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研究問題如蜻蜓點水,惠更斯卻不是。

惠更斯也是一位大神,本來是荷蘭人,卻做了法國科學院掌門,可想而知,他的水平多高。

惠更斯

惠更斯也是多才多藝,對微積分也頗有研究,只不過後來被牛頓和萊布尼茨總其大成了,我們常用的勻速圓周運動公式就是他推導出來的,他還是概率論的創始人。

這麼一位大神,對於光的研究自然不會象胡克一樣僅僅說一下想法,對於他堅持的波動說做了深入的理論推導,這就是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認為:對於任何一種波,從波源發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子波的波源,各個子波波源波面的包絡面就是下一個新的波面。

但是惠更斯原理有一個缺陷,就是它可以確定光波的傳播方向,而不能確定沿不同方向傳播的振動的振幅,這個缺陷要等菲涅爾出現才解決,所以惠更斯原理又叫惠更斯菲涅爾原理。

從惠更斯原理出發,惠更斯推導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就是說,即便認為光是一種波,光也是可以符合折射和反射定律的。

既然波動說和微粒說都能解釋現象,那麼兩者應該是平手才是,可是實際要遠比理想複雜。

因為牛頓已經一統江湖,成為武林至尊,所以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既然爵爺提倡微粒說,那麼微粒說當然就是對的。

至於當初的牛頓環實驗,爵爺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了,自然也就沒有人質疑了,看來光波隊得找個外援了。

於是光波隊找了一個語言學家來做外援。

托馬斯.楊

這個語言學家就是托馬斯.楊,如果用武俠小說來比方的話,托馬斯.楊就是無崖子啊,首先精通各種樂器,對此,愛因斯坦表示自己的小提琴實在是拿不出手,雅擅丹青,14歲就掌握了十來種語言,不僅僅包括現代的語言,還包括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對於羅塞塔碑是商博良第一個破譯,但是托馬斯.楊卻是第一個翻譯全文並出書的,羅塞塔碑基本就相當於我們的甲骨文,無崖子不是還懂醫學嘛,托馬斯.楊本來就是醫生,這還沒完,他還會走鋼絲耍雜技。

無崖子雖然無所不能,但是武功堪憂,居然被自己不成器的弟子丁春秋偷襲,托馬斯.楊比他強多了,武功卓絕,不對,是物理學水平也是一時無兩。

有感於光波隊節節敗退,托馬斯.楊挺身而出,做出了物理學史上最美的實驗,這就是雙縫干涉實驗。

雙縫干涉實驗

這個著名的實驗如今已經進入中學物理課本:讓通過一個小針孔S0的一束光,再通過兩個小針孔S1和S2,變成兩束光。這樣的兩束光來自同一光源,所以它們是相干的,結果表明,在光屏上果然看見了明暗相間的干涉圖樣;後來,又以狹縫代替針孔,進行了雙縫實驗,得到了更明亮的干涉條紋。

這個實驗其實和牛頓環實驗異曲同工,這是微粒說無法解釋,但是托馬斯.楊還是小瞧了牛頓爵爺的影響力。

對於廣大物理學家來說,牛頓就是神,挑戰牛頓就是挑戰神,他的研究成果被壓制長達二十年。

看來要推翻微粒說,還需要更加強有力的實驗,這次是誰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