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

與魏瓔珞本沒有什麼關聯。只是和珅身上的一段故事,被安插到了魏瓔珞的身上。《延禧攻略》的編劇還是有一定水準的。

《延禧攻略》的第十二集中,高貴妃遛狗不栓繩,屢次驚嚇他人,在皇后主持的荔枝宴上,居然也大鬧荔枝宴,魏瓔珞對決高貴妃,乾隆親審遛狗不栓繩一案,問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瓔珞連忙答道:「皇上,老虎和犀牛跑出籠子,龜甲和美玉毀於匣中,自然是看守者的過錯。」皇后在聽罷瓔珞將事情真相的回稟後,喜歡瓔珞能言善辯,聰明果斷,決定從此後教她讀書習字,世間道理。

真實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和珅身上。

作為中國貪官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老虎,和珅的起點卻很低。1750年(乾隆十五年),和珅出生在北京,自幼父母雙亡,幸得管家和父親的偏房,才得以立足家門。幼年和珅儀錶俊朗、聰穎多才,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深得老師器重。

1769年,19歲的和珅參加科舉,名落孫山。他只得採取另一條仕途之路——以文生員世襲三等輕車都尉。

不幾年,和珅便升為乾清門侍衛,兼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後又成為內班侍衛。內班侍衛,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御前近侍。這對八旗子弟來說,算是一條上升的捷徑。

和珅當上侍衛後,深得乾隆喜愛。據清人筆記,一天乾隆出巡,在車輿中批閱邊境呈遞的奏摺,發現有要犯越獄逃脫了。乾隆自然震怒不已,引用《論語

》中「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三句責罵左右。可左右的校尉、侍衛們一時面面相覷,不知乾隆何所云,場面尷尬不已。和珅在一群御前保安中絕對算得上大才子,他脫口而出:「您是說典守難咎其辭吧。」乾隆聽到和珅的這番話,頓時面色舒展,問道:「你常讀《論語》吧?」又問了他的家世、年齡,和珅都對答如流。

更讓乾隆驚奇的是這個年輕人的語言天賦。當時朝中的後生早已把滿語束之高閣,能流利讀寫者屈指可數。八旗子弟中,腐化墮落、不思進取者居多,乾隆對此早就憤懣不已,卻碰上和珅這麼個精通四種語言的才子,自然愛不釋手。

此外,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更是讓乾隆大為欣賞。除了才華出眾,和珅之所以能大紅大紫,也離不開他純熟的阿諛奉承技術。在朝鮮使臣的記載中,乾隆皇帝每次出巡,和珅都要跟隨左右,不分晝夜,以至乾隆咳嗽時,和珅都能及時端上痰盂,諂媚之態,由此可見一斑。據統計,和珅在朝的二十多年,重要的陞官和封爵就有五十多次。

從和珅的發家史,我們可以看出,和珅是一個情商極高,應試能力卻並不出眾的「高考落榜生」。科舉不中,於是另闢蹊徑,補粘桿處侍衛。就是這樣一個,沒什麼後台的人,依靠「自身的努力」,有寒窗苦讀與情商加持,在眾多侍衛中「差異化」競爭,實現彎道超車,自此平步青雲。從候補侍衛到御前侍衛,最後一步步權傾朝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老虎」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