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的「國民車」到底經歷了什麼?野馬君對此也諮詢了一下。

在被問及公司為何走向衰落,一位接近一汽夏利的人士甚至不願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多言,只是說自己對公司很有感情,經營只是一方面,夏利面臨的情況遠比想像中複雜。

從數據上來看,一汽夏利的「隕落」,似乎發生在2005年。這一年,夏利車第一次從銷量冠軍的寶座上跌落。

原因也出奇的簡單。2004年,北京申奧成功後,提出了「更換夏利計程車」的方案,這對大量依賴計程車市場的夏利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其實在更早的2001年,夏利的業績就已經明顯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

當時,天汽夏利迎來上市後首個虧損年份。其解釋稱,受中國加入WTO和國家計委決定放開轎車價格政策的影響,消費者「持幣待購」心理導致銷售滑坡。

如果說政策因素是所有車企都要面臨的大環境,業內人士則更多的把一汽夏利「隕落」的原因歸結為:缺乏創新,止步不前。

仔細觀察汽車之家的這張圖片,可以明顯發現,夏利車的車型並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看起來還是那麼不「潮」。並且當初夏利引進的日本大發車型,是70年代末期的產品,車型老舊的問題難以避免。特別是在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紛紛創新時,一汽夏利卻依舊在低端車市場徘徊。

令夏利如此被動的直接原因,則源於和一汽集團相關的兩次重組。

2002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下稱:一汽集團)與天汽集團簽署重組協議,前者受讓了原由天汽集團持有的公司50.98%的股份,公司更名為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後證券簡稱改為一汽夏利。

原本以為背靠一汽可以強強聯合,可後者卻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豐田等合資品牌。夏利就這樣被「冷落」,逐步變成了一個生產基地。甚至多年來一汽夏利的主要利潤來源不是本部品牌,而是一汽豐田。

2010年,為了尋求整體上市,一汽集團啟動重組,將一汽轎車(000800.SZ)和一汽夏利兩家上市公司股份轉移至一汽股份,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下,一汽股份做出「五年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

當時,無論是投資者和業內專家都將一汽整體上市、解決同業競爭視為一汽夏利變革的好機會。宏源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王靜甚至在研報裏寫到:一汽集團整體上市託底,要麼死要麼生,否則一汽夏利只有走向消亡一條路。

然而,從2015年開始,一汽陷入反腐風暴,多名高管落馬、內部人心惶惶。解決同業競爭和整體上市難以推動。

隨後,一汽夏利發布公告稱,一汽股份不能在上述日期,徹底解決下屬企業的同業競爭問題,擬在條件成熟時,啟動此項工作。

就這樣,夏利同近在咫尺的復興門擦肩而過。


謝謝邀請!小時候我記得,滿大街都可以看到夏利。現在一說,真的好久沒看到夏利車在街上跑了。

夏利車原來以價格優勢,銷量不錯。車小省油,很適合當時的追車簇!隨著人們生活提高,對車要求越來越高。而夏利還用的是老思路,一,研發投入少,沒新車型,系統沒什麼更新。二,以低價格為主,發動機質量改進沒跟上。三,沒有和外國汽車簽約合作(例如,東風本田,東風血鐵龍,東風裕隆,東風日產等等合作合資)。我個人認為,車子就像手機一樣,跟不上時代必將淘汰。

曾經的夏利,為不少家庭實現了擁有第一輛車的願望,連續18年佔據銷量冠軍寶座,稱的上是「國民轎車」的鼻祖。在2011年,一汽夏利銷量達25.3萬輛巔峯。到了2016年,夏利僅剩3.68萬輛的銷量。這五年時間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夏利如此快速跌落?

