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孕產婦從來都是風險最高的人群,產科永遠都是風險最高的科室。 以前看到和聽到的產婦不幸的消息基本還是發生在產房的多,但這次居然發生在產檢門口,說明二孩時代,孕產婦的風險更高,更提前了。

以前獨生子女時代,孕產婦相對都比較年輕,年輕就是資本。二孩政策放開後,積累了了多年的生育需求得到釋放,無論60後,70後都想抓住最後的機會,不生白不生。但往往很多人忽略了妊娠的風險。

年齡大了點,全身的疾病就會更多了點,象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悄然而至,你可能沒發現,也沒在意,總是想,我第一胎都生的這麼順利,不就再生一個嗎?有什麼好擔心的?我急診見過一個上壓250mmHg的二胎孕婦,好不容易在早孕被我們勸引產了。還有甲亢孕媽媽,心率都150次/分。

可大家並不知道,年齡變了,那是最大的改變。二胎孕婦懷孕前一定要做好系統的體檢,特別是年齡大於35歲以上的准媽媽們。二孩放開後,各地產科收住的高危病人都在井噴上升。二孩放開後孕產婦的死亡率也在上升。記的有一次在產科學術會議上,有一個教授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醫生的嚴防死守,孕產婦的死亡率可能還會更好。

所以,我在門診,看的高危人群,總會對她們說,二孩是錦上添花,如果冒很大風險去生,有時候不一定值得。

至於商都縣產婦的死亡,個人認為,是一個急性心肺功能衰竭。可能出現這個情況1.妊娠合併症,比如妊娠高血壓疾病,急性心衰。2產婦高凝狀態,平常懷孕後不注意運動,血管沒血栓形成引起栓子突發脫落,引起肺栓塞。3.妊娠合併症:妊娠合併高血壓或妊娠合併甲亢等。4.急性心梗等。


你好,感謝邀請答題,你說的是產檢時死亡?這種情況在目前臨床上比較少見,准媽媽可能是有妊娠併發症或其它疾病,孕婦懷孕以後全身各個器官負擔都會加重,所以產檢時不能只量宮高腹圍,要查血壓、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有時孕媽及家屬不理解,認為檢查多了,醫院就是為了掙錢,其實產檢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靠譜醫生,該查的一定要查,一定要聽醫生的!


孕婦死亡給我很多感觸,我作為一個孕35周的孕婦,看到這件事,很震驚!總結出來如下:1、她作為孕婦,做了宮頸結紮術,是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習慣性流產,流了四五個孩子了,還堅持要生,不把自己當回事。2、她產檢不及時,好像建檔都沒有,一直卧床保胎,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長期卧床容易形成血栓,一下床運動就容易肺栓塞等,死因有待查明。3、醫院死了人就鬧,那醫院是什麼地方?救死扶傷不假,難道要做到100%?那世界上沒有死人了。4、家屬惡意渲染,請醫鬧大鬧醫院的時候,旁觀者難道分不清真假,不明事理了嗎?還盲目跟風轉發。5、誰也不清楚具體事情的經過,聽信一面之詞,難免有些不理智,呼籲大家做理性的信息傳播者。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傷害。誰也不希望誰死去,誰也不希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希望公道依然存在,早日還原真相。


很多時候自己需要冷靜對待每件事情,如果不能確定可以換一家醫院再看看!每個醫生判斷方法不一樣。像我懷孕初期去檢查,知道自己黃體不足發現懷孕才去醫院,希望醫生能幫我解決還是掛了個專家號!由於b超沒看見孕囊,醫生就不給我開黃體酮,還讓我做陰超。後來我果斷把她號退了換了個醫生!現在不是好好的么。查了很多資料缺黃體才著床晚,對於我這個大齡孕婦來說真傷不起!


產檢都能死?我沒有看到這個新聞 所以我就不發表意見了。但是我猜想應該是這位準媽媽自身的問題吧。

我們在產檢的時候都是聽醫生指示去做的,抽血,B超,測胎心等這些都是很安全的呀。

我懷二胎的時候,因為是小縣城,我去產檢都是自己走路去的,20分鐘就到了,我都沒有坐公交。抽血什麼的也都是我自己,我覺得一點壓力都沒有,很輕鬆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