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中國內地上映後,引起了人們對原著的興趣,菲茨傑拉德和他的作品再次走進了中國讀者的視野。那麼,《了不起的蓋茨比》創作背景究竟是怎樣的呢?

《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

菲茨傑拉德1896年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便酷愛文學,夢想成為一名作家。菲茨傑拉德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因熱衷文學創作,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最終被勒令退學。

菲茨傑拉德

1917年,菲茨傑拉德應徵入伍,寫下了第一部小說《人間天堂》,此間菲茨傑拉德與珊爾達訂了婚。大戰結束以後,回到紐約的菲茨傑拉德窮困潦倒,就連未婚妻也要求解除婚約。菲茨傑拉德閉門修改《人間天堂》,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最終終獲出版。小說出版後引起轟動,成為當時有名的暢銷書。

《人間天堂》改變了菲茨傑拉德的人生,與其分手的戀人珊爾達也重新回到他身邊,菲茨傑拉德的創作進入一個豐收期,菲茨傑拉德與珊爾達也成為那個時代奢侈生活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美國和歐洲過著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也許是因為自己這段失而復得的感情的緣故,此後愛情和婚姻成為菲茨傑拉德作品關注的焦點,《了不起的蓋茨比》 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

《了不起的蓋茨比》其實緣於菲茨傑拉德的初戀。

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的菲茨傑拉德結識了少女姞內瓦,姞內瓦出身豪門,她生著一頭深色的捲髮和一雙棕色的眼睛,美麗動人。少男少女一見鍾情,一場美麗的愛情開始了。 後來兩人經常通信,也經常約會,但菲茨傑拉德始終沒有吻過姞內瓦。1916年8月,姞內瓦的父親一句話結束了這段戀情:「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這段初戀給菲茨傑拉德帶來了刻骨銘心的恥辱——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的遭遇也是如此。

菲茨傑拉德去世後,他的女兒將父親與姞內瓦的通信交給姞內瓦。此時的姞內瓦已嫁給了芝加哥一名富商,一直活到了1980年代,見證了《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但她終生都把當年的情書鎖在櫃子裏,沒有和任何人說起「我就是那個黛西」。直到去世後,人們才發現了那227頁書信,書信上面壓著一本姞內瓦少女時代的日記,日記的扉頁上寫著:「我只記錄閃光的時刻。」

《了不起的蓋茨比》本是個普普通通的愛情故事,但菲茨傑拉德出手不凡,他將小說的重心放在「美國夢」的破滅上,使主題得到了很好的升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進入了一個表面繁榮而背後空虛的年代,菲茨傑拉德在小說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那個時代,他曾多次說過:「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嘲諷的時代,一個放縱的時代。」他將這個時代命名為「爵士時代」,也正因為此,《了不起的蓋茨比》也被後人稱為「爵士時代的輓歌」。


《了不起的蓋茨比》寫於1925年,講述的是美國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社會。  他的作者菲茨傑拉德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就是這個年代,這個年代叫做爵士時代,菲茨傑拉德被稱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  爵士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1918),經濟大蕭條(1929)還沒有到來,傳統的清教徒道德已經土崩瓦解,享樂主義開始大行其道。用菲茨傑拉德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菲茨傑拉德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樂時代」(一般指一戰以後,經濟大蕭條以前的約十年的時間),他自己也因此被稱為爵士樂時代的「編年史家」和「桂冠詩人」。由於他本人也熱情洋溢地投身到這個時代的燈紅酒綠之中,他敏銳地感覺到了這個時代對浪漫的渴求,以及表面的奢華背後的空虛和無奈,並在他的作品中把這些情緒傳神地反映出來。在他的筆下,那些出入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和豪華宅第的上流社會的年輕人之間微妙的感情糾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他們無法被金錢驅散的失意和惆悵更是無處不在。他的作品經常以年輕的渴望和理想主義為主題,因為他認為這是美國人的特徵;他的作品又經常涉及感情的變幻無常和失落感,因為這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無法逃遁的命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