2016年車市好的出乎意料,但並非所有汽車廠家都雨露均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五年前還是中國自主品牌佼佼者的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夏利」),在2016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全年3.68萬輛的銷量,同比下滑43%的羸弱態勢,讓這個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企業跌入生死邊緣。

更為不利的是,去年年底進行產品與生產線調整,今年有意大幹一場的一汽夏利,今年並未迎來開門紅。一汽夏利日前披露的產銷信息顯示,1月份產銷雙雙大幅下滑,持續數年的業績下滑勢頭沒有任何改善。

持續慘淡的銷量和難以遏制的下滑勢頭,讓外界發出一汽夏利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疑問。

對於這一問題,一汽夏利方面的答案是肯定的。「從今年下半年到2018年,公司計劃推出6款車,平均每兩三個月一款車。今年是轉型計劃的關鍵一年,計劃到2018年實現產品與業績的全面扭轉。」不久前的一次交流中,一汽夏利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此表示。

在外界人士看來,一汽夏利僅靠幾款新車難以翻身,銷量連年下滑的背後是企業從研發、製造到銷售的整個體系能力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沒有控股公司一汽集團的支援,僅靠一汽夏利單打獨鬥很難東山再起。

但問題是,一汽集團旗下紅旗、奔騰兩大最受重視的自主品牌尚未脫困,對於在一汽集團內被定位為經濟型車基地、地位遠不如前兩個自主品牌的一汽夏利,能否得到集團的強力援手?

曾經的夏利,為不少家庭實現了擁有第一輛車的願望,連續18年佔據銷量冠軍寶座,稱的上是「國民轎車」的鼻祖。在2011年,一汽夏利銷量達25.3萬輛巔峯。此後五年時間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夏利如此快速跌落?而在2017,一汽夏利能否找到自己的脫困法則,走出目前的困境?

開局不利

一汽夏利1月份產銷信息顯示,公司1月份合計生產汽車2505輛,與去年同期的4286輛相比下降44.55%;銷售汽車2359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13%。具體來看,夏利系列、威系列和駿派系列分別生產1500輛、2輛和1003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6.83%、99.71%和49.24%;三大系列車的月度銷量分別為927輛、15輛和1417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降41.4%、97.85%和42.19%。

產銷雙雙大幅下滑的局面,在最近三年中對於一汽夏利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即便是整體車市增長良好、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2016年,一汽夏利共銷售3.68萬輛,同比下滑43.30%。然而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狹義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2368.5萬輛,同比增速為17%。

去年12月,一汽夏利的產量為0,一汽夏利在公告中表示:「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

一汽夏利的內部人士也表示:「目前企業正處在戰略調整期,老產品逐漸退出市場,新產品尚未成形,銷量下滑在所難免。」按照該人士的解釋,今年下半年,一汽夏利將迎來轉機。去年上市的三廂轎車駿派A70,以及後續推出的幾款新車,將推動企業走出轉型陣痛期。

據瞭解,在2019年之前,一汽夏利將推出5款新車:內部代號為U066的三廂轎車;基於駿派D60、A70打造的Cross和旅行車,其中包括類似於一汽-大眾蔚領的旅行車;傳祺GS4相當的A級SUV;駿派D60的全新換代車型。

對於傳言要全面停產的夏利品牌,一汽夏利內部人士表示並非如此,今後將保留夏利現有的品牌和產品,不再繼續擴張投入。夏利品牌下目前還有N3、N5、N7三款車型,其中N7為一款小型SUV。在一汽夏利的轉型計劃中,駿派將承擔提振銷量、品牌向上的重擔。而夏利將承擔對入門級市場的覆蓋,深耕三四五線城市。

根據此前發布的信息,一汽夏利計劃投入30億元,用於A70轎車及電動車項目、A級車SUV項目、駿派D60、A70改型項目、A+SUV項目,預計在2018年,基本實現產品的全面升級和結構調整。

積重難返?2014年,為了擺脫夏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和遏制不斷下滑的銷量,一汽夏利重磅推出全新品牌駿派,首款車駿派D60押寶的也是時下正熱門的小型SUV細分市場。但被寄予眾望的駿派D60在月銷量邁過4000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去年推出的駿派首款轎車A70,上市後同樣表現不如預期,自9月上市以來,連續三個月銷量下滑,去年9-11月的銷量分別為1423輛、1010輛和682輛。「從夏利銷量開始下坡時,一汽夏利就不斷在提及調整轉型,這麼多年業績還是不斷下滑,從威志系列到駿派系列接連失利,已經表明一汽夏利的問題,不是推幾款新車就能解決的。而是整個企業的體系、運行機製出了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分析。

