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

今天星期六,昨天晚上學習到0點30分,原計劃今天睡一個懶覺然後繼續學習的。但是孩子要打預防針,7點多就帶著孩子去衛生院了。排隊到9點30分才打了預防針回家。

最近一直在規範自己的作息時間,人感覺有點疲倦,就睡覺。中午吃了飯後接著睡。越睡頭越暈。人趟在床上有深深的負罪感啊,於是在床上開始思考學習的問題,用平板看與學習相關的內容。混到下午4點,還是起床看書吧,待床上實在受不了。

有點擔心自己身體出問題。下周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體檢。

造價案例聽的王英的課件,王英完全拋開了書本按照自己理的思路在進行講解,覺得還不錯。案例就跟著王英的課件走了。

今天案例學習的是: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折舊+攤銷+利息+(維持運營投資)

接著聽吳新華計量的課件。講得挺好的,但是聽起來覺得實在費時間。今天學習的是地質構造、岩體結構特徵。對於這些概念,與其聽老師講不如自己看書來得深入。然後又跳著聽了工程施工技術的一些內容,總的感受還是不如自己看書。前幾個月備考一建,已經學習了一建市政實務的內容,造價關於施工這部分內容基本重合。

看來我終究不適合聽視頻,決定對學習方法再次進行調整。回顧以前的學習,這裡做一個小結。

(1)造價管理的備考聽了達江的視頻,並且管理高分通過。----結論:聽視頻浪費時間,不聽視頻同樣時間分數應該更高。不是老師講得不好,而是實在沒必要聽,自己看書能懂,自己看書能深入理解概念,能真正懂原理,懂推理過程,聽了課件還得自己看書。

(2)造價計價下載了李娜的課件,聽了1節課吧,由於有管理的前車之鑒,就沒聽了,自己看書。依然高分通過。

學習管理和造價的時候,是十多年沒系統學習了,剛開始學習,所以學習效果不是很好,一直在摸索學習方法,當時沒怎麼做筆記,每天學習之後也沒在睡前回顧。當時的感受是睡前回顧當天知識點感覺好累人,就想趕緊把書多看幾遍,這兩科整個學習時間是60天,每天看書50頁左右,把書精讀了3遍。

(3)一建市政實務聽了李四德的課件,之後聽了李瑩部分課件,走馬觀花聽了陳明、曹銘明的部分課件。針對實務這課,現在依然覺得聽課件是必須的,否則對於施工現場,根本沒法直接通過腦袋來想像和模擬,書中配圖又不多。比照造價的計量,實務課本的配圖有點少啊。

在這裡特別感謝李瑩,對施工和名詞概念講得很細緻。

(4)造價案例,決定聽王英的課件,跟著王英學習。王英有自己的思路,對案例內容進行了自己的整理和加工,而且財務概念又很容易混淆和模糊,所以還是多花一點時間,把基礎整紮實了。計價就 沒聽課件,利用學習案例的機會,將造價的知識形成深入的系統知識樹。

(5)造價計量,自學,不聽課件了。在沒有精讀課本並達到一定深度 情況下 ,聽課件並不能幫自己快速 知識點,在聽的過程中,還得暫停視頻,自己閱讀書本,再聽視頻,這樣速度太慢了。但是,這不妨礙閱讀和借鑒相關老師的講義。其實,大部分內容和精華老師已經寫在講義裡面了。

(6)一建管理,暫定自學,或者聽課件。管理和實務的考試相關性較大,還是有必要深入掌握加強,而不是僅僅滿足管理這科考試過關。

(7)一建經濟,自學。有了造價的基礎,經濟的內容似乎並不難。

(8)一建法規,上下班的時候利用開車的時間聽陳印的課件。法規不比經濟和管理還需要動手練習,需要深入理解概念,需要繪製思維導圖。法規在聽的過程中就可以理解相關知識點。

僅僅使用某輸入法就打了這麼多字,加上其他輸入法,我得打了多少字了


架勢有點足,考試通不過可就成笑話啦

2018年11月18日

繼續修正學習方法中。

今天決定一科一科的學習,學完一科再學另一科。前段時間是交叉學習。之所以做這個調整,是因為造價案例由於有管理和計價的基礎,比較簡單,長時間學習也不用費什麼腦子。

現在集中學習《造價案例分析》,準備的工具為:

電腦、平板、手機、計算器、筆記本、習題本、A4紙2盒、鉛筆、黑色中性筆、紅色中性筆、直尺。

檯燈:高矮、長度、伸縮位置可調,燈泡LED無頻閃8W,色溫4000K,燈太暗不習慣,傷眼,色溫太低容易打瞌睡,色溫太高容易疲倦也傷眼----燈是一個重點!

