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主導研發,一個主導銷售

倪光南院士在83的時候收到了柳傳志邀請的橄欖枝,從而毅然的拋下當時在加拿大比國內高得多的工作來到聯想,因為倪光南院士的「中國製造」夢終於可以實現了

倪光南院士來到聯想時帶來的漢卡技術給聯想創下了非常驚人的收入,聯想的售後服務是全國最好的,而且作為優秀的企業每年的納稅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倪光南院士在那個時候就覺得一個科技企業必須的有自己的企業競爭力,而不只是眼前看得到的利潤,所以說倪光南看到的目光遠,他就覺得國外的很多大品牌正在趕超,加上自己的漢卡技術已經不在是中流砥柱,時代的進步會讓它黯然失場,所以要想增強聯想自身的競爭力那就必須在科技研發上下大功夫,必須要有新的研發技術擺出來,倪光南一心想著如何和英特爾那些大公司搞競爭,加強聯想自身的實力,但是偏偏這個時候,倪光南院士的意見和聯想高層的意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聯想高層認為如果要去研發「晶元」這種投資力度很大的決定會讓公司吃不消,而主張要用銷售來佔領市場,先把技術研發暫時放置。從那以後倪光南院士在聯想便沒有了什麼身影

所以我認為一個互聯網科技企業要重視以下幾個點

  1. 特別是要注重公司內部科研人員的激勵,來實現科研的創新
  2. 市場的重視程度應該和發展技術,研發產品一樣
  3. 必須的有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力,才不會受制於人

而在今天我們在回看聯想如果當時咬牙堅持倪光南院士的提議,那麼聯想現在在技術層面絕對有很多地方不用受制於人,並且還有核心競爭力,其實作為商人的企業家具有商人的市場思維和搞科研的學者肯定不會產生一體的主體思想,必定是要以公司收入作為唯一標準,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我們反觀華為這樣的企業,萬年如一日的搞科技研發,才有了今天不被任何公司或者一些國家力量的壓制!


聯想的輝煌已經走到頭了,它的未來之路只有衰敗!

一個企業能輝煌多久,其實跟它的掌門人密切相關。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說的一隻部隊的靈魂來自於它的首任軍事主官。企業的道理和這是一樣的。

聯想的柳傳志其思想高度已經到了最大點,聯想也就到了最大點。

如果,當年倪光南不被搞走,而走的人是柳傳志,聯想今天將會和華為一樣,成為中國的驕傲!

而現在,聯想正在被國人唾棄、拚氣、拋棄。


其實這沒有誰對誰錯,聯想走到今天,無論是企業還是創始人都獲得了國家的認可,也給予了很高的榮譽,這就充分說明了聯想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做的探索和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至於倪光南和柳傳志之爭,這我想不過是觀念和經營理念的之爭,現在看倪光南所稱的也不見得就是完全正確。企業發展的途徑很多,不管是什麼方式,生存是第一位的,活不下去也就談不上其他的。聯想走的就是技術整合之路,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做產品,服務大眾和社會,走向世界!儘管這幾年他受到了各樣的「非議」,但是他活得還算不錯,只是它和華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各有各的的活法,也不能強求!

倪光南所言的晶元問題,以及其他一系列受限的項目和技術的確為一些企業帶來了不少問題。但是目前看企業之間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的,貿易摩擦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只要你的企業做的好能把技術和發明利用好,做大做強,有的是願意和你合作的。美國現在如何?能完全搞封殺嗎?

你認不認同世界經濟會越來越融合,這個世界沒有一家企業是全能冠軍。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好就好,聯想該如何做,人家自有自己的戰略。你我如何能評判他的對錯,只有市場才能決定。

無論什麼樣的企業都是如此,走什麼樣的路,能走多遠,這是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家的眼界和員工的努力決定的,現在的聯想依舊不錯!


我們應該為老院士的高瞻遠矚點贊!柳傳志充其量就是個商人,也只是商人!永遠上升不到企業家的層面!就像超市的老闆,他只想著自己的那點貨如何賣出去,如何多賣,其他的他不知道,因為他沒有那個眼光!就像柳傳志楊元慶一樣!還在考慮為了不被美國制裁而不搞研發、技術投入?因為他的戰略眼光就那麼點!

所以,吃瓜群眾們,不要把聯想想的那麼高尚!不要替他們辯解,什麼樣的企業老闆決定企業走什麼樣的路。很多企業老闆只是為了利潤,對於以後如何如何,他們不會考慮的,這才是老闆的本質!