失利的原因,表面看來是投入不足。「即便是自主品牌,一款車從開發到推廣,20-30億都不算多,5-6款車一共30億的投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頂多也就能冒個泡。」上述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併入一汽集團後的定位掣肘,也被屢屢提及,2002年天津汽車併入一汽集團後,一汽夏利被定位為經濟型車生產基地,和奔騰、紅旗兩個中高端品牌錯位競爭。在研發等資源支持上,被收編的一汽夏利也不如前面兩大品牌受重視。

近年崛起的自主品牌中,並不乏大集團中地位邊緣、研發資源有限,但憑藉自己努力做得風生水起的自主品牌。而且定位中高端的駿派品牌,已經表明一汽集團已經放棄此前對於一汽夏利的低端品牌定位。

駿派品牌兩款新車如今的市場表現,表明一汽夏利的體系能力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比如駿派D60雖然掐準了小型SUV的熱潮,但產品佈局卻沒有摸準市場脈搏,該車提供1.5L和1.8L兩種動力選擇,但1.5L車型只有手動擋,沒有自動擋,而同級別競品則提供自動擋產品。

還有經銷商網路,目前一汽夏利共有200多家經銷商,而吉利汽車在全國的一級經銷商網點則有700多家,長安乘用車有600多家經銷商,江淮乘用車的經銷商數量有400家之多。

2015年和2016年,一汽夏利通過向控股公司一汽方面出售資產、轉賣股權,避免了賬面虧損的窘境,今年,開局不利的一汽夏利能否憑藉自身努力實現業績轉身?

外界對此似乎並不看好,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認為:「如果一汽集團能救一汽夏利,一汽夏利不會是現在的局面,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一汽集團也沒有多少資源能夠挽救一汽夏利,投資機構已經看明白了,與其等下去,不如現在割肉。」

2016年的季度報告顯示,重量級股東先後拋售一汽夏利的股份。曾經押寶一汽夏利的王亞偉旗下的3隻產品已悉數從前十大股東榜單中消失。2016年四季度,一汽夏利的第二大股東百利裝備集團也曾多次減持一汽夏利的股份。

電影《擺渡人》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難以渡過的難關和挫折,擺渡人就是為了幫人渡過難關,走出困境,渡人即渡己,但最佳的擺渡人,其實還是自己。這樣的描述,用來形容一汽夏利和其背後靠山一汽,看上去頗為貼切。


首先 價格是夠低了 挺符合國民車的稱呼和定義 但是售後服務和質量的缺失讓人無法接受 配置方面更是低到令人髮指 !!!但這些都不算什麼 !最主要的面子問題就導致大多數人對夏利這個品牌望而卻步!!


夏利在當時靠的是價格優勢取勝,雖然當時也要好幾萬,但相比普桑富康還是很便宜的。可悲的是夏利不思進取,一直沒有什麼新車型,或者說沒有什麼像樣的車型,現在的可選車型太多了,價格優勢也慢慢的沒有了。說白了,廠子不是自己的,盈虧與自己關係不大,國企通病。能盈利的國企靠的也不是本事,而是壟斷。


正確的說天津大發的生產線的天津夏利,在2004年就已經破產了,從2004年以後就歸,天津一汽夏利股份制有限公司了,從04年以後,生產的所謂夏利車,都不是原來的那個時代的車子,後期的車型,讓我們很失望


沒開過也沒聽說身邊的人有買的!其實就是時代的更新換代!人們的選擇性多了看見的多了,你跟不上社會前進的腳步自然會慢慢落伍甚至淘汰!就和諾基亞一樣就算現在他的手機一樣能砸核桃又能怎麼樣?並不是剛需!多考察市場看看客戶的需求才能不落伍!


偷工減料惹的禍,原先的夏利和後來的沒法比,這個誰來誰知道。另外就是不創新,千年一樣,你倒是升級換代啊,結果是偏不,最後就沒有人買了。


轎車的發展很快,形成人們的代步工具,但任何事物都不是永久不變的,當年夏利的發展時,國內家庭買車剛剛開始,現在的家用轎車,不誇張的說,已構成災害,科技進步不斷發展,這就需要更新換代


夏利就是不好好出了以前一輛夏利車12萬的時候可以開到報廢鈑金都沒事改款便宜了吧就偷工減料質量不合格把自己推到了倒閉我就是天津人現在我就不買天津出的車什麼牌子都不行要不年年虧損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