書櫃:書太多,資料太多,需要一個書櫃來有序整理;書櫃門拆了一扇,方便放資料。

數個計時器、數塊手錶:計時器感覺還是有必要的,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督促,每天看著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有一點小成就呢。手錶(帶鬧鐘)隨時帶著,看著時間的流逝心裡也有一點心慌慌哦,生命就是由一秒一秒組成。

插線板:帶USB充電功能,手機、平板都要電啊,方便。

無家務,不帶孩子:家人很支持我提高,可以全心學習。

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孩子找我玩,我就讓孩子找天貓精靈玩,讓天貓精靈給孩子唱歌、講故事、讀古詩……

便利貼:書中案例在沒看答案前自己先做,然後將自己的錯誤和疏漏用便利貼貼在出錯的地方。

書桌:書桌整理乾淨,只放學習相關物品。

這譜擺得有點大啊,這學習條件也太好了吧。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說了,學習,學習哈!

有個小麻煩:購買的科學計算器不好用,容易按錯鍵或者按 了之後沒有顯示出來。弄得有心理陰影了,每次都盯著計算器顯示屏幕確認是不是正確輸入了需要輸入的數據,挺影響效率。

今天學習 案例4個小時了,做了第一章案例一和案例三,結果被傷得體無完膚!

做案例一的時候,保險費3.5‰,被看成了3.5%,後面結果自然錯得一塌糊塗。

做案例二的時候,問題二直接忽略了人工費、機械費等的調整係數,是直接看問題做的時候腦袋裡面就想著問題沒特別說明就是不變,而忽略了前面題目題干中已經給出 已知條件 。

針對這兩個案例的錯誤,如果考試的時候做錯,是疏忽嗎?不是!如果真做錯也是深深的遺憾,因為知識點都知道,但是就是錯了啊!---我想,做錯的深層次原因還是缺少系統的訓練(或者說是頭腦中沒有解題的系統思維,這種訓練不一定需要很多次訓練,關鍵是形成思維 模式 )。

PS:學習方法又調整了,現在看到視頻按照第一章案例題開始講,就沒看視頻,直接自己做題,然後對照書本標準答案,找出自己知識點的疏漏。對於知識點有疑惑的,再找視頻中對應的講解弄透知識點。這樣極大的減少了看視頻的時間,同時加深了知識點的掌握。一定 要動手做題,看這些案例題很簡單,看答案也很簡單。可是,到自己實際做的時候,總會莫名的出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真正自己做題的時候,有 的知識點會模糊,感覺模稜兩可。

利用學習之餘的休息時間,來寫上幾筆。得繼續學習了。


2018年11月19日

昨天晚上踐行學習後立即複習的學習方法。11點就開始複習,沒想到複習到晚上1:30分。當天學習內容全部掌握,就是累得夠嗆。

今天學習繼續。

A4紙可以購買一個橫夾,挺方便,分成左右寫,寫的內容也挺多。

計時器還是中間這個簡單實用。

計算器依然是個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沒考試專用計算器呢?其實,這個計算器只需要有?加減乘除+指數+分數+()+賦值功能?這幾個功能就行,其他功能多餘。

筆記本還是鐵圈本好用,可以方便正反面書寫。

老式的工作筆記本也不錯,作為習題本,方便回顧自己做題的錯誤點,如果用A4紙,不裝訂成冊很快就當廢紙丟了。A4紙就當草稿紙。

??以為昨天知識點掌握了,結果做題還是做錯了,幾個知識點混淆到了一起,出現交叉,今天晚上又強化了一下。

今天學習內容為:投資現金流量表的編製和評價,做了第一章案例四。

2018年11月20日

學得有點崩潰了,簡單的問題還要聽著視頻慢慢學,忍受不了這樣的低效率。

但是又怕不聽考試的時候忽略了某個細節。此時,最想要的就是一份易錯點整理。

看100小時視頻,對我有用的(因人而異)的估計不足半小時,值得嗎?我回答不了,也許就是那幾句話就值10分呢?也許考試就差這幾分呢?