聯想要什麼技術,沒有技術更好,壞得更快換的更快,今天壞了明天政府又來一批採購,要不政府會繼續採購嗎,政府不採購喝西北風呀,有技改錢的一小部分搞定各級政府採購關鍵人物關鍵環節,要省事的多、實惠得多。

因此,這麼多年看到聯想有什麼發展沒,聯想一直躺在溫柔箱里睡大覺,小日子過得舒服得很,不過從最近來看,這種舒服的日子不會太長遠了。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參加節目時表態:中興的晶元是短板,華為的短板是軟體。但是中國的手機的應用程序、5G網路在全球領先。倪光南院士的話一針見血,較為準確的概括出我國當前科技發展中的一些問題與優勢。

當然,聯想發展至今「技工貿」、「貿工技」的問題依然爭論不休,沒有定論。


倪光南院士在採訪中談到的事情

除了對當前現狀的認識外,倪光南院士自然無法避免的談及聯想的路線選擇。

聯想對於當時自身的發展路線比較矛盾,1996年將堅持了十年的技術為主的路線更改為了「貿工技」。自然,堅持技術為主的倪光南院士再也沒能獲到聯想的支持。倪光南院士再次談及了自己的理想,如果自己還年輕將會加入華為進行技術創新,未能推行技術路線可以看出是其一生的遺憾。倪光南院士坦然自己並不適合做CEO,更加適合CTO的角色,可以說是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正確的定位。

這裡不討論哪種路線更加正確,歷史的選擇總歸具有必然性。你怎知當時聯想選擇「技工貿」是否能夠存活至今,不要看到華為的崛起忘記技術創業的艱難,背後多少個類似華為的優秀技術公司倒下並不被人所知。只不過具有中科院背景的聯想沒能走成技術路線,較為令人惋惜。


聯想未來發展會以哪種路線為準

「貿工技」或者是「技工貿」誰為主導,特定的發展時期並不唯一。那麼,聯想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從「貿工技」轉變成「技工貿」的趨向呢?

很遺憾,暫時並沒有相關的跡象,聯想依然會以「貿工技」為主。就在華為遭受美國打壓的背景下,聯想CEO楊元慶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聯想依然相信全球化是一個趨勢,暫時並沒有去自己做晶元以及操作系統的計劃。

聯想公司如何規劃、發展,局外人或許並沒有楊元慶更加清楚。但是,正當美國打壓華為的特殊時期,公開表態是否欠妥?


對於倪光南院士以及聯想這家企業的發展路線,您怎麼看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黑聯想並不能提高你的身價,科學家靠自己的成就來贏得眾人的尊敬而不是靠批別人來抬高自己30年前搞CPU,是搞死聯想還是成就聯想?離開聯想30年倪為中國計算機技術做過哪些成就?中科院後來發展龍芯,也有20多年了,雖然沒法在國際市場上去與國外競爭,但也算成績不小,跟柳有半毛錢關係。說白了,中國不是沒搞CPU,是搞了CPU沒用你而已,國家那麼大投入搞CPU都沒用你,可想當初聯想不用你也有一定道理


晶元、軟體成了中國的短板,帳不可僅僅算在聯想頭上,雖然倪光南院士把一個直接相關的遺憾留在了聯想。

22年前,聯想高層不再支持技術優先,聯想後來照樣被當時的國人誇讚了好久,今天也仍有不少國人在誇讚當時的聯想,而且,到了今天,聯想仍舊活得挺好的,是中國為數並不很多的良好大型科技企業尤其科技民企之一,PC市場大,連外國企業都大過了,也投入了一些錢搞研發,還推出了一些技術,這一切都是客觀存在,抹殺不了,也沒有幾個人故意抹黑。

抹殺,即為不客觀,有失公允。

聯想還將以大型成為一個長期的客觀存在,相信這一點!做大也不容易、並不常見,還能長在,即使故意無視這一點,聯想也將長期存在,而倒下,也確實會成為國人的一個遺憾,希望活下去,即便僅僅以大的形象存活。

聯想高層當初不再支持技術優先,儘管仍被誇讚,也埋下了被詬病的種子,再後來被詬病,正因為技術落後、依賴別人,致使自己僅大不強,這也是一種客觀存在,洗白不了,證明了拋棄技工貿至少的確是聯想的一個遺憾,然而,不拋棄能否活下去?是否也會活成今天這個樣以至於更好一些?能和否、是和否的可能都存在,但歷史已經翻篇,哪種可能都不存在了,而且,對1個企業而言,特別是民企,走什麼路線是內政,自願、自決,損與益皆由自擔。

聯想不願冒險而甘願守成是自己權力範圍內的事,外人說是錯,但自己認為是對。

不過,外人也有權力評說,說是對的、說是錯的兼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大多數人說是錯的,尤其,大多數中的多數人還是在上升到中國芯、中國根的高度之後,才說聯想高層不支持技術優先的選擇是錯的,並且說是不可原諒的,並不認為是情有可原的。

說聯想,也就是在追問著中國科技儘管發展很快卻尚處於大而不強階段的根子,何以不止有芯還有心、不止有軟還有硬的短板,意味和意義大著呢,可持續、該大讚。


過去,只是政府採購、中國市場、海外市場、代工做好就能有賺不完的錢,那還要核心技術幹嘛?如今,海外產品政府用不安全(斯諾登神助攻)、中國市場有的是好產品、海外市場由於自己代工身份不得不壓低價格賺微利。那麼,還不做核心技術產品的意思就是已經賺夠了吧?


過去無論是柳傳志還是楊元慶都是目光短淺的人,利益第一。依賴叢林法則精神的帝國主義強盜企業早晚被淘汰,國家早就提出學習和引進,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必須擁有自己的自主產權的戰略。通過中興和華為事件,可以看出來,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都是森林中的強盜,老虎和強盜不會讓你過上好日子。相信聯想有一天能夠成為中國企業的驕傲,讓國人像華為一樣自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