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

朝政府對政府的「外國軍售」 關係發展

〔記者彭琬馨/綜合報導〕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十一日出席華府「第八屆中國國防與安全年度研討會」時受訪指出,在對臺軍售方面,美國確實朝向與臺灣發展「更常態化」且是政府對政府的「外國軍售(Foreign Military Sales)」關係發展。

由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與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合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防與安全年度研討會」在華府舉辦。除薛瑞福外,前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葛林及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鄧志強也與會。

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十日表示,美國對臺軍售通常是當美國完成相關程序、準備好了,就會對外宣佈,他相信這是未來的做法。至於年底前是否可能會有新的軍售案宣佈,莫健表示,不知情,但猜測未來可能會批准更多個案。

薛瑞福十一日受訪時說,「我們(美國)會朝向(與臺灣)發展更常態化的外國軍售關係」。

葛林則認為,北京對臺灣展開從政治、經濟、外交甚至到軍事上的全面性施壓,因此他認同美國近期在軍事上採取的行動,例如對臺軍售;但他也對川普政府部分內閣成員不瞭解臺灣及此安全議題對美國的重要性感到憂慮,葛林並直接點名財政部長努勤,直言他不懂怎麼會有人被中國的「只要美國停止對臺軍售,美中就能在經貿議題上達成協議」的說法說服。

葛林強調,他希望川普政府能在對臺政策上,建立「不只是國安事務體系」的更廣泛共識,政府全體要了解臺灣事務對美的重要性,川普政府內部應把不同部門的認知差距彌合好,因「有些不是國安議題的專業人士」,只從本位主義思考,急著在經貿上和中國達成協議。

鄧志強則說,在兩岸關係上,美國的「實質」影響力比象徵性作為更重要;鄧志強表示,象徵性的表態較容易,也讓人感覺良好,但引起中國報復,「傷害的是臺灣」。就他來看,美國考慮臺灣政策時,最重要的是要思考,「美國的做法對臺灣有何助益,對兩岸關係又有何幫助」。

  • 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資料照)

    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資料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