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息釋出之後等了將近一年,臺灣終於在今年十一月七日盛大的上映,科幻迷興奮顫抖溢於言表,喜愛敘事手法來詮釋作品的諾蘭迷也一樣話題不斷,臺北在這個像是開始準備冬眠的淡季十一月裡,四處都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各種關於interstellar的各種廣告與宣傳,除了演員名單內有你我熟悉的陣容,有別於過往的電影技術,這一次對於其影像呈現的手法也是前所未見的特別,最特別的是,全球亞洲區僅有兩個地區引進該播放技術,而其中就是臺北的美麗華大直IMAX影城,所以在選擇進場觀影時,做足功課是絕對必要的一件事情。

70mm膠卷與IMAX的2、3事,我本來也一知半解,但經過網路上許多專業人士的圖文講解,我也開始學著分辨其中的差異,知道了這部電影的特別與技術上的價值之後,其實沒有猶豫也不用考慮,上映第二天之後我就直奔離家不遠的美麗華,事先訂位是一定要的,除了能先挑選合適自己的座位之外,避開看電影前的各種瑣事然後好好整理思緒投入電影之中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真的會消耗不少的腦力。觀影前總覺得電影難免帶有商業色彩與娛樂效果,但結合在電影內關於理論層面的各種問題,是真的很難在跟著劇情與美麗畫面交疊時同時思考的,我想一部電影要創造價值與話題性,就是讓電影這種其實感覺不用很正確或很合邏輯的內容,放滿了觀眾無法質疑的真實在裡面,覺得某部分好像不是這樣,但是考究了多數的資料卻無法反駁導演臨摹後給觀眾的衝擊,接著在小小的接縫中再放入一些電影應該具備的戲劇性,可以討論,但不用深入追究。滿點的故事張力讓網路上各種問題的討論,在諾蘭隔了幾年後推出的新作品,依然讓人們聚焦。

Interstellar logo.jpg  

我覺得全世界對於一個電影的關注程度光從海報與宣傳文宣的品質與版本就可以看出端倪,至於各國家的片商如何運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自己對於臺灣版本的宣傳海報解讀仍是比較偏向於認知取向,強調演員陣容然後凸顯電影的故事性,比較沒有著重電影的質感與星際的虛幻,網路上有很多版本的海報,如果沒有特別寫上角色或演員,很純粹的能夠直接透視這部電影的主軸就是關於太空關於宇宙與我們無法想像的神祕、地球以外的未知。

未命名 - 2.jpg  

中文的海報常見的就是角色羣的照片,主打的則是男主角馬修麥康納在異星的英姿。

10713991_10152779108486950_1137946731482865344_o.jpg  

臺灣的觀眾很幸福,有美麗華影城引進IMAX 70釐米膠卷。

記得網路訂票請提早四十分鐘前往取票。

切勿攜帶漢堡薯條入內。

interstellar-960x590.jpeg  

既然是探索太空與星際為主軸的故事,是不是用這樣的海報更增添幾分神祕感呢?

回到科幻片這一端的主題,從影片開始我就不斷的有發現,雖然說是一部科幻片,我猜諾蘭為了更貼近近代的科學根據與真實性,有別於一般的科幻片大量的使用華麗的場景來佈置整部電影,從太空梭到睡眠艙甚至是內部的地板結構,表現的都是很近代的裝潢,地板類似家用浴室的貼地磚,格狀、髒髒舊舊然後不是很規則的組合,隆起睡眠艙也不同於流線、造型特殊的時空膠囊這樣乾淨、充滿面版與奇怪功能或數字、甚至是某種卓越技術帶來的新穎與特別的科技感,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一個觀察與發現就是,整個電影之中完全沒有看到手機的出現,智慧型手機在電影中我覺得有個很重要的地位就是能夠「用來判斷電影的年代」,除非電影對故事年代的設定必須為非近代,那就需要去尋找舊型,非智慧型手機好在電影中出現,除了整部片沒有用到手機之外很特別,在接近結局的一幕,長大的兒子背對境頭時,牛仔褲臀部口袋上面一個四方型的痕跡,大小看來也應該是手機的大小,但始終沒有拿出來使用,不知道特意將手機的使用做了隱藏的原因為何?電影中也不是沒有通訊聯絡,但卻是使用無線電,尤其主角在前往遙遠基地時也是提到會用無線電來聯絡家人,而非使用手機?令人費解。

未命名 - 3.jpg  

感情的戲碼在科幻片中不一定需要,但這次卻罕見地能在interstellar中看見,如果有在網路上查過諾蘭過去的作品,會發現多數的評論都會抨擊他對於角色與角色間的感情的鋪陳太過扁平,假設這個故事最後是想呈現男女主角感情有某種程度的提升或定位,但拍出來的結果卻讓觀眾覺得,角色間彼此的感覺並沒有臨界點,顯得有些不知所云,或者是配角要丟出一些投注眼淚的表情,可是來的太沒理由,感覺像是,疑!時間到了,該來哭一下、流個兩三滴眼淚後結束。是不是馬修麥康納的演技救了這部片不得而知,網路上不少人說看完之後都有哭,是因為開頭與結尾對於親情的戲碼,但個人覺得小部分處裡的還算到味,但絕大部分還是令人一頭霧水。不過某個層面來說,諾蘭也算是進步了。

未命名 - 4.jpg  

接近三個小時的全片仍有些地方無法很明白的呈現,諾蘭自己也說這樣的片長他也不是最滿意的,撇開導演的觀點不說,看完之後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就是中間出現的那段曼恩博士星球的插曲,電影從頭到尾就是那段充滿違和感,在觀影之前我讀了很多關於這部片前導的文章,看完整部電影後,我還是想不透那場鬥爭的意義,尤其還必須犧牲寶貴的片長只為了講人類的欺騙與懦弱的行為。

永續號.jpg  

飛行船永續號的概念我覺得非常棒,說不定這真的會是未來太空船的雛形,其中一定要提到的是,非人類的配角,說是配角就一定是戲份喫重,還真的比某幾個人類的畫面與臺詞還多,就是指機器人塔斯TARS與凱斯CASE,同時我也覺得這樣的機器人未來應該有可能會真的出現在現實生活之中,它們以長方型的型態出現,在做任何運動時卻能以類似魔術方塊翻轉的方式,沒有軸心的自由運用每一個部位,可以高速移動、搬移取物、還能救人,或在一般狀態時,安裝在駕駛艙上成為一個智慧模組,協助人類在冬眠艙內延長肉體壽命時,無人駕駛太空船的控制與必要之輔助。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並非理工出生,對於狹義、廣義相對論沒有任何瞭解,只想把電影看懂,並知道來龍去脈與電影的時間順序還有整個龐大的故事主軸,撇開為什麼時間會被重力影響?為什麼天上一天人間十年?什麼是黑洞什麼是蟲洞?時空旅行的定義為何?質量與光速間的定律是什麼?

建議可以閱讀以下這篇:

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 完全圖解分析 暴雷暴光光

讀完這篇後本來只看懂50%就變成90%了,另外10%可能要去問諾蘭到底還想表達什麼?

整個詳細的看完分析與現今理論的探討,(不得不說PTT上真得是臥虎藏龍,許多相關的專業人士都紛紛出來回應網友們的各種問題,真的佩服也感謝他們的熱心與專業的分析。)有機會再去二刷,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國外的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