信息系統等領域具有很大優勢,是美國主要的航空航天飛行器製造廠商之一。

1987-1991年:

1987-1994年,諾斯羅普·格魯曼的企業戰略聚焦在研發YF-23戰鬥機以取得ATF計劃競標,該階段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區間40%-60%。1991年,諾格競標失敗,轉而負責爲F22裝備ASEA雷達系統。這一階段由於研發支出高企,導致利潤和現金流數據差,考慮到市場對新一代戰鬥機方案勝出者的不確定,公司可採用P/R&D Expenses估值法。

1992-2010年:

諾斯羅普·格魯曼於1996年、2001年、2003年相繼收購了西屋電氣公司的防務和電子系統分部、美國第一大船廠紐斯波特造船廠和TRW公司,業務覆蓋防務電子系統、海軍艦艇、太空系統和信息系統。199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開始交付,2004年弗吉尼亞核潛艇開始交付,兩款明星艦船產品訂單交付穩定,疊加信息系統、電子系統的快速發展,保證了近二十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因此,該階段市場多采用P/S估值法。

2011-2018年:

2011年,諾斯羅普·格魯曼再次進行業務重組,將紐斯波特造船廠剝離。經過多年的業務整合、吸收,諾斯羅普·格魯曼更專注於發展雷達、無人系統和信息系統等,產品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營業收入增速波幅收窄,淨利潤率逐年提高,市場開始關注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因此,該階段市場轉向用P/E估值法。

3、洛克希德·馬丁

洛克希德·馬丁(LMT)是世界級軍火“巨頭”,核心業務包括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主要產品有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F-16、F-22和F-35等戰鬥機,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5 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佔據美國防部每年採購預算1/3的訂貨,控制了40%的世界防務市場,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

1993-2003年:

1991年洛克希德公司研發的F22在美國ATF計劃中競標成功且獲得了600架訂單,2001年F22定型,2002首批F22交付6架,2003年交付9架。1995年洛克希德與從事火箭、衛星等航天器製造的馬丁公司合併形成現在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段時間內F22訂單充足,市場預期樂觀,多采用PS估值法。這個階段估值方法,多考慮F-22訂單充足,隨着訂單落地以及交付規模持續增長,能夠保證未來十年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公司作爲F-22主要供應商,代表了戰鬥機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管理水平,爲公司進入盈利高增長通道奠定紮實基礎。因此,該階段市場多采用P/S估值法。

2004-2018年:

2003年後F22訂單低於預期,2005-2010年,F22每年僅穩定交付20架以上,最終僅生產174架並關閉了生產線。2001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中標JSF項目獲得史上最大軍備採購訂單,開始研製F35戰機,F35戰機訂單總需求2500-2600架,2011年首次交付9架,截至2018年年產達到90架,進入穩定交付期。2015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完成對聯合技術旗下西斯科技飛機公司的收購,加強了直升機板塊的整機製造能力,3年已交付直升機400餘架。這一階段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確立了世界第一防務商的地位,擁有大量長期訂單,多款產品獨家供貨,淨利率能穩定在較高水平,市場開始關注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因此,該階段市場轉爲採用P/E估值法。

兩階段估值方法比較如下:

風險提示:1)科創板推出的節奏和進度不達預期,以及科創板推出公司的質量不達預期;2)中美貿易摩擦再升級:中美貿易摩擦的短期發展趨勢的可預測性較低,有再度升級的可能性,增加市場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3)美國經濟超預期波動導致美股下行引發全球權益市場風險偏好下行。

研究員簡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