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暑假的开始,各地的电影剧百花齐放,而且不约而同都提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不是创作,是现实。当「父母」受社会影响日大,对子女过份关注与监控,不对等的关系令彼此存在心结,也许是一辈子的屈服,又也许会迎来大爆发。这些电影剧存在的原因,不单是反映现实,更大可能是希望让在关系「受害」中的人寻找到出口,放过彼此。
 

未命名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惊为天人,虽然只看了第一集(单元式,名为<#妈妈的摇控器>),但真的有被吓倒,因为真的太恐怖了,而最可怕的是我实在不敢说现实到底是否存在这样的母亲。「#以爱为名」控制儿子,用著温和的语气干涉他的社交生活,强迫他学习。儿子面对强权监控,开始时反抗,却发现母亲不会屈服地照顾著他,不反抗后便是无言、盲目以对,最后接受并习惯成自然。这剧的母亲受到伤害,所以把期望过度投射在儿子身上,不容许他拥有独立个体,他的所有都是由「她」生的,将「母亲生育」的拥有大于儿子的个体发展自由。这剧主打是「母子/女」关系,道尽青少年被压迫的痛苦,其实父母又何曾好过。这剧就是希望大家看到彼此的伤口,然后借机修复,重启沟通渠道与学习放手。
推荐度:5星。
注:虽然毛骨悚然,但混合科幻的现实故事也是挺有趣的。

#日剧:《#高岭之花》,因为只播到第一集,剧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其实并非主要。男主角风间是宅男,一直都在照顾长期卧床的病母。一位阿姨称他的母亲想孩子能结婚,于是在母亲的丧礼上她拿著相亲照介绍结男主角。而男主在开解女主小桃时,也以母亲的说话挂在嘴上劝解女主。男主与母亲的关系是平等交流沟通,似乎不存在控制与反抗。然而,家中摇铃,丧礼介绍相亲与引母亲之言,其实也代表男主的个体因受母亲长期影响而淡化。同时,女主与她爸、继母的关系似乎也在失衡中,女主爸想利用男主的心态倒也反映了父母的自私心。当然,这剧主打其实是「高岭之花」与「平凡宅男」的恋爱故事,应该是治愈系电视剧。
推荐度:4星。
注: #石原里美 的骄与揶揄真的非常好看,靓得来嘴贱又有阴影的角色好吸引。


#港剧:《#BB来了》,主打初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妇迎接新生命时的甜酸苦辣,加上面对上辈的支持与控制,两代人对照顾婴儿的价值观不同引发大大小小的矛盾。这剧在婆媳关系著墨多,也有各种各样的身边人的故事。看了3集,#Ali李佳芯 演出非常到位,把一位由港女变港妈的女人无缝转移。很多观众会「心理投射」,把剧中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或性格相对照,从而获得认同感与共鸣。
推荐度:4星。
注:特别适合初为父母观看,寻找共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