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arch 4 

對你沒有愛的人,就是死了。

這是我最近的心情寫照,所以想找能讓你情緒潰堤、痛苦的一部好片

被遺忘的孩子沒有讓我崩潰痛苦,可是我們不知道喃喃地說了幾次「天阿!好可憐」,這是另一種錐心之痛,不是眼淚可以交代的。

活在有愛的世界,本質為人的一切纔有價值。

the search 1.png 

看完被遺忘的孩子後才更明白,一個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價值裡,我說的就是飾演卡洛的「貝瑞尼絲貝橋」,也許他的角色若是一個在上位者的話,那他會是個很有理想、也許也能夠有所作為的執行者,只可惜在戲裡他只是個螺絲釘,我覺得要歌頌一個人經過多少努力之後終於得到某種成就這種題材,事實與現實生活差異很大,但因為我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劇中出現的一些情節反而能有更多共鳴,我們不會否認身邊的人對於喜好的執著,但是如果這份執著不幸地像卡洛這樣,並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世界的事情,那我覺得這份執著就要有兩個層面:

1.首先要接受自己無法被認同,或者事情本身可能會到達某個程度之後就無法突破,這是非常現實的一件事情,而且最好要給自己一個停損,不要因為太過於的沈溺或堅持,最後變成了執念與一個可怕的偏執。這非常容易在一個壓力臨界點的時候開始出現負面情緒,而最終這樣的發展都不是好事情,煞不住的車最後的下場就是需要一場猛烈的撞擊,好讓一切回復平靜,但後果我們都知道了。

2.如果相信這個執著終將帶給你什麼,那麼我覺得也應該需要思考是否繼續努力下去,倒不是說不能再努力之中尋找回報,而是不要抱著太多期望,不過第二類人通常不太出現,因為這樣的人,個性基本上是迷戀在過程而非結果,所以如果你去告訴一個二類人這種想法,他只會噗哧一笑,並且告訴你結果如何我通常不在乎。

這部片的拍攝手法相當有趣,將兩段前因後果不同的故事串在一起,從頭到尾,它們一直都有關聯,巧妙地用交錯開來的時間軸,說了兩段都關於戰爭、人性與愛的醜陋與發揮,但是比重不一。

the search 3  

這幾年來我自己思考了不少事情,諸如,他是對的嗎?這種質疑在我腦中越來越頻繁出現。

規則這玩意兒,到底是利用了什麼根據來規範大家,好讓大家得以引用規則來約束別人?又或者,為什麼同樣在人類的世界、哺乳動物的生活圈,在一個小小的工作場合或是隔了一棟樓的小家庭,大家都有各自的規則?個別的限制,比較像是一種有程度的期望,更別提在軍隊、在學校、在政治圈、在演藝界甚至是在老闆底下做事情。

這些規矩到底憑藉什麼來「提醒」我們?什麼可以什麼不行,什麼是對還是錯,片中的哈吉會給你一點答案,因為哈吉就是一個尚未被社會化的小孩,他與內心的真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用他的認知來告訴卡洛,哈吉的行為,某種程度來說,真的是個救不了的錯誤嗎?

我不認為,這樣的概念比較像是一個想法的轉換。

the search 2

假設今天有三個人走在路上,A掉了一個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B撿到了,不是很確定是要把這個東西追上去還給A,還是當作撿到的東西放進自己的口袋裡,因為這東西對於B來說是個有價值的東西,於是問了C,這時候C表示B太小題大作了,說不定A是故意把東西落在那邊的,或者對A來說這本來就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但是對B而言卻是個有價值的物品,所以B才會開始猶豫不決,可是C這麼果斷地替A做了決定,那他的決定就都是正確無誤的嗎?ABC這三個人之間存在著什麼聯結,我覺得那就是我們能夠從片中來探討的問題。

A-我們不是A,不知道A真正的想法或用意是什麼?(故意或不小心,垃圾或有價值的物品)

B-相信規則,覺得應該要物歸原主,但是這東西我自己又好喜歡,反正對方也走遠了,看起來也不像是不小心遺落的而是故意丟棄。

C-他一定是不要了吧,這種東西誰會掉在路上,而且連找也沒找?

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