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全台海岸快筛新北市瑞芳区东北角台2线最脏。(图/绿色和平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绿色和平与荒野保护协会今年7月首次设置121个监测站,进行全台海岸快筛调查,24日公布第二阶段海洋废弃物总量,统计到10月共有1369袋,较第一阶段1583袋(90公升黑色大垃圾袋)少了214袋,最脏的是新北市瑞芳区东北角台2线,最多的还是以塑胶瓶罐为主。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全台海岸快筛第二阶段结果,海废总量较第一次结果少了214袋。(图/绿色和平提供)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绿色和平指出,海废量最多的是瑞芳区东北角台2线,计有85袋,但已较7月少125袋,嘉义布袋好美寮首次测出113袋,从最脏的10个测站中除名,推估海废减少原因主要是人为主动清除,加上今年9月国际净滩日,全台有上百场净滩活动。

最脏前5名测站分别为新北市瑞芳区东北角台2线(80袋)、台南市青草仑(73袋)、新北市瑞芳区濂洞(64袋)、新北𣸣水(63袋)及桃园竹围(63袋)。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快筛结果显示海废类型还是以发泡塑胶为主。(图/绿色和平提供)

根据这次快筛结果显示,海废类型还是以发泡塑胶(如保丽龙)、废弃渔具和塑胶瓶罐占最多,和第一次结果差异不大,绿色和平说明,快筛除常见塑胶垃圾外,散落渔网和浮球等废弃渔具的占比也很高,有些渔网甚至有一大半是埋在沙滩底下,一般民众难以清除。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桃园竹围这次清出63袋。(图/绿色和平提供)

绿色和平表示,澳洲学者统计,渔网、渔业浮球与笼具、钓线4类渔业废弃物和塑胶袋是最有可能缠绕海洋哺乳类(如鲸豚)、海洋爬虫类(如海龟)、海鸟等大型海洋动物造成死亡,在台湾海中的废弃渔网也曾导致珊瑚及海龟陷入窒息或死亡,但渔业署从未将渔业废弃物纳入管理范畴,造成渔业废弃物四处流窜。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新北𣸣水同样清出63袋。(图/绿色和平提供)

绿色和平说明,台湾沿海牡蛎养殖多以保丽龙来支撑蚵架,以云林、嘉义、台南等地使用量最大,根据渔业署统计比例为台南50%、嘉义40%、云林10%,这次快筛结果也显示西南部沿海废弃保丽龙的密度较其它区域高,但目前仅有台南市政府要求全面禁止使用未包覆的保丽龙浮具并办理奖励回收。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快筛除常见塑胶垃圾外,散落渔网和浮球等废弃渔具的占比也很高。(图/绿色和平提供)

绿色和平海洋专案主任颜宁说,渔业署最近加入海废治理平台,应尽快针对不同类型渔业废弃物量身订作管理及回收办法,如渔网实名制等,或可向韩国借镜,辅导养殖业研发替代渔具,取代保丽龙,并进一步将具体办法纳入渔业法或另订条例。

▲▼全台海岸快筛,海洋废弃物,海洋垃圾。(图/绿色和平提供)

▲环团认为渔业署应针对不同类型渔业废弃物量身订作管理及回收办法。(图/绿色和平提供)

荒野保护协会海洋守护专员胡介申认为,渔业署应尝试更积极有效管理措施,建议在全台2百多处渔港设置废弃渔具分类集中站,再透过宣导与奖励确保回收物品质,累积一定数量后即可转卖给塑胶业者回收再制成新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