??精力是有限的,我決定調整為自學,不聽視頻了。再聽真的要奔潰了。

自學了10分鐘,又回到視頻。此時,調整了學習方法,視頻中的知識點暫停視頻,自己案例看書,同時參閱管理和計價的書,弄懂知識點,視頻懂的知識點直接跳過,不懂熟悉的知識點或者認為應該重點掌握的知識點,2倍速度聽視頻(以前常聽人說1.5倍,2倍聽課件,自己試了一下,根本跟不上節奏啊。通過今天的實驗才明白,原來提高倍速聽視頻的前提是自己最知識點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的情況下),並做筆記和用便利貼標註。

回視頻的原因是,老師教學10多年,教學方法應該有可取之處吧?學習流程應該科學吧?我不知道,但是也不想花時間去嘗試其他方法試錯,學習不是挑刺,暫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自己選擇性學習。

其實,很多知識可以從根本原理來講,比如所得稅的計算,而不是強記公式,情況變化公式是可能調整的,但是根本原理不變。

今天學得很歡樂,對著書中利潤分配表一條一條去深入理解。比如:應分配投資者股利。什麼時候分配,什麼順序分配,和應償還貸款本金誰優先?


2018年11月21日

今天在公司上班,無事翻一建的工程經濟書本玩,發現工程經濟的內容造價師的管理和造價兩門課已經完全100%覆蓋了。

恰巧有一個同事過來找我聊天,看我在翻工程經濟的書,並且在看前幾頁,書本非常新。我給同事說我很NB哦,這本書我不看就懂。同事不信,就和同事打賭,讓同事在書中隨便找一個案例題我來做,如果做錯了我給同事買包煙,做對了同事給我買包煙。

同事看了看我全新的書本,欣然同意,並且把書本拿過去 ,翻到 書本偏後的部分找了一道案例題,用手機將題目拍照 發給我,書本同事像寶貝一樣收著。一看到題我就笑了,居然是讓計算價差預備費,這是造價中非常基礎的內容,早就學過。

然後 自然贏了一包煙,心情挺好!


2018年11月22日

今天繼續聽案例視頻,聽了不到5分鐘,突然,不想聽了。

源於老師的一句話:我對教材進行了改編,以滿足應試需要。

突然很不舒服,我是來學習知識的,應試只是對學習知識內容的一個檢驗,處處談應試,是不是……?

其實老師講得沒錯,培訓學校就是為了應試而存在,學校的目的就是讓學員通過考試。

但對我來說,通過考試了又如何,不能深入理解和運用還不是半成品一個?工作中再去理解和運用?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再用工作來試錯?

精力、潛力、快速學習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視頻還 聽不聽 呢?聽吧!為了學習更效率。更多的還是得自己深研。

到底在計算案例題的時候應該取幾位小數?這個問題比較頭大,一直還沒找到系統的要求和說明。書中的案例經常是一會兒取3位,一會兒取4位之類,也沒統一。

今天的學習效率比較 高,案例第二章學了一大半了。聽視頻也是走馬觀花,只看要點,然後自己對照《造價管理》的書去深入理解知識點。


2018年11月23日

今天的案例學得很快,一天時間就把第三章基礎班學完了。

其實由於以前《管理》和《計價》的用功,加上一級建造師《實務》的學習,以及本來大學專業就是工科,學習起來真沒難度。

常常感慨的還是,為什麼10年前沒有這樣努力呢!

似乎35歲時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很多人在35歲開始發力,很多人在35歲開始沉淪。我想說,35歲,人生才剛剛起步!

家裡停水2天,最後家裡人去信訪辦溝通,信訪辦找來了自來水公司負責人,然後大體弄清了情況:由於水網改造施工,為保證居民用水,是間斷性施工,但是,施工完了後水閘沒人去(忘記)打開,導致數萬人2天沒水。

經歷過停水,才能深切感受水的寶貴


2018年11月24日

今天學習速度飛快=今天不求甚解

今天學習了案例的第四章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理解,運用,都是流程性的內容,記住就得分。這些就是遊戲規則。

2018年11月25日

今天學習方法的學習和思考,沒有學習案例。

購買的大計算器收到了,不知道考試的時候可不可以帶入考場。

我自己測試了一下,手感和按電腦鍵盤差不多,產生的雜訊也差不多,不是很適合在安靜環境使用呢!最主要的是,使用這個計算器之後也不見得就輸入準確度提高很多,由於不像科學計算器一樣可以輸入一大行數學計算式,搞得計算的時候心裡挺沒數的,還不如科學計算器。很多東西用了才知道啊!

2018年11月30日

這幾天沒看造價的書了,將一建的管理拿出來在看。

造價就那麼一點知識點,沒什麼新鮮感。

一建經濟和造價完全重合,幾乎不用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