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太平洋電腦網

  NFC這個名詞對於大家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以前每當一家廠商發佈手機的時候,大家討論的話題往往是那處理器,屏幕解像度,手機運存那幾個重要因素,而這幾年大家關注的重點轉變為了充電的功率是多少,支不支援NFC等等。那麼這個NFC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不少消費者都想在手機上擁有它呢?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叫NFC。NFC的全稱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中文名又叫近場通訊技術,是由於Nokia,Philips,Sony一起合作指定的標準,並在2003年12月8日通過ISO/IEC機構審核成為國際標準。

  在使用了NFC技術的設備上,可以通過彼此靠近來進行數據交換。給大家簡單的描述就是將兩部支援NFC的設備背對背貼近即可,就可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例如刷公交卡,刷銀行卡,交換數據等等。

帶NFC外殼的Nokia3220
帶NFC外殼的Nokia3220

  2005年初,Nokia3220帶著NFC外殼上市,揭開了手機使用NFC技術序幕。這幾年隨著技術的進步。NFC這項名詞似乎和智能手機捆綁在了一起,各大廠商每年發佈的旗艦機上NFC幾乎也成了標配。沒有NFC的手機消費者們往往會覺得這部手機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甚至是作為拒絕購買理由。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NFC上的一碰一觸即可完成移動支付和刷信息交換等一系列操作。這種特殊交互的便利性,讓這幾年的消費者們感受到了生活上的便利,慢慢的甚至有些依賴上這樣的便利之感。

  在移動支付大行其道的當代社會。人們可能都已經習慣了出門不帶現金。因為現在的掃碼支付真的是很方便。掏出手機掃瞄一下二維碼即可。不過掃瞄二維碼的弊端在於,他的全程操作都是在基於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如果在網絡條件不好的環境下,掃瞄二維碼可能就GG了。

  而NFC的技術形態在於先是通過主動模式NFC終端可以作為一個讀卡器,發出射頻場去識別和讀/寫別的NFC設備信息。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成為被動模式,在此時的NFC終端則被模擬成一張卡,它只在其他設備發出的射頻場中被動響應,被讀/寫信息。是不需要網絡的情況下就能完成一系列的操作。

  簡單的來說,就是將你的手機模擬成一張銀行卡、公交卡、門禁卡等等設備。而且操作的時候手機無需亮屏,就像Apple的那句廣告詞:第一步,叮!第二步?沒有了。一碰即可,操作只需要三秒。再加上現在的銀行都支援小額免費支付功能,小額刷卡也無需輸入密碼,更加方便了消費者的支付。

  我們曾經在Apple PAY剛上線的時候去體驗了一下,剛出來的那幾天,除了星巴克是有系統的培訓過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商舖都是不理解這種所謂的pay支付。

  第一是不瞭解這項業務,第二是當時店裡的移動POS機有兩種類型,Apple PAY必須用支援銀聯雲閃付的POS機纔可以成功刷卡,就是需要POS機業支援NFC的技術,這給第一時間的推廣性造成了阻礙。不過經過時間積累,現在市面上的POS機都是支援NFC的,用手機刷卡,在ATM機用手機取現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手機的NFC這幾年有著飛速的增長,但是應用場景往往只有刷公交卡或者是銀行卡。由於只有華為、Samsung、Apple等幾家廠商支援,支援的城市交通卡缺少,手機廠商技術欠缺,掃碼支付的支援範圍廣闊,導致了NFC技術一直少部分技術愛好者炫技的產品。不過現在的NFC技術慢慢的再各種各樣的產品上發光發熱,支援NFC的相機,照片打印機,通過NFC進行圖片快速傳輸,操作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通過NFC可以與耳機、藍牙音箱等設備連接
通過NFC可以與耳機、藍牙音箱等設備連接

  總結

  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NFC會慢慢的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現在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其實也算是促進了NFC的發展。以後很可能會取締我們以前的出門必帶的錢包,鑰匙甚至是身份證等一系列的卡片類的物品。

  猜想日後的生活,人們只需要兩部手機一碰一觸,即可交換雙方的聯繫方式。相信NFC以後絕對會成為消費者離不開的一個功能,就像今天的掃碼支付一樣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