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波黑戰爭,首先要從南斯拉夫戰爭說起,指的是指在外部干涉勢力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而引發的民族內戰。這次戰爭的起因是從1991年斯洛維尼亞宣告獨立起爆發,如果沒有斯洛維尼亞的引子,南斯拉夫不會分解得這麼慘烈,到2000年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下台之後主要的紛爭依舊繼續發生。

斯洛維尼亞在波黑戰爭中,支持穆、克族。因為斯將加入北約作為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標之一,北約國家則是一邊倒是支持波黑共和國,打壓塞族。1994年3月,同北約簽署了「和平夥伴關係計劃」。1996年1月,斯成為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成員國;4月,斯作為和平夥伴關係國中的首位國家開始同北約舉行「單獨對話」。1999年3月,斯支持北約對南空襲並提供空中走廊;4月,斯總理德爾諾夫舍克出席北約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並出席北約華盛頓首腦會議。2001年,斯積極為北約新一輪東擴做準備,增加國防預算,開展入約宣傳。3月,北約中東歐委員會代表團訪斯;4月,斯外長和國防部長出席北大西洋委員會會議;5月,斯總理德爾諾夫舍克出席布拉迪斯拉發北約候選國會議,總統庫昌訪問捷克;9月,北約南歐部隊司令利利奧訪斯;10月,大西洋公約47屆年會在斯舉行,北約副秘書長里茲奧出席,庫昌總統出席北約候選國維爾紐斯集團元首會議;11月,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和議會大會主席埃斯特雷拉分別訪斯。

在1945-1990年期間,斯洛維尼亞是另一個南斯拉夫聯盟(FEDERAL YUGOSLAVIA)中的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加盟國(SOCIALIST REPUBLIK),並享有獨立的權利。在巴黎和平會議後,斯洛維尼亞於1947年加入了斯洛維尼亞海岸地區組織,在1954年的倫敦備忘錄,成為除的里雅斯特外的里雅斯特自由貿易區的成員。斯洛維尼亞以及南斯拉夫的西部邊界標誌著歐洲的集團劃分,而它和匈牙利的邊界標誌著真正的「鐵幕」(IRON KURTAIN)。儘管南斯拉夫最初的權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共產黨人手中,斯洛維尼亞加強了它自身的民族文化和教育制度和其後的經濟獨立。要求斯洛維尼亞獨立的聲音從臨近斯洛維尼亞的國家中的斯洛維尼亞裔的少數民族(人口約為斯洛維尼亞本國人口的10%)以及遷移到外國的斯洛維尼亞人(約佔斯洛維尼亞本國人口的20%)發出來。為了維持和世界上各處的斯洛維尼亞人的聯繫,斯洛維尼亞對它的鄰國的斯洛維尼亞裔人和本國的海外移民實行著獨立的政策。

1967年起,斯洛維尼亞加入奧地利卡林提亞(AUSTRIA CARINTHIA)和義大利弗留利.威尼斯(FRIULI-VENETZIA)貿易區,於1978年加入阿爾卑.亞德里亞(ALPE-ADRIA)貿易區。在60年代末期,一部新的南斯拉夫憲法增強了民族主義者的角色並限制聯盟的裁判權,增加各共和國的主權。

斯洛維尼亞一直都是原南斯拉夫組成國家中民族的單純性最高的國家,在斯洛維尼亞的斯洛維尼亞人佔了90%以上,相對起來在克羅埃西亞的克羅埃西亞人只佔大約75%,在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人僅佔65%左右,斯洛維尼亞國內的民族更顯得單一。

在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國開始宣布獨立的時候,國內的塞爾維亞人往往因反對脫離聯邦而組成武裝部隊,建立塞爾維亞人自治區,但由於在斯洛維尼亞的塞爾維亞人僅佔全國人口3%左右,和在克羅埃西亞內的佔10%以上在戰時成為關鍵少數的塞爾維亞人比起來情勢大不相同。如果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三大族群不過半(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以及穆斯林)比起來更是天差地別。民族組成單純讓斯洛維尼亞人對於國內的輿論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也因為符合民族自決原則,具有國際法上的正義。連一向積極鎮壓南斯拉夫分離主義的南斯拉夫前總統米洛塞維奇,都對斯洛維尼亞獨立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

進入了1980年代之後,塞爾維亞的米洛塞維奇登場。米洛塞維奇對於制定於1974年承認舊南斯拉夫六個組成國和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大幅自治權力的憲法強烈地不滿,認為該憲法會削弱塞爾維亞的權力。隨後以爭取塞爾維亞在聯邦中的地位為由,用煽動塞爾維亞人民族主義的手段,實際上塑造自己成為塞爾維亞民族救星的形象,鞏固個人的統治權力。

對於這樣情況,其他各國也開始以反塞爾維亞的形式揚起民族主義運動。其中反應最強烈的即是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特別是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早從1968年和1981年就兩度發生了大幅度的反政府示威和罷工活動。

1988年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族運動正沸沸揚揚之際,斯洛維尼亞發生了一起影響深遠的煽動事件,史稱為「楊沙事件」。斯洛維尼亞因為地緣關係和西歐最為接近,和西歐的交流不僅僅帶動經濟更也把政治的思潮帶入受到較大的影響。是故東歐大多數的地方言論自由被禁止,但是在斯洛維尼亞言論自由風潮卻是被容許的特例,最後這樣的風潮轉化為反體制(亦可說是反貝爾格萊德)的行為由知識份子為中心開始擴散。此時引發這活動的斯洛維尼亞青年同盟發行的社團機關報穆拉迪納的記者楊沙被逮捕及後續相關事件被稱為「楊沙事件」。楊沙的報道揭露了南斯拉夫軍隊的機密,因此被以軍事泄密罪給逮捕,楊沙本人是反塞爾維亞的急先鋒所以這個逮捕行動讓斯洛維尼亞人反感,接下來審判時又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進行,更是讓當地人的反感又加深了一層。這件事情之後斯洛維尼亞人對於反塞爾維亞的立場更為堅定。1989年起,原東歐共產主義政黨連續垮台,這個影響亦波及了南斯拉夫。1989年初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就承認了非南斯拉夫共產黨的政黨設立。1990年決定改成多黨制的自由選舉。斯洛維尼亞並於同年的4月即舉行多黨制的選舉,南斯拉夫共產勢力大敗,斯洛維尼亞國家主義色彩強烈的中間及右派聯盟抬頭。這個時候,南斯拉夫雖然名義上還是聯邦但是其實內部已經開始分崩,各組成國有各自的考量來描畫未來的藍圖。1990年10月,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對於南斯拉夫的未來提出了一種新的「國家聯合模型」。這個提案即是把南斯拉夫給迷你歐洲共同體化,即是承認各國的主權,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各國協調取得同樣的方向。這個提案後來被舉行自由選舉但還是南斯拉夫共產黨系政黨獲勝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給駁回。這結果造成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相當失望,後來無法避免和南斯拉夫選擇分道揚鑣。1991年6月25日晚,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宣布獨立.並把在斯境內的南聯邦與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的邊界宣布為斯國界。6月26日凌晨,斯洛維尼亞地方防禦部隊接管了南邊境的海關和過境通道,並換上了斯洛維尼亞國旗和國徽,同時在南聯邦境內的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交界處設置關卡,檢查過往行人與和車輛。在由鐵托設計的南武裝力量架構中,除了屬於聯邦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外,還有歸各共和國指揮的地方防禦部隊。1991年時歸斯洛維尼亞指揮的地方防禦部隊約2萬人,另外還包括近6萬預備役人員。在擁有18萬人與大量重武器的人民軍看來,僅僅裝備輕武器的斯洛維尼亞地方防禦部隊不堪一擊。6月26日,斯洛維尼亞舉行獨立儀式。南斯拉夫聯邦開始行動,但是這一天並沒有大規模的衝突。6月27日凌晨,由南軍第5軍區的1990名士兵、460名聯邦警察與270名聯邦海關人員組成的聯合部隊,在空軍戰鬥機與直升機的掩護下,向南奧南意邊境出發,準備奪回邊界通道;而另一路由110輛坦克組成的部隊,則向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進發,其目標是控制該地的機場。面對南人民軍的坦克,斯洛維尼亞立即調動其地方防禦部隊與警察部隊準備迎戰,並在全國發布了總動員令。斯軍在所有交通要道與城鎮人口設置路障並構築陣地,以阻止南軍坦克的通過;同時斯洛維尼亞當局切斷了南軍在斯洛維尼亞境內各軍營的水電與食品供應,解僱南軍家屬在當地的就業人員。當天,南軍與斯地方衛隊首先在斯洛維尼亞東南部的奧爾莫日、新梅斯托發生衝突;隨後在與奧地利接壤的一些邊界過境站也發生了衝突。斯地方衛隊還圍攻了南人民軍的兩個軍營與一個機場,擊落了1架南軍的直升機。在奧地利邊境的卡拉瓦卡邊境站,南軍還進行了空降。當天,斯全國近20個地點發生了南軍與斯地方衛隊的戰鬥。28日,衝突進一步擴大。斯地方衛隊進一步圍攻南軍軍營,而南軍則在坦克進攻受阻後發起了空中打擊。當天南軍戰鬥機對斯地方衛隊的14處陣地進行了轟炸,還攻擊了盧布爾雅那與馬里博爾的兩座機場。當天下午,南國防部發表聲明稱,已經完全控制了斯境內的南斯拉夫國界。6月29日起,優勢開始轉向斯洛維尼亞方面。雙方仍然在斯各地不斷交火。衝突主要發生在南軍各被圍軍營的突圍與解圍戰鬥中。在斯洛維尼亞境內各分散的南軍軍營均遭到斯地方衛隊圍攻,在斷電斷水與失去食品供應的情況下處境艱難;而南軍解圍部隊則受困於地理與路障,大批斯洛維尼亞與克羅埃西亞族士兵逃離部隊也削弱了南軍戰鬥力。在持續一周的衝突中,南軍有36人陣亡,2500人被俘。斯洛維尼亞的堅決抵抗出乎了南人民軍與塞爾維亞的預料。儘管南軍兵力與裝備佔壓倒性優勢,但是此時南境內已經是危機四伏,南軍無法抽調足夠的兵力形成絕對優勢。在這種情形下,南軍與塞爾維亞均意識到,斯洛維尼亞的獨立已經不可逆轉,南軍繼續在斯洛維尼亞用兵,或許能夠一時壓倒斯地方衛隊,但是必將深陷其中。而南軍身後還有一個克羅埃西亞,一旦克羅埃西亞準備完畢,則南軍必將兩面受敵。

斯洛維尼亞銳27旅,是全副德式裝備,還有德軍顧問,並擁有最先進的防空導彈。庫昌總統在推行獨立前,是先與德國外長根舍進行秘密協商,德國設計,以南人民軍空軍飛機越過奧地利領空為由,指使奧地利陳兵邊境,擺出隨時應戰的架式。

斯洛維尼亞新政府高層中,外長魯佩爾是奧匈帝國王室後裔,國防部長揚沙,內務部長巴夫查爾都是奧地利的人馬。

斯洛維尼亞方面,南軍的進攻同樣也使其備受壓力,此時南軍的行動仍非常克制。在與南軍坦克戰鬥機持續一周的戰鬥中,斯洛維尼亞方面僅有3名士兵、2名警察與5名平民死亡;一旦南軍被徹底激怒,斯洛維尼亞的損失也將非常慘重。

此後直到7月初各地不斷地有零星的戰鬥,然而由於與斯洛維尼亞同時宣布獨立的克羅埃西亞境內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衝突擴大,使得居中介入的聯邦軍隊難以調度。此外斯洛維尼亞實行截斷南斯拉夫聯邦軍補給線的行動,甚至不惜擊落由斯洛維尼亞人所駕駛的聯邦無武裝直升機。在斯洛維尼亞國內對於南斯拉夫聯邦軍強烈的不支持也對戰爭形成了有利的狀態,加上實行宣傳戰更讓聯邦變成了壞人一角,此時在歐洲各國的指摘聲中7月2日南斯拉夫聯邦軍一部份的軍隊決定先撤退。7月5日晚,在歐共體外長的調解下,斯洛維尼亞宣布接受停火條件,推遲3個月獨立,拆除全部路障,遣散地方衛隊,釋放2500名南軍被俘人員;而南軍也宣布從斯洛維尼亞撤軍。7月7日,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和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雙方在歐洲共同體的出現下進行調停並且在布里歐尼島(Brijuni)上面達成協議停火。南斯拉夫軍隊從斯洛維尼亞完全撤軍,而盧布爾雅那當局暫緩三個月獨立,兩方都遵守協定。[4] 7月8日,斯洛維尼亞政府發表勝利宣言。7月17日,雙方在歐共體外長調解下談判後確認了邊境由斯洛維尼亞警察按南聯邦法律管理,關稅收入歸聯邦中央。斯洛維尼亞衝突暫告一段落。

就這樣,經歷了和南斯拉夫軍隊的10天陸戰達成獨立(史稱十日戰爭)和南斯拉夫聯盟的崩潰後,斯洛維尼